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宗教地区因为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特殊的地位、作用,成为国内不稳定的一个潜在因素。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国家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武警部队作为维护国内稳定的中坚力量,在“处突”过程中要“上一线,打头阵”,始终发挥“拳头”和“尖刀”作用。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地区突发事件的动因和处置要求,对于武警部队在民族宗教地区遂行“处突”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形成了治国方略的系统认识 ,即法治是准则 ,德治是灵魂 ,科教是基础。笔者试就“科就兴国”战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内涵、“科教兴国”战略在治国方略中的功能和作用及“三位一体”治国方略体系的相互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西方传统武德文化走过了漫长而复杂的战争与军事活动历程,表现出的是在追求荣誉、满足欲望动机上的“英雄观”和“利益观”、赢取利益手段上的“尚武观”以及称霸世界目标上的“霸道观”.美军武德思想与实践是在嫡传西方传统武德文化的血脉基因中发展成长的,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军人武德素养培育理念和方式以及独霸世界的战争伦理思维.  相似文献   

4.
张军 《政工学刊》2000,(1):10-11
“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铸入《宪法》之中,军委江主席多次强调“要坚持以法治军”。贯彻治国方略,落实治军方针是全军政工会议《决定》的重要内容,它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接受法规制度的约束和规范,转变思路和工作方式,由此看来领导干部如何率先守法事关重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和部队建设中,领导干部的守法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一,领导干部是西方反动势力图谋“西化”、“分化”的重点对象,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心战策反的锋芒所指。副军职干部刘连昆由此而下水,被处以极刑就是例证。其二,“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与…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边防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的边疆危机越来越严重。不少仁人志士著书立说,探求巩固边防之策,郑观应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史学界对郑观应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多有研究,但对他的边防思想则未予足够重视。本文试图从郑观应边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评价三个方面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郑观应边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古人云:“备边足戍,国家之重事”。边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整体安全利益在边疆防务上的体现。总的来说,郑观应的边防思想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蒸蒸日上、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积贫积…  相似文献   

6.
西方的文盲     
西方的文盲在人们心目中,扫除“文盲”或者“科盲”,只是第三世界科技落后国家的事,与先进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无缘。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二战以后,美国和西欧国家随着贫富不均逐年扩大,文化水准也越来越不平衡。同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先进”国家的文盲和科盲也在...  相似文献   

7.
辛夷 《环球军事》2014,(20):1-1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热衷在世界范围内强行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民主”模式,认定西式“民主”适合所有发展阶段的所有国家。但是20多年过去,其“民主化”的成绩单乏善可陈,那些依靠强权和军事干涉扶植起来的“民主”制度像是一堆“烂尾工程”,托不起,又放不下。“我们为什么要试图破坏一个稳定的国家”?傲慢给西方社会带来的巨大代价,倒逼着它们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进入反思。  相似文献   

8.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 思主义国家观的重大发 展。在当前国际形势动荡 不定,国家关系错综复杂, 民族、宗教问题和领土争 端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国家利益 观,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鲁郓 《宁夏科技》2001,(6):62-65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二战之后为了扼杀、封锁当时的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域中一些特殊岛群的战略地理位置而提出岛链一词。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首先提出了对亚洲国家实施“东方弧线”的新月形封锁战略。于是.1950年1月.美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是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琉  相似文献   

10.
强化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稳定观” 强化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建设观” 强化人民国防人民办的“国防观” 强化地方工作与武装工作两副重担一起挑的“使命观”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的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的划分依据三个标准: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一般来讲,若单独考虑地理位置因素,英法美等处于西半球的国家可称为西方国家,中韩日等处于东半球的国家称为东方国家。若从文化背景上来讲,大多数东方国家信奉儒教或佛教,而西方国家多信奉基督教。从政治体制来讲,西方国家自认为实行的是民主制度。除了传统的划分,俄罗斯和日本是比较特殊的两个大国。俄罗斯在文化背景上属于西方文化的分支,但是因其政治制度原因,一直没有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同。日本在地理上虽然属于东方,但是因为在政治制度上实行西方资本主…  相似文献   

12.
怀着对西方世界更大的担忧,美国发起的持久空袭可能会加剧针对西方世界的“独狼”式恐怖袭击。对于西方政府来说,由“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崛起所引发的一个更加令人感到不安的问题是,有大量西方人士奔赴中东.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与“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并肩战斗。该动向引起西方政府的极大恐慌.它们担心这批民众有一天会重返各自国家,并将新学到的作战技法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3.
“岛链”的由来岛链一词最初源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于二战之后为了扼杀、封锁当时的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域中一些特殊岛群的战略地理位置而提出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首先提出了对亚洲国家实施“东方弧线”的新月形封锁战略。1950年1月12日,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是从阿留申岛,经日本、琉球到菲律宾。”1951年1月4日,国务院顾问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进一步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台湾——菲律  相似文献   

14.
龚天宁 《环球军事》2012,(14):18-20
叙利亚战云密布,越来越吸引世界的目光。6月26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首次公开宣布,叙利亚已处于战争状态。“我们的国家已陷入真正的战争,当真正的战争来临,我们的所有政策、指令和力量都要致力于赢得战争的胜利。”叙利亚总统巴沙尔26日对新内阁发表的讲话,成为西方舆论眼中特殊的“战争动员”,因为在此之前,巴沙尔一直将国内乱局形容为“恐怖分子制造的犯罪浪潮”,而非战争。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80年代,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挟其经济、科技发展的优势,利用西方意识形态,向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并相继用“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的攻势在东欧国家和苏联的军队中打开缺口,致使这些国家在面对国家光亡,民族危机的时刻,军队无所作为,导致这些国家改旗易帜,四分五裂。与此形成鲜明对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 ,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实践证明了邓小平提出的“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的思想是正确的。邓小平对“时间”这一特殊资源的开发与运筹 ,独具匠心 ,形成了邓小平现代时间管理思想。表现为 :战略时间观、速度时间观、效益时间观等。邓小平现代时间管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时间观的重大发展 ,是指导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全球反恐战争”的需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加重视特种部队的建设,并投入巨资采购与研发各种新型特种作战枪械,使“特战”枪械大家族又增添了许多新成员。这些融各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先进“特战”枪械性能优良,引入了许多新的设计理念,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比传统枪械更能适应特种部队的“特殊”需要。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军队各级领导干部同样要在培养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式上下功夫,选准突破口,抓住着力点,在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升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主要比较分析中西文化差异中一个重要切入点——传统时间观的差异(中国属于一维时间文化的国家,而西方属于多维时间文化的国家),探讨其背后的哲学思维差异:西方思维方式的直线的延伸性(linear extension)和东方思维方式的环周型的旋转和封闭性(circular rotation)。并就此比较研究中西不同的传统时间观所反映的各自不同的民族个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央政府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适应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发展的要求.同时,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中国法治建设被置于社会转型的突破口,法治观教育构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内容.法治观教育不仅要关注立法、执法、守法、普法和护法等环节,维护法治运行秩序,同时需要从法治教育的素材选择、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系统性等多维度路径入手,提高法治观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