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印巴间已经相持数月的军事对峙再次变得异常紧张,双方都宣称不惜使用核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这使得核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在这块饱经战争磨难的南亚次大陆的上空。 由于印巴两国的核武器数量相对较少,因此两国对核武器数量严格保密,奉行所谓的“模糊性”威慑。实际上两国目前装备的都是与美国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早期设计类似的裂变型核武器。科学家估计它们的爆炸当量在0.5万~2.5万吨之间。与此相比,美国在广岛投掷的核武器当量是1.5万吨,而长崎的是2.1万吨。虽然核武器设计较为原始,但由于两国不断的军事冲突对核武器产生了强烈的需求,两国核武库一直在不断膨胀壮大。  相似文献   

2.
8月25日,印度《先锋报》刊登的一条消息称,印军高级将领和核武器研制机构的专家将于今年10月初在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代奥拉利炮兵学校举行会议,专门研究如何把核武器装备到部队的问题。这将是印度自1998年5月进行核试验以来开始筹组核武装部队的第一个具体步骤,也是印度对今年5月份以核战术演练为目的的“全胜”军事演习的总结与继续,标志着印度的核武器已从研究阶段进入了实用化阶段。 道路有多长? 从20世纪70年代秘密进行核试验,到1983年开始实施“综合制导导弹开发计划”,再到1998年进行大规模核试验;从1999年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审议与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大会,于4月17日至5月12日在纽约总部举行。经过缔造国的认真讨论,最后决定无限期延长这一条约。 1、条约的积极意义和不足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70年3月5日生效,有效期为25年。进入60年代,随着苏美加紧进行核试验、完善核武器,法国等国相继进行首次核爆炸,全球反对核扩散的舆论日益强烈。美苏为垄断核武器、确保  相似文献   

4.
现代军事史上的五次核危机冯长松,王锦核武器产生以来,除了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之外,现代军事史上曾发生过五次核危机:第一次是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曾建议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迫使中国屈服。美国政府考虑到“使用...  相似文献   

5.
瑞典智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成立于1966年,是一家独立的国际性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和平与冲突问题。从1969年开始.它每年对外发布年鉴,就前一年全球的重大武装冲突、多边和平行动、各国军费支出、军火生产与销售、核武器与生化武器状况及其控制、常规武器控制等问题做出评估。《SIPRI年鉴2009: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是其第40版,于2009年6月发布。  相似文献   

6.
四年前在布拉格,奥巴马总统宣布希望降低核武器在美国安全政策中的角色,削减美国所持核武器的数量并制定出无核世界的终极目标。一年后,奥巴马重返捷克首都布拉格签署《新一轮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并当即表示希望能够做更多的工作,比如进一步削减核武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些都是值得为之付出努力的目标,但要将这些目标变为现实仍需克服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去年12月3日,美国国家情报主任办公室公开了一份题为《伊朗:核意图和能力》的“国家情报评估”报告摘要(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伊朗2003年就已经停止了核武器研发工作。报告不仅与美国政府两年多来有关伊朗正在坚持研发核武器的判断形成巨大反差,也与布什总统去年10月17日关于伊朗核武器计划将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言论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软件危机”,人们提出了软件工程的思想。随着软件工程研究的深入、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需求工程研究领域。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需求工程的研究已经受到高度重视,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一些研究小组相继成立。从1993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需求工程国际研讨会(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Requirements Engineering,RE)。1994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需求工程国际会议(the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ICRE)。1996年Springer-Verlag发行了新的刊物——Requirements En…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步枪经历了两次大换装,一次是50年代换装7.62毫米队径,一次是60年代开始换装5.56或5.45毫米小队径。到80年代末。世界上大约有100来个国家的军队换装了小(?)队径步枪。进人90年代以后,步枪的发展虽然大多未脱常规,但其总体性能比过去又有所改进。中国新5.8毫米自动步枪  相似文献   

10.
《政工学刊》2008,(5):63-63
20世纪60年代,随着前苏联和美国加紧进行核武器试验,世界上反对扩散的舆论日益强烈。美、苏为了保住它们的核优势,乘机推动签订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该条约于1970年3月正式生效,有效期25年。1995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审议大会。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辩论,会议决定无限期延长这个条约。条约承认5个核大国拥有的核武器,并规定有核国家不得向无核国家转让核武器,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美国人把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炒得沸沸扬扬,但谁又知道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发生的多起可怕程度远胜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件的核武器事故呢?最近美国权威核武器杂志《原子科学家公报》刊登的美国科学家协会政府机密项目主任史蒂夫·阿尔弗雷德的调查报告撩开了这层掩盖已久的神秘面纱。 美国的核武器事故:危害之大,险把欧洲盟国推入死亡深渊  相似文献   

12.
战后历届美国政府都致力于建设一个更为可靠的国家安全体制,每位总统都试图根据自己的管理风格,发展和完善国家安全的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政策协调系统,以进一步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同时,力避其前任在此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1947年至50年代末,国家安全体制的初创时期1947年7月,杜鲁门签署了参、众两院通过的758号和2319号议案,这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安全法》的诞生。8月,美国会又通过了《国家安全法(修正案)》。这两部法案是美国现代国家安全机构产生的前提,由此奠定了其国家安全体制的法律基础。一是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根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印度采取“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并重,优先考虑国防需要”的方针,通过购买、引进技术与自行研制相结合,大力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是印军实现武器装备全面现代化的重要阶段,其武器装备发展有以下几个新特点:核武器由秘密转向公开,印军将发展“三位一体”的核攻击力量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以来,美国对其核政策进行了相关调整,这必将对世界核军控形势产生重大影响。一、美国核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一)承诺不对签署并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2010年4月6日,美国公布新的《核态势报告》,调低了对传统大国之间核威胁的评估,认为全球“核大战的危险变得遥远”,  相似文献   

15.
朝鲜核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以其卫星照片为据,怀疑朝鲜有用于研制核武器的设施,扬言要对朝鲜的核设施实行检查。朝鲜反复声明它没有制造核武器的打算和能力,同时指责美国在韩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它的安全。后来,由于朝鲜同韩国签订了《朝鲜半岛无核化共同宣言》、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核安全协定并同意接受检查,朝鲜半岛的紧张气氛才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6.
印度历届政府始终把谋求大国地位作为国家战略目标,将发展核武器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政策。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特别是印度在1998年5月11日和13日不到48小时的时间内,连续进行了两轮5次不同类型和当量的地下核试验,终于跨进了核门槛。事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首次公开宣布,印度已经拥有核武器,并建立了与其相应的指挥和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7.
近期发生在克里米亚的一系列事件使得众多评论人士退回到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乌克兰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同意将其核武器返还俄罗斯是一种错误。该议题被影射为一种具有典型代表的重大地缘政治“教训”:那就是本土拥有核武器是与大国比邻的小国保持行动独立的最佳方式。然而,乌克兰能够成为支持上述论点的例证吗?首先,认为乌克兰自身曾经拥有核武器的说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18.
9月1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已经起草并提交了新版《联合核作战条令》草案。该草案在核武器使用原则和程序方面与以前的版本有所不同。它允许作战指挥官在获得总统授权的情况下,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或恐怖主义分子集团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同时还允许使用核武器“先发制人”地摧毁敌人的核、生、化武器库。该草案一经报道,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世界各大报纸纷纷发表评论,探讨美国的核政策。美国一些战略学家和军控问题专家也从核武器使用、发展以及防扩散的角度发表评论,分析该文件带来的影响.美国修订新版《联合核作战条令》,并企图把核武器作为“先发制人”的手段,这一动  相似文献   

19.
<正>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及相关实战能力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由于复杂因素的合力作用,巴以冲突再一次陷入白热化的当下,讨论以色列的核威慑政策显然颇具现实性。以色列能够成为一个隐秘的“核国家”除了美国的“帮助”或“双重标准”政策,还在于它不仅具备了发展核武器的各种要素,同时又巧妙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成功抵制了来自外部的重重压力。不过,虽然以色列最终成功地获得了核威慑能力,但在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压力下,也只能以“不可见(invisible)”的形式秘密拥有核武器,并失去了通过公开途径成为“核国家”的最佳时机,这令其核武器政策相对于其他核国家或实际拥核国家,显得十分特别。  相似文献   

20.
文威入 《环球军事》2013,(22):24-25
10月22日,日本政府宣布,加入新西兰等国为控诉核武器的非人道性以及呼吁不使用核武器而在联合国发表的《不使用核武器公约》。这是日本政府第一次参加此类涉核条约。此前,国际社会曾多次发表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共同声明,但日本均以美国“核保护伞”等为由,拒绝在声明上签字。而此次确认声明对日本不具有约束力后决定签字,作秀意味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