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以来,日本自卫队面临的威胁呈现出“复合形态”,“日关联军作战”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待于双方加紧解决,军事实力的增强也为其国家利益的扩大奠定了基础。因此,日本自卫队对其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有事”时和应对“周边事态”的作战需要。  相似文献   

2.
美国反水雷的新思路——发展秘密侦察水雷的武器冷战结束后,根据新的海上战略构想,美海军的作战范围已从远洋向近海转移。要在全球范围内某一特定区域取得战场控制权,特别是必须能够在近海直至沿岸海区有效地展开兵力,为两栖登陆作战创造条件。但由于在近海作战中来自水雷的威胁日益增大。因此,反水雷作战要比其它任何一种单一的近海作战任务更重要。而目前反水雷能力不足,尤其是在近岸反  相似文献   

3.
彭况 《环球军事》2014,(14):10-12
据说当年日本战后曾有过设想,建成一个类似于瑞士的中立国。进而完全放弃军队,依靠“国际社会”来保证日本的安全——这样的想法,随着冷战的开始而不了了之。但是,冷战的结束却没有让日本自卫队也随即结束自己的使命,反而在相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14年7月1日,安倍晋三宣布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级是美国海军为应对冷战后威胁而专门建造的攻击型核潜艇,能够执行广泛的、全新的近海作战任务,具有强大的反潜、反舰、远程侦察、执行特种作战以及利用新型“战斧”巡航导弹精确打击陆上目标的能力。与那些在深海大洋等待与敌方战舰决斗的“前辈”们相比,采用自动导航控制设备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近海作战能力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日本为争当政治大国,“为国际社会作贡献”,其军事战略开始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不断扩充自卫队实力,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活动,想以此来增大国际“知名度”。然而,由于日本自卫队的活动目前仍受其国内法律的限制,为此,日本在不断增加自卫队实力的同时也注重加强其准军事部队——海上保安厅的建设,以便在发生紧急事态时可迅速将其转变为海上作战力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日本自卫队自1954年成立至今,从冷战期间以国内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改善战后日本军人形象,到冷战结束后配合本国政治经济外交的需要,越来越多参与反恐斗争、国际维和、人道救援等海外活动,为日本迈向"普通国家"进行铺垫,自卫队的非战争军事活动范围从国内扩展到全球规模。从完善的法律制度、精干的专业队伍、顺畅的指挥体制、频繁的训练演习和广泛的社会支持等方面,回顾日本自卫队进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历史轨迹,研究总结其基本经验,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日本的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自卫队特别是海上自卫队的作战对象从以前苏联为主要假想敌,转变为警惕中国、防范北朝鲜、监视俄罗斯,作战思想也改“专守防卫”为“海上歼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日本海上自卫队在继续执行传统防卫任务的前提下,正面临着越来越多全新的。国际性任务的挑战。为此,笔者特地翻译整理了美国学者詹姆斯·霍尔姆斯、日本学者吉原俊并发表于《比较战略》杂志2008年1月刊上的《日本的海上新战略》一文,希望以此探悉日本海军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瑞典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国土狭长,濒临波罗的海和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达7624公里。瑞典海军拥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海上兵力。冷战期间,瑞典海军实行近海防御战略,致力于保卫本国海岸线,重点防御敌对国潜艇入侵和两栖登陆。  相似文献   

9.
日本航空自卫队武器装备的发展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追求政治大国地位也成为日本的战略目标,而加强军事实力则是日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冷战结束后,日本抵抗前苏联远东部队对其本上进攻的作战设想已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在这种形势下,9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事实上逐渐放弃了一直奉行的“专守防卫”的国防政策,其作战思想从“日本有事”转变为“周边有事”,即从“对付前苏联对日本本土的进攻”转向“对付对日本安  相似文献   

10.
日海军护航范围要扩至1000海里不久前,日本民主党党首前原诚司在美国访问时披露,该党已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有关外交政策的蓝图,蓝图核心内容是主张日本海上自卫队应“扩大远洋航线防护,在1000海里外有保护责任”。无疑,这份蓝图是为日本民主党加快“修宪”而放出的又一枚烟幕弹。众所周知,近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一直在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加紧推进由近海到远洋的转型,其实质就是建设扩张型海上武装力量。日本作为中国重要的海上邻国,其海洋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短短几十年间,日本就把台湾变成了自己在太平洋上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为它后来发动的侵略战争服务。太平洋战争期间。从东南亚运往日本的物资都要经过台湾海峡,所以日本在岛内驻扎了大量的陆、海军部队以保卫这条海上生命线的安全。基于上述理由,盟军方面也把打击驻台日军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当时驻扎在中国大陆的美国第14航空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飞虎队”承担了这项任务。  相似文献   

12.
有两则消息。一则是,2004年2月16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村雨”号驱逐舰和“大隅”号运输舰离开横须贺基地前往伊拉克运送车辆和物资,标志着日本海上自卫队由保卫1000海里的远洋型,迈向为向全球热点地区投送力量的环球型。另一则是,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级多用途驱逐舰的第3艘“牧波”号,继首舰“高波”号、第2艘“大波”号之后,于2004年3月18日正式服役。这两则消息的关系是:为给今后势必将频频外出的“大隅”级坦克登陆舰等舰只保驾护航,日本海上自卫队需要更多的大型多用途驱逐舰;而8000吨级的“金刚”级导弹驱逐舰将要更多地担负日本列岛的海上弹道导弹防御任务;因此,为日本自卫队全球出兵护航的重任,将落到“村雨”级驱逐舰的后继者——“高波”级多用途驱逐舰身上。“高波”,来自日本海的灰色波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相似文献   

13.
3月26日,日本自卫队正式宣布成立网络防卫队,以加强对军方网络系统的监控。与以往自卫队的网络战力量相比,新部队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加强了“进攻”能力,同时也扩大了“防御”范围,这显示出日本在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的战略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14.
濒海作战中快速攻击艇、巡逻艇确有用武之地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世界各海洋强国纷纷大规模裁减海上编队的舰艇数量,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近海作战的快速攻击艇,这其中包括火炮巡逻艇、鱼雷快艇和导弹快艇等。当时西方国家海军认为随着华约的解体,不再会有敌对国家的舰艇开到他们的近海来威胁自己,来自濒海  相似文献   

15.
《当代海军》2006,(6):61-63
2004年6月14日,美国海军与波音公司签署了对多用途海上飞机进行系统设计和发展的合同。自此,美国海军终于解决了期待以久的 P-3C 型“猎户星座”海上巡逻机的替换问题。在使用 P-8A 型机之后,原来的海上巡逻机将成为历史,而 P-8A 型机可执行任务的范围大大拓宽,也将是海军发展网络中心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P-8A 型多用途海上飞机目前还没有正式命名,据称可能将会使用“波塞冬(海神)”作为其名称。美海军新型海上巡逻机产生的背景冷战时期,为对付来自苏联的水下威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2月24日,日本内阁通过了与美国联合开发新海基拦截导弹的方案。它将是以美国为首的导弹防御系统(MD)的核心。按照该方案的设想,一旦日本受到攻击,日本自卫队将与驻日美军联合启动MD 系统,足以保卫天皇宫殿在内的重要国家设施。不过许多专家对MD的效能深表疑虑, 并表示这样做是白白浪费大量资金和人力。反导“香肠”保卫天皇这种新式海基拦截导弹代号为“标准” SM-3,由美国海军发起研制,专门对付战  相似文献   

17.
美国海军应对冷战后威胁的核潜艇"弗吉尼亚"级是美国海军为应对冷战后威胁而专门建造的攻击型核潜艇,能够执行广泛的、全新的近海作战任务,具有强大的反潜、反舰、远程侦察、执行特种作战以及利用新型"战斧"巡航导弹精确打击陆上目标的能力。与那些在深海大洋等待与敌方战舰决斗的"前辈"们相比,采用自动导航控制设备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近海作战能力尤其突出。"弗吉尼亚"级潜艇技术方面的重大飞跃之一就是加大了自控设备的应用。在潜艇控制室内,这一点能够很清晰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冯虹 《军事史林》2008,(8):55-58
美日的反潜合作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冷战时期,美国和日本就在东亚太平洋有着密切而深度的反潜合作,当时的目标就是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日本也是威胁最大的苏联核潜艇,这种合作,被称为美日“双边同盟的核心内容”。冷战结束后,在美日眼里,俄罗斯的潜艇活动日益淡化、减少,中国潜艇的分量日益增大,并成为它们搜寻的重点。2003年11月,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和日本海上自卫队首次在中国东海附近、水深约300米以内的“浅海域”,  相似文献   

19.
邹运 《云南国防》2004,(5):23-23
众所周知,日本的自卫队已是一支现代化的武装力量。它不仅称雄亚洲,而且还“自卫”到了海外。其实,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日本自卫队只是日本军事实力庞大冰山的一角和外现部分,其水下还隐藏着更加惊人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未来的海战场将是沿海地区。冷战后美国计划报告描述了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和非国家实体的威胁,他们使用非对称的战略进行海上对抗。武器包括先进的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ASCMs),安静型柴油潜艇到简单廉价的水雷。在这种近海区域可能发生的战斗的共同特征是:在近海区域隐蔽的、突然的和无秩序的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