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高材生冉求(又名冉有),一生在鲁国从政,对鲁国的政治生活有一定影响。人们对冉求作为政治家、改革家给予较多的注意,而对他同时也是鲁国为数有限的军事家之一,却注意不够。其实,在春秋末期鲁国的军事活动中,冉求曾经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元前484年,齐军侵鲁,进逼都城曲阜。  相似文献   

2.
榜样的标准     
正孔子门下有个鲁国弟子,名叫子贡。子贡在周游列国途中,遇到了一位鲁国奴隶,便自己掏钱将他赎了回来。当时,鲁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若发现本国人在他国做奴隶,只要出钱赎回,赎金可由国库报销。但是,子贡却认为自己家境富裕,不去报销才更显得道德高尚。于是,他当  相似文献   

3.
剔凿生命     
孔子年轻的时候, 很喜欢到隔壁的者石匠家去。一天,孔子又踱至邻家,那个老石匠正为鲁国一位已故大夫刻石碑。孔子叹息道:“有人淡如云影来去无痕,有人却把自己活进了碑石,活进  相似文献   

4.
孔子军事思想简议黄朴民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处的春秋晚期,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的开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导致...  相似文献   

5.
新泰地处泰沂山脉中段,东临蒙山,西接泰山,称为“泰山之东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为齐鲁交界处,公元前500年,齐鲁两国罢兵言和,孔子以鲁国国相身份出席夹谷会盟仪式,在此发表了“文事者必须武备”的著名论断。在古代思想家孔子这一治国安邦的朴素哲学思想熏陶下,新泰世代人民深深懂得安家乐业必须要有强大的武力作后盾。在这块热  相似文献   

6.
顾此 《环球军事》2011,(14):12-13
在《论语》的第十六章中,孔子曾:对“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一事进行对其弟子发表卜个很重要的论断,即“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的意思是,把持当时鲁国大权的季孙不应攻打颛臾,真正应该着手解决的是发生在宫墙内的矛盾。当菲律宾不断发起对我南海主权的挑衅言行的时候,难道南海已成为其“季孙之忧”?  相似文献   

7.
军事外交家子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子贡概说子贡,复姓端木(一作端沐),名赐,又字子赣,春秋末期卫国人。司马迁说他比孔子小31岁,又说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据此则子贡生于卫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20年)。子贡大约是在孔子离开鲁国来到卫国时随孔子受业的,其时已二十多岁。《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尚见述及子贡,这时子贡52岁,其后事迹无可考。据《史记》所载,子贡卒于齐国。子贡是孔子的及门弟子。《论语》中记载的孔子与弟子之间的谈话,以子贡居多,给人很深的印象。孔子认为他的许多学生中,“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  相似文献   

8.
“吾日三省吾身”,这是孔子的弟子曾子的一句名言。在《论语》中还有不少孔子对自省的精辟阐释,比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古至今,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注意随时省察自己的内心,以是克非,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相似文献   

9.
《论语》记载,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贡再问:"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一个乡的人都称赞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不行。"子贡又问:"一个乡的人都讨厌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行。最好是一个乡的好人都称赞他,一个乡的坏人都讨厌他。"两千多年过去了,孔子的话对今天我们如何考察识别干部仍有借鉴意  相似文献   

10.
子贡(公元前520——?)姓端木,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在孔子高足弟子中,他以卓越的外交才能活动于各诸侯国,尤其是在军事外交方面留下令人称慕的业绩,他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军事外交家。 春秋末期,是我国历史上剧烈变革时期。现存时制度、规范、教条受到了发展的社会生活的广泛冲击和全面挑战,大国兼并,列强图霸,政治、军事和经济斗争呈现出多彩的局面。各侯国为了夺取军事优势。都采取了武力威摄和外交均衡的双重战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着摄相鲁国,在“夹谷之会”①中挫败齐国武力劫持鲁  相似文献   

11.
由孔子的宽容说开去王胜勋两千多年前,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到卫国后,国王灵公有位美丽的王后南子,她极其仰慕孔子的广博学识,便要替灵公迎接孔子一行。得到应允后,南子穿着入时,光彩照人,乘车来到城门前。孔子见卫国派人来接,忙下车施礼。没想到南子上前说:“请...  相似文献   

12.
《左传·庄公》中记载:鲁庄公十一年秋,宋国遭遇了大水灾,鲁庄公遣使去慰问。宋闵公对来使说:“都是我不好,对上天不诚敬,上天才降下灾难,也让贵国国君担忧了,真是感激不尽。”鲁国大夫臧文仲听到宋阂公的话感慨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勃;桀纣罪人,其亡也乎焉。”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与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以往学者对孔子的军事思想多有阐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这里择其要而述之:清初提倡“周孔正学”、猛烈抨击“程朱理学”的颜元就认为孔子通晓军旅之事,并非被世人所误解的一介书生①。今人孙柞民先生认为“孔子在战略战术上也有一定的研究。”“孔子反对的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性战争。在反抗强暴,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中,孔子和他的弟子是站到最前线的。”②李天佑先生也曾指出:“孔子原来是军事行家出身,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儒家大师。”认为孔子的“足食、足兵就是法家后来的耕战思想。”③高尚刚先生认为“孔子军事思想确实是…  相似文献   

14.
正读了冯骥才《刹住奢靡之风》这篇文章,感触很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也使一些人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倒在了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忘记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忘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党的十八大后,中央下大决心大力气整治腐败,让全国人民实实在在看到了反腐倡廉所取得的阶段性实效。只要党中央和全国各级纪检部门同心协力,一个阶  相似文献   

15.
孔子在《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说人天生就厚道、善良。也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讲人天生就奸猾、恶毒。善良也好、恶毒也好,孰对孰错我们姑且不去评判,但有一点可以说明,都是对人的揣摩和理解。窃以为,假设对人的揣摩和理解,不妨把人多往好里想,这于己于人、对工作对事业大有好处,少有坏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人打交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际关系。现如今这种正常的人际交往,成了一门很大的学问。有时这个问题处理好了,可以代替艰苦的工作。如果处理不好,有时工作再卖力气或干得再好…  相似文献   

16.
人贵自省     
人贵自省岑万洪姚铁所谓自省,就是自我反省、自我省察。作为修身的一种方式,其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曾参就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参的这段话被历来的学者推为自省的经典。人贵自省。我们只有经常地反省自己...  相似文献   

17.
张炜  郑宏 《当代海军》2003,(4):12-14
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社会上浒着一个时髦的名词——“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18.
掀起你的“盖头来” :信息社会战士人际交往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随着信息获取途径以及信息种类的多样化 ,战士的求知欲和渴望交流的动机更加强烈 ,导致他们的人际交往对象、途径、动机以及结果发生了显著变化。———不拘一格交“人才”。战士的人际交往已由从前的以老乡、军龄为主转变为以爱好、专业、文化层次为主等等。这些界限不受环境的约束 ,不受距离的限制 ,因而形形色色的“朋友”充斥其间 ,有的持真诚交友的态度 ,相互之间畅所欲言 ,一吐衷肠 ;有的则希望借“友”消愁 ,发泄心头的抑郁和不满 ;但也不乏心怀叵测的不法分子借机蛊惑人…  相似文献   

19.
有段相声真是不错,它对各种各样的笑作了淋漓尽致的诠释,大笑、冷笑、奸笑、皮笑肉不笑的笑法已经淡忘了,可对其中的"微笑",至今还没有忘却。那种笑是出自内心愉悦的真诚的流露,让人可亲可信。但这些年来有些电视新闻中的"微笑"却非常勉强,看后让人受不了。抗震救灾中,一名干部壮烈牺牲了,其家属及父老乡亲无不肝胆欲裂,挥泪如雨,可这时的电视镜头里却出现了"父母"官面带"微笑"慰问、安抚的场景。某地区的棉花仓库发生火灾,其损失以千万计,但镜头中的"父母"官,个个面带"微笑"慰问消防官兵,谈笑风生,总感觉他们在幸灾乐祸。  相似文献   

20.
孔子墓前     
公元前479年的夏历四月十一日,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溘然长逝的日子。2000多年后的一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乘上一辆仿制孔子时代式样的小马车,走进幽深古老、万木辉映的孔林,缅怀这位我景仰已久的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林是孔子逝世后经多年修建形成的孔氏家族的墓地,是当今中国最大的人造园林。现有殿亭门坊60余间,碑碣数千块,墓冢10万余座,总面积200万平方米,比曲阜古城要大一倍半。走进挡墓门,穿过享殿,便进入孔林的中心区域、人称“林中林”的孔子三代墓地。孔墓的东边是其子孔鲤墓,墓南边是其孙孔墓,形成了“携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