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劳动报》4月5日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20世纪30年代苏联传奇间谍佐尔格与英国特工斗法上海滩的故事。1932年1月10日的早晨,上海市警察局反间谍处处长英国人托马斯·吉文斯的办公桌上放了一份对德国公民奥斯瓦尔特·邓尼茨的侦察结果报告。英国特工怀疑,来自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代表卡尔·列舍借用德国公民奥斯瓦尔特·邓尼茨的名义进入了上海。报告中说,反间谍处的特工们已经掌握了充分情报,得知邓尼茨要和一个叫理哈特·佐尔格的医生见面。足够的证据表明,佐尔格医生就是一名苏联间谍。托马斯·吉文斯已经和共产国际派来的特工们在上海…  相似文献   

2.
李小青 《环球军事》2014,(14):64-65
2014年2月底,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开解密了一批关于军情五处的机密文件。这些文件披露了二战期间,军情五处曾秘密派遣一名特工,潜伏到在英国活动的纳粹间谍组织内部。这名特工给自己伪造了一个身份——纳粹德国派驻英国的间谍头目,通过成功实施各种欺骗手段,诱使在英国的希特勒支持分子将大量英国秘密情报汇集到他那里。实际上,这些情报最终部落入了军情五处的手中。而且,这些隐藏在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德国间谍至死部不知道,他们掉进了军情五处设计的圈套,一直处于对方的严密监控之下,不明不白就做了一回“双重间谍”。  相似文献   

3.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14):58-59
作为一名从事间谍工作长达14年的资深特工,本来应该严守职业操守,不该说的不说,防止“祸从口出”。但是,前美国中情局特工约翰·基利亚科却明知故犯,不仅向记者公开泄露中情局的秘密;甚至还泄露了一名卧底特工的秘密身份。  相似文献   

4.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20):64-65
英国历史学家索菲·杰克逊在其新:书中披露,“007”的真实原型是二战期间英国空军中校尤·托马斯。据悉,托马斯是英国间谍机构——特别行动处的一名资深特工,代号“海马”和“谢莉”,盖世太保称之为“白兔”。  相似文献   

5.
双重身份的间谍角色一直是好莱坞重复打造的主打产品,也是许多畅销小说的重头戏:间谍的身份随时可能暴露,每一次失误都将是致命的。而最近报道出的英国特工丹尼斯·唐纳森20年来一直藏身于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组织新芬党(Sinn Fein)之中,与各种高级首脑进行周旋。间谍工作是极其危险的差事,不仅是要提防自己的身份暴露。英国有很多秘密的间谍人员冒生命危险混入北爱尔兰的准军事组织,为英国政府搜集情报。效命于英国政府的丹尼斯·唐纳森是最新—个身份被揭穿的英国间谍人员。当时他已经打入敌人心脏。  相似文献   

6.
诺尔伍德太太义务向苏联提供情报四十年—87岁的她面对媒体说:我对此并不后悔,如果有来生,我还会这样做. 1999年9月11日,英国的《时代》杂志登载了一篇曝炸性的文章,在全国引起了轰动. 《时代》杂志的这篇文章说: "1992年,苏联的一名克格勃特工,苏联克格勃总部的档案管理员米特罗金,叛逃来到英国.此人后来向英国情报部门交待,英国公民,现年87岁的老太太梅丽塔·诺尔伍德是个年代很久的苏联间谍,她完全义务的向苏联提供了大量原子核武器的机密资料,并通过秘密情报网送到了莫斯科,诺尔伍德就住在伦敦郊区,她与苏联驻英国的情报机构有秘密联系渠道关系……"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时值俄罗斯反间谍组织成立90周年之际,俄联邦安全总局等机构在莫斯科俄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举力、了名为“反军事间谍行动90周年”展览活动,其中首次披露了充当美国间谍的前苏军少将波利雅可夫在1988年被判处死刑时的受审情形,在西方情报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波利雅可夫对中国读者来说,也许还鲜为人知,然而,他却是冷战时期西方“最成功的间谍”。美中央情报局第十六任局长沃尔西就曾自豪地说:“冷战时期所有的美国秘密特工中,波利雅可夫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8.
60多年前的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一举逮捕了56名为英国效力的荷兰间谍,并将他们中大多数人秘密处死。至于纳粹情报部门当年究竟是如何得知这些荷兰间谍身份的,英国方面为何对此无动于衷,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9.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3):116-117
中情局前特工杜安尼·科拉瑞奇组建了一个私人间谍组织,而该间谍组织被外界戏称为“迷你型中情局”。组建私人间谍机构科拉瑞奇出生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共和党家庭,大学毕业后,他就加入中情局从事驻外特工工作。1981年,科拉瑞奇成为了中情局拉丁美洲分部负责人。5年后,科拉瑞奇又协助中情局组建成立了中情局反恐中心。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的那些日子里,间谍活动虽然一直存在,但通常比较克制,这多半是由于害怕,因为暴力行动一般会招致对方残酷无情的报复,而这种局面因1939年11月发生的文洛事件完全改变了。由于这次事件的影响,那种文质彬彬,坐在咖啡馆里刺探情报的时代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血腥和暴力。 “黑色乐队”存在吗? 1939年9月初,一个名叫弗兰茨·费希尔的德国移民与英国驻欧洲大陆最重要的两名情报人员——R·亨利·史蒂文斯少校和S·佩恩·贝斯特上尉取得了联系,他声称自己是德国军队内部一个反希特勒秘密组织的代表,并且询问英国人是否有兴趣会见一下这个组织的重要成员。史蒂文斯少校公开的身份是英国驻荷兰海牙的护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贝斯特上尉长期居住在荷兰,自己开办了一家大陆贸易进出口公司,算是情报活动的掩护。这两个人都是英国情报局军事情报五处的特工人员,在德国境内的情报活动由史蒂文斯少校统一负责。英国人早就听说在德国军队内部有一个名为“黑色乐队”的秘密反纳粹组织,成员包括一些老资格的将军和军官,他们的领导人是曾任德军总参谋  相似文献   

11.
英国保密法明确规定:被解聘情报人员与任何记者的联系内容必须向管理部门报告。MI6是“英国最机密的一个情报机构”。本文内容涉及MI6的一位特工。英国某大媒体多次请示后,才被允许透露为“不能完全如实”消息。这位特工的真实姓名一直没有透露。媒体称他为“T”。 ——编者  相似文献   

12.
英国日前解密一批军情5处(MI5)机密档案,其中披露了二次大战时期英国头号间谍、被誉为“天才特工”的波波夫的私生活秘闻。波波夫被誉为英国情报史上最成功的特工之一。1974年他的传奇经历被写成传记,曾为英国情报机关工作的伊恩·弗莱明更以为他为蓝本创作出詹姆士·邦德这个人物。不过,档案中最引人入胜之处并非他出生入死执行秘密任务,而是他过着花花公子般的生活,周旋于众美女之间。  相似文献   

13.
《环球军事》2013,(13):64-65
2013年4月中旬,美国军事委员会判处了一名阿拉斯加宪兵威廉·科尔顿·米莱16年有期徒刑,并开除其军籍,罪名是向假扮成俄罗斯间谍的联邦调查局卧底特工出售军事机密。实际上,米莱还没来得及向真正的间谍出卖情报,就中了联邦调查局特工设下的重重圈套,最终成了“钓鱼执法”的“战利品”。  相似文献   

14.
28年来,以色列反间谍机构守口如瓶,埃及军事情报局只字不提,当事人从未向外界透露过只言片语,以至于这桩当年被以色列埃及两国媒体炒翻了天的“埃及军事间谍奇案”如同云中雾里,谁也不知道个中真相。现在,80岁的当事人死了,以色列反间谍机构松口了,以色列和埃及的媒体总算可以说这桩奇案的事实真相了。8月12日,以色列《国土报》和埃及的《金字塔报》大篇幅报道了塞谬尔·布拉赫间谍案的全部真相。 不平凡的“埃及军事间谍”,非常平静地死了  相似文献   

15.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18):62-63
2011年5月,美国海军士兵布莱恩·马丁因向一名联邦调查局卧底特工出卖了一批高度机密的文件、照片和图像等情报,被法庭判处长达34年的有期徒刑。事发时,马丁是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军事基地的一名情报专家,所任工作与美军在阿富汗行动密切相关。马丁一直以为他的间谍行动接头人是一名“中国情报官员”,实际上却是联邦调查局的卧底特工。不知不觉间,他就已经落入了反情报部门挖好的陷阱,最终成了联邦调查局“钓鱼执法”的又一个“战利品”。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围绕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国际外交努力在进行的同时,以美国和以色列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情报机关却早已针对伊朗核项目展开了“秘密战争”——情报战和间谍战。日前,伊朗情报部门对外宣称,破获了以色列“摩萨德”在伊朗境内安插的专门暗杀伊核科学家的间谍网络,10余名“摩萨德”特工被逮捕,而且伊朗情报机构也成功渗透进“摩萨德”当中。伊朗与以色列之间进行的“暗战”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王军  朱竟成 《环球军事》2008,(24):58-59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间谍故事。197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募了23名古巴人和1名住在哈瓦那的意大利商人为它工作。不料这些倒向美国人一边的古巴“大鱼”多数是古巴安全机构人员。直到13年后,中央情报局才知道它上了古巴反间谍机构的当。  相似文献   

18.
李小青 《环球军事》2014,(24):58-60
长期以来,一直有传闻称,二战期间的英国情报机构特别行动处曾招募了一位秘密的美女特工,代号“菲菲”。这位美女特工身材高挑,金发碧眼,而且还精通多种欧洲国家语言,拥有超人的智慧和敏锐的直觉。她的主要任务就是辗转英国各地,考察测试新特工是否沉着冷静,手握着决定他们是否适合当间谍的生杀大权。  相似文献   

19.
岳小光 《环球军事》2014,(16):64-65
罗宾·史蒂芬斯是二战期间英国军情五处的间谍审讯官,因为右眼总是戴着一副单片眼镜,甚至连睡觉时也不愿取下来,由此得名“鹰眼”。据说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疯眼”穆迪就是参照了史蒂芬斯的形象。不过史蒂芬斯这个现实中的“疯眼”却有着一个在外人看来褒贬不一的“绝活”——他能够不需要任何身体接触就能让落网的德国间谍说出一切。据说,他曾用5年的时间,先后审讯了500余名间谍,这个记录直至今日也没人能够打破。对当时的德国间谍而言,被英国反情报机构抓获只是噩梦的开始,真正惊恐的是接受史蒂芬斯的审讯。  相似文献   

20.
李小青 《环球军事》2014,(20):43-45
9月初,“美联社”向外界公开了一批刚解密的美空军和联邦调查局的秘密文件。文件显示,冷战初期,美国联邦调查局与美国空军特别调查办公室曾一起策划、实施了一次代号“洗衣盆行动”的秘密特工培圳、潜伏计划。根据计划,美情报机构在阿拉斯加当地招募了大批平民百姓,组建了一个秘密间谍网络,并在各关键地区潜伏起来,以备在苏联发起攻击行动时,秘密搜集各种军事情报,源源不断地反馈给美军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