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997年1月28日,含恨蒙难在长江万顷涛涛之中59年的中山舰,在数万双眼睛的期待中,拖着它那饱经沧桑的不屈脊梁缓缓浮出寒江。 此时此刻,万里寒江倾诉出一代名舰慷慨悲歌的蒙难历史,江面上万吨巨轮那庄严的汽笛拉出了中华民族壮怀激烈的屈辱血泪,59年前那场悲壮的沉没和今天不屈的再生,熔铸了中华民族不畏强颖,奋勇拼博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该民族能否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关系极大。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屡经忧患,但却愈挫愈奋、重新崛起,就因为有一批前仆后继、发扬民族精神的“中国脊梁”。他们是中国人民的骄傲。鲁迅先生曾写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个国家没有脊梁,就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会是软弱涣散,任人欺侮宰割。因此,提倡铸造新时期的“中国脊梁”,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做“脊梁”是每个中国人特别是共产党员的无尚光荣。要做“中国脊梁…  相似文献   

3.
众志成城赞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她的伟大不仅表现在红旗飘飘、莺歌燕舞的火红年代,更表现在阴云密布、逆风千里的艰难岁月。“沧海横流 方显出英雄本色。”正是这种迎难而上、愈压愈硬、愈战愈勇的坚韧战斗精神,在全世界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在脊梁上,分明铭刻着四个大字,众志成城。 在黑暗中摸索光明的李大钊曾大声疾呼:“举国一致,众志成城”。 在革命的火种刚刚播下时 先驱者孙中山也竭力倡  相似文献   

4.
(一) 民族文化是其民族的特征和脊梁,主要表现为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生活习惯,以及民族凝聚力等。所以说,一个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其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条件。 中华民族文化,是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古老文明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有口皆碑的优  相似文献   

5.
清明思绪     
陈寅  王健 《中国民兵》2020,(4):78-78
垂柳绿,枝条拍打河面,泛起涟漪,明媚的阳光在水波里四散,荡开醉红湿翠,愁绪哀思写在行人面庞,寄托于雕塑方碑前整齐的白色花束。看见了吗?那年山河破碎,青山下皑皑忠骨诉说硝烟弥漫的往昔,长眠于这片土地的忠魂,也曾是充满热血的青年啊。外敌来犯,他们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的不朽长城,用铮铮风骨孕育不屈的民族脊梁。  相似文献   

6.
“中兴诸将 ,谁是万人英 ?……人虽死 ,气填膺 ,尚如生”。词人刘过在凭吊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时 ,赞叹这位民族英雄堪称诸将之杰 ,万人之英 ,其忠愤之气不灭 ,肝胆之魂不死 ,精神永在 ,英名长存。的确 ,每每读起岳飞的词 ,都会令我们鼓胀起军人的满怀豪情 ,激荡起军人的神圣忠勇 ,唤发起军人的爱国精神。爱国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它使民族的血脉得以生生不息的延续 ,使国家的旗帜得以世世代代的高扬。它哺育了民族英雄 ,造就了不屈的灵魂。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史上 ,每当外族入侵 ,国家处于兴衰存亡的关头 ,都会涌现…  相似文献   

7.
王松 《国防》2005,(8):23-24
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民族精神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共捍卫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生存做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产党的推动下,国共两党首先在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充分表现伟业。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军事上实现合作,并肩作战,奠定了炎黄子孙炽热的爱国情怀。了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军事基历史证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增强础。“中国军队在民族公敌面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是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了中华民族互相忘记了旧怨,而变为互相援全民族团结御侮的伟大胜利,它的思想解放和理…  相似文献   

8.
李治国 《政工学刊》2005,(10):21-21
绵延万里的长城,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然而60多年前,当日寇的铁骑兵临城下之时,古老的长城再也无法成为抵御侵略的坚实屏障。那么哪里才是中华民族卫国御侮新的长城呢?历史给予了我们答案,是整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正是它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迸发出了令人惊叹的力量,指引着亿万炎黄子孙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赢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而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今天,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在缅怀抗战英豪丰功伟绩之时,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力求祖国的…  相似文献   

9.
眼泪,是情和爱的浓缩,是人们感情最真挚的表达。汶川大地震让我们这个不屈的民族落泪了。这是感动的眼泪。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忘我奉献,感动着天地,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内心。这一刻,情浓于血的民族在这里大集结;这一刻,爱的暖流向着灾区挺进;这一刻,人民子弟兵英勇无私的付出温暖着灾区人民……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时意义,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战胜了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统一。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华战争,炎黄子孙自当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泱泱大国风度,尤要铭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千古遗训。反思这段历史,我们的思维触角归根到底要置于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上;即中华民族这个近代积弱而又伟大的民族何以在抗日烽火的洗礼中走向新生了本文依此宗旨,深入透视七七事变它社会历史影响,进一步剖析反侵略战争在民族觉醒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觉…  相似文献   

11.
澳门的回归,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领土的失而复得。作为中华民族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澳门回归将对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战略影响。(一)澳门回归尽洗百年民族耻辱,振奋民族精神,焕发炎黄子孙的爱国主义热情,中国将以昂扬的精神面貌迎接新世纪。澳门失而复归的历程是中华民族从衰败破落走向繁荣富强的艰难历程;是中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追求国家统一的奋战历程;是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的壮烈历程。如同香港一样,澳门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所统治,留下了民族的耻辱,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令人伤痛的一页。数百年来,…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民的夙愿,凝聚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光荣与梦想。邓小平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深情的爱,使他时刻倾听着人民贯穿历史的呼声,感受到民族内心的渴求,始终以“振兴中华民族”作为基本政治追求。1989年9月在致中共中央政治局辞职信的最后,他“坚信”:“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3.
《当代海军》2004,(9):F011-F011
说心里话,同是炎黄子孙。在这里“臭”阿扁.多少有点不近我们中华民族之情理。但也正因为同是炎黄子孙,我这才为他“好”。毕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嘛。  相似文献   

14.
80年沉沦,80年奋起。迎着21世纪的朝阳,回眸160年风雨沧桑,1919年的"五四"运动奇峰突起,以深厚的民族底蕴、强劲的时代旋律、不屈的战斗精神,筑起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巨大分水岭,成为中华民族由沉沦到奋起的伟大转折点,构成现代中国的脊梁。"五四"精神是爱国的精神,面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和又一次亡国灭种危机的迫近,"五四"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主题演绎到极致:历史的目光第一次投向了工农大众,中国救亡运动第一次由工人阶级担纲。在爱国的旗帜下,学生、工人、农民、商人开始汇聚成改变历史的力量,汇聚成中国崛起的强大动因。"五四"精神是开放的精神。从欧美到亚非,从西方到苏俄,"五四"用空前广阔深邃的目光探寻着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引入,使"五四"拥有了把握世界历史脉搏的强大能力。从  相似文献   

15.
悠悠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的先民们靠自己的勤劳,靠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华夏文明,凝炼出令后人自豪的民族精神。而作为炎黄子孙的优秀后代——百万兵团人,在从20世纪中叶开始的50余年中,上承我们民族的精华,凭着对祖国、对边疆各族人民的一腔赤热之情,同样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西北边陲创建千秋大业的同时,也锤炼和铸造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主要内容的兵团精神,并由此构筑起了兵团人的精神脊梁。这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20世纪的下半叶,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群被称为"兵团人"的热血儿女,用自己的生命构筑了一道爱国主义的亮丽风景线。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批曾为共和国的诞生而南征北战的将士,在党的一声号令下,脱下军装,铸剑为犁,拉开了新中国新疆屯垦戍边序幕。随后,为了屯垦戍边事业的辉煌,他们又默默无闻地终生耕耘于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爆发的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无数次反帝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这场战争“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它在人类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荣而特殊的新篇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中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是无数民族精英、炎黄子孙用丹心碧血浇灌出来的鲜花,和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强盗的相互支援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不朽的传奇     
"民族脊梁: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辉煌,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如今,手捧《钱学森故事》,心情如大旱逢甘霖。  相似文献   

18.
公方彬 《国防》2001,(9):1-1
或许因历史上承受战争的苦难太多,民众的心灵到了无法载荷的程度,中华民族是如此地挚爱和平;或许因儒家仁厚思想熏陶的缘故,中华民族天性中没有剥夺其化民族自由与生命财产的欲望,血液中就没有暴虐的因子……  相似文献   

19.
在民族危亡的时候,军工人不顾个人安危,冲进浓浓硝烟;在国家危急的时候,军工人不记个人得失,踏入茫茫戈壁。黄崖洞里,军工人风餐露宿、凿磨锤炼,为人民自由,用生命谱写诗歌;戈壁滩上,军工人挥泪洒汗,顽强拼搏,为祖国富强,用血汗书写青春。正是一代代军工人心中那句誓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  相似文献   

20.
站在时间的节点上,不经意间蓦然回首,我们即将走过2009年!在文明华夏五千年漫漫历史长河中,2009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是炎黄子孙值得自豪、引以骄傲的一年:全党全军深入开展学习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