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创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都离不开强军胜战提供的坚强支撑。  相似文献   

2.
人们会很熟悉为抗日而来到中国的苏联红军,但对于那些曾经为苏联革命而战的中国志愿军则鲜有耳闻。事实上,在苏联革命战争期间,有5万余名中国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在异国土地上,创造了无数悲壮感人的英雄事迹。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在异国他乡为人类自由与和平而战的华夏勇士在国内一直默默无闻,在苏联也鲜为人知。他们在血与火中悲壮,在名不见经传中永恒。 中国劳工的俄乡血泪 20世纪初叶正是旧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无数的丧权辱国条约和封建余孽的垂死挣扎把穷苦大众推向双重压迫的殖  相似文献   

3.
流动战是捻军在后期抗清斗争中产生、并在战争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一种作战样式。 1 865年高楼寨歼灭战是捻军运用流动战创造的最辉煌的军事胜利。捻军运用了盘旋打圈、马步联合、伺机反击、设伏为裹等战术手段 ,达到了疲敌、战敌、耗敌、歼敌的目的 ,把流动战这一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同时也在战略、战术方面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有战争以来,经历了大小数千次战争。就陆战而言,这些战争大体上可分为野战和城邑战两种。城邑战是古代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之一,在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研究中国古代城邑战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不仅是研究古代战争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探讨现代条件的城市作战也有借鉴意义。一、中国古代城邑战溯源一切军事行动的萌芽,都产生于战争这块土壤中。中国古代的城邑战也是伴随着战争的产生而出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国和新加坡成立了多支细菌部队,形成了细菌战的作战网络,炭疽杆菌则是日本细菌部队的一种重要战剂。日军的在华炭疽战包括生产、实验和作战三个部分,其中对浙赣沿线的两次炭疽战尤其残酷。日军的炭疽战造成了中国平民的大量死亡和伤残,并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但由于日军细菌战的隐秘和美国的掩盖,至今,这个二战遗留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此次俄乌冲突中美西方对俄罗斯采取了全方位政治战攻势,在这一场政治、外交、经济、舆论的激烈斗争中,我们对中国未来可能会面临的威胁和挑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政治战概念由乔治·凯南正式提出,但是政治战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孙子兵法》、《管子》和毛泽东思想中早有体现。探析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和西方近现代有关理论中的政治战思想,有利于我们更好理解政治战在当下国际局势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在谋划中华民国的建国方略中,第一次制定了中国的国防计划。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在研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情况,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又对旧三民主义加以改造,提出新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含丰富的国防和军事建设思想。他主张要为民族生存而战,为实现和平而战,为铲除专制皇帝和封建军阀而战,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战。  相似文献   

8.
名刊速览     
<正>《美国海军学会会报》2010年8月Vol.136/8/1,29"空海一体战"概念有何新意?美国空军和海军联合的"空海一体战"概念被视为解开美军面临的战略、作战困境的答案。"空海一体战"并不是全新的理念,它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美国及其盟友的海空军在挫败德国潜艇战时的紧密合作。冷战时期,为对抗欧洲大陆上具有优势兵力的苏联红军,美国陆军和空军创造了"空地一体战"理论。苏联解体后,美国  相似文献   

9.
朱德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军事领域。从辛亥革命起,经过护国、护法战争,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地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朱德的戎马生涯是和毛泽东的伟大实践融贯一体的,他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参与创造者、坚决拥护者和模范执行者,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朱德在贯彻实事求是的军事路线,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军事哲学,开创人民战争的战  相似文献   

10.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背水为阵,以不满三万人的兵力大破号称二十万的赵军,一举平定赵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韩信背水破赵之战在楚汉战争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破赵之后,燕、齐等国闻风而靡,由此,刘邦始得专力攻项羽,形成了对楚的战略包围,并最后打败项羽,统一了中国。但是,当年韩信背水列阵的古战场在今何地?这次战役为什么能够以  相似文献   

11.
<正>"战以止战,兵以弭兵,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光荣的历史肇自金陵。量欲其富,质欲其精,工作是不断的竞争。"这首由郭沫若作词、贺绿汀作曲的《第二十一兵工厂厂歌》,也就是现在的《长安之歌》,在抗日战云初起的时候就在嘉陵江畔上空回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原文刊载于美国潜艇部队官方刊物《水下作战》杂志冬季号,题目为《中国的水下卫兵》。该文研究内容是美军一项大型研究的一部分,文章作者称,他们为此研究分析了近千篇有关中国水雷战的中文报道,文章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可能已经拥有当今世界最具杀伤力的一些水雷系统,而且可能正处在水雷战技术和概念开发的关键时刻。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研究中涉及到的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在水雷战方面的潜能和可能的发展,二是中国海军如何探索潜艇和水雷战之间的联系以形成重要的作战能力。本文观点仅为美方作者一家之言,并不代表本刊观点,仅供读者判读参考。  相似文献   

13.
声音     
《环球军事》2011,(22):5-5
“在‘战’上,美军和阿富汗军队已经加大了对塔利班、‘哈卡尼’网络和其他抵抗组织的压力;在‘谈’上,我们重申了美国对于阿富汗主导的、具有包容性的和平进程的强烈支持;在‘建’上,美国将帮助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整个地区增强建设能力和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为应对中国、伊朗、朝鲜等莫须有的美军潜在作战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威胁,五角大楼集中海空军权威军事理论专家泡制了“空海一体战”作战概念,意图取代使用了半个世纪的“空地一体战”理论,支撑“重返亚太”军事战略,继续推进全球霸权。然而,“空海一体战”这个听起来无比先进的作战样式不仅没有在美军的全球军事部署中取得任何“战果”,美军四大军种却因为在这一作战理念中各自的地位和未来发展产生了激烈的争辩,“空海一体战”引发的“战争”在美军内部悄然打响。  相似文献   

15.
高 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 ,使当今军事斗争的形式和理论 ,已经发生了并继续发生着全面深刻的变化。在心战领域也是如此。高技术条件使心战的地位作用已上升到战略层次心战 ,又称心理战 ,是以实力为后盾或结合武力战进行的 ,通过多种手段影响人们的心理向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方向转化的 ,以达到固我屈敌、减少代价或不战而胜之目的的一种军事斗争形式。说到底 ,心战是心理搏斗战 ,实质是谋略胜敌。心战的理论和实践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作为的兵家名将 ,在倚重武力战的同时 ,无不重视心战谋略的研究和运用 ,创造了许多以智取胜的…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肆虐,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控制疫情的国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和部署了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取得了令世人震撼的辉煌战绩,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望这场世界性大考,以战争思维透析战“疫”力量的本质,不难发现“战争的伟力最深厚之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习近平3月24日晚同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说,“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战“疫”力量是人民力量的对象化,是多层次合力的作用,此次战“疫”力量从五方面凸显出彻底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7.
刘丽群 《环球军事》2013,(11):62-64
宋儒张载曾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理想,但中国的和平发展面对的却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其在朝鲜半岛、钓鱼岛、南海诸岛乃至两岸问题上的不断染指和介入,使中国实现强国梦的国际环境面临巨大压力。中国战略文化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理念与“敢战、能战,方能言和”的战略思维,那么,基于此的战略决策能否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中化干戈为玉帛,破解这些难题呢?  相似文献   

18.
1942年4月17日至19日,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三十八师第1 13团在缅甸拼墙河下游渡口两岸进攻日军、救援英军的仁安羌解围战,历来众说纷纭.为寻求历史真相,笔者遍寻相关史料,采访幸存老兵,希冀弄清仁安羌解围战的史实,现将我所了解的该战基本经过考证赘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火力战是指以各种火力打击兵器对敌实施火力突击,并直接达成战斗、战役、及至战略目的的作战形式。在近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中,由于高新科学技术在战场上广泛应用,使得火力战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变革。 从从属地位到基本样式 自火器问鼎于战场,火力一直就是为支援、配合和保障兵力行动的重要手段,运用火力的主要目的是为运用兵力创造良好的战场态势。因此,长期以来,火力的运用具有一定的从属性和依附性。然而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在作战中的广泛运用,火力能够在不依赖机动或少机  相似文献   

20.
1996—1997近两年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中国抗日战场的军事活动的探讨有一些进展。现将有关的各种观点作一概述。一、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一、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和战态度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和战态度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往许多论著认为蒋介石在事变发生后和战态度不定。现在一些学者认为:7月10日蒋介石要求各地方各部队‘确实准备”的密电,“实际上是秘密的全国动员令”,蒋7月17日在庐山谈话,“表明了中国决心抵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严正立场”,是“国民政府对日方针的根本性转变,标志着国民政府走上了全面抗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