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成功地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1997年5月12日凌晨零时17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喷发出希望的火焰,“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最新研制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顺利升空。24分钟后,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显示,卫星已顺利进入近地点209千米、远地点36 194千米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行正常。此次发射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4次发射。用于发射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较大的运载火箭。火箭起飞质量为240吨,起飞推力为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技》2003,(2):80-80
发射窗口是指运载火箭发射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范围(即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这个范围的大小亦叫做发射窗口的宽度。窗口宽度有宽有窄,宽的以小时计,甚至以天计算,窄的只有几十秒钟,甚至为零。 其实,对运载火箭本身来说,没有太严格的发射窗口限制,什么时间发射都可以。不过,在进行运载火  相似文献   

3.
1月16日上午,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发射技术及特种车事业部挂牌仪式在京举行。该事业部是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直属的国有、非独立法人、寓军于民的经营实体,该事业部由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长治清华机械厂和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重组而成, 该事业部在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授权下,以航天发射技术为依托,管理和运营特种车和地面设备相关资源。伴随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航天发射技术及特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既是红军长征8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2016年11月,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将我国运载火箭运载能力提升近三倍,成为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至此,我国由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基本配置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六号、七号全部首飞成功。根据统计数据,国际上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率仅为50%。中国运载火箭首  相似文献   

5.
1月16日上午,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发射技术及特种车事业部挂牌仪式在京举行。该事业部是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直属的国有、非独立法人、寓军于民的经营实体,该事业部由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长治清华机械厂和秦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重组而成,该事业部在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授权下,以航天发射技术为依托,管理和运营特种车和地面设备相关资源。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11月21日22时42分28秒,朝鲜国家航空航天技术总局(NATA)在平安北道铁山郡西海卫星发射场(新场)进行了“千里马”1新型卫星运载火箭的第三次发射试验。在发射后705秒,即22时54分13秒,“千里马”1三级运载火箭顺利将“万里镜”1号侦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捕风一号A/B星等七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功发射有特能集团华丰公司火工品的作用在其中。华丰公司为这次海上首秀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提供的某种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都把载人航天的目标瞄准了月球、小行星和火星。为此,首先要研制出发射深空载人飞船的重型运载火箭。载人登月飞船一般需在50吨以上,而且其奔月时的速度要求为10.9千米/秒,因此必须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60~12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才能发射,发射载人小行星或火星飞船则需要运载能力更大的重型运载火箭。当年美苏竞争载人登月时苏联之所以败给美国,  相似文献   

9.
<正>6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21颗组网卫星、第二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据介绍,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这颗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20颗北斗三号卫星组网运行,适时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覆盖能力和服务性能。这次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相似文献   

10.
2004年10月是俄罗斯航天兵热火朝天的1个月。继中旬在4天内完成3次航天发射任务后,30日又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质子-K”运载火箭,把“快车-AM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质子”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0次发射。而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新一代“联盟-2M”军地两用运载火箭昂首待发,将于近期发射升空……国际社会在关注着“年轻”的俄罗斯航天兵。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空中发射运载火箭的基本特点、飞行方案、发射轨道设计和优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3月10,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从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长征火箭先后有17种型号投入使用,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本世纪初的载人飞行、圆梦奔月,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  相似文献   

13.
利用贮存值班的固体运载火箭,可以在24 h内将卫星送入目标轨道。针对灾害监测、热点冲突监视、区域信息增强、空间系统补网重构等典型突发事件,基于贮存的固体火箭应急发射任务模式,研究了基于综合成本评估的贮存管理机制、应急发射任务规划内容和方法,制定了基于贮存状态的应急发射流程,设计了自动化快速评估系统,为快速响应固体运载火箭应急发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6月5日12时06分,在我国黄海领域,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七星"的方式,成功将捕风一号A/B星等七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次海上进行的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此次发射是特能集团213所助力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六星""一箭五星"发射成功后,再  相似文献   

15.
<正>记者:发射"嫦娥二号"的运载火箭有什么新特点、新突破?李聃:我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步走,探月二期要完成的是落月,"嫦娥二号"的任务就是为后期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在月球上着陆进行先期的关键技术验证。对运载火箭来讲,关键技术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就是地月转移轨道发射技术。以往我国的火箭运行轨道是近地轨道,"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已经发射了32次,都是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发射。"嫦娥一号"也是"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的,实  相似文献   

16.
运载火箭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航天运载器。俄罗斯作为技术领先的航天大国,通过改装洲际弹道导弹、改进现有运载火箭和研制新型运载火箭等措施, 以求在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主要介绍近几年来饿罗斯运载火箭的改进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与丹麦Gomspace公司签订火箭发射服务协议。这是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承接的第一笔国际市场商业火箭发射服务的订单。按照协议约定,北京蓝箭将于2018年使用LandSpace-1运载火箭发射GomSpace的立方体卫星群。  相似文献   

18.
<正>12月7日,在成功将中巴资源04星送入预定轨道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顺利完成第200次发射,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完成双百次宇航发射任务的国家。这表明,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迈上新台阶,中国航天开启了产业化发展的新时代。运载火箭是一个国家开展宇航活动的基础,其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空天活  相似文献   

19.
在年轻的共和国的高技术发展史上,航天发射试验和核试验已有近30年的历史,从1960年的第一次火箭飞行试验,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洲际运载火箭、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相继发射成功,在群星灿烂的宇宙空间,已有27颗中国星在  相似文献   

20.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西北大漠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上,高达100多米的发射塔架各层平台陆续打开,只见捆绑式新型大推力“长征”运载火箭昂首挺立,顶部安装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由江泽民主席题名的“神舟”号。 6时30分,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运载火箭喷出5股红色烈焰,托举着试验飞船,呼啸着向太空飞去。飞行约10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模式,即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进行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火箭系统也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等许多新技术。“神舟”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部分组成。这次发射试验是我国试验飞船的第一次飞行,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