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0,(15):27-27
6月28日,美国司法部宣布抓获10名长期潜伏美国的俄罗斯特工,成为了冷战后美国破获的最大的俄罗斯间谍网络。一时间,美国震惊了,俄罗斯震惊了,世界也震惊了。眼看着,两国刚刚修复的关系就要出现裂痕。美俄双方紧急进行秘密磋商,最后采取了一种颇为灵活的“冷战方式”进行处理,即在第三国进行间谍交换。  相似文献   

2.
王军  朱竟成 《环球军事》2008,(24):58-59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间谍故事。197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募了23名古巴人和1名住在哈瓦那的意大利商人为它工作。不料这些倒向美国人一边的古巴“大鱼”多数是古巴安全机构人员。直到13年后,中央情报局才知道它上了古巴反间谍机构的当。  相似文献   

3.
近日,美国海军“无瑕”号间谍船在我南海水域不光彩的行为曝光后,不禁使人们回想起历史上美国间谍船的种种糗事。在世界军事斗争的大舞台上,美国间谍船就像表演灰色幽默的小丑,经常以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为世界军事斗争剧情添加笑料。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间谍船,能够像美国间谍船那样以“大无畏”的精神前赴后继,创造着一个又一个雷人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1986年7月4日,苏联公民波利雅可夫正在莫斯科的公寓里发呆。这位格鲁乌(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的简称)的退休少将刚接到通知,下周一去总部参加一个关于退休人员的纪念仪式。波利雅可夫吃不准这是什么意思。这些日子附近一直停着两辆救护车,看样子像是监视自己的,搞了这么多年情报工作,这点敏感还是有的。波利雅可夫也听到了一些不利的传闻,可是退休这几  相似文献   

5.
宫明 《环球军事》2009,(17):49-49
情报机构往往从各行各业招募间谍,所以间谍用来掩护真实身份的职业也千奇百怪。冷战时期,匈牙利情报部门就将本国一位曾在好莱坞闯荡的艳星,发展成为情报人员。之后,这位“明星”居然打入意大利政界,成为该国下院议员,并从多位政要官员口中套取了大量重要情报,其套取清报的手段自然是出卖色相。而其套取的情报也通过匈牙利与苏联的特殊联系而被克格勃所掌握。  相似文献   

6.
傲楚 《环球军事》2010,(21):58-59
妻子背叛、部门清洗,这就是一位苏联间谍在上世纪50年代面临的处境。在双重打击下,苏联部署在亚洲的头号间谍最终选择了叛逃西方。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他在美国又受到了什么样的待遇呢?请看拉斯特沃罗夫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任秋凌 《环球军事》2011,(22):52-53
10月3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以下简称FBI)公布了对俄罗斯在美间谍组织的监控录像、照片和相关文件,这些资料揭示了俄罗斯间谍秘密交换情报和钱财等活动。监控资料是一项持续了大约10年的反间谍行动取得的成果,最后以冷战后规模最大的间谍交换行动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8.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3):116-117
中情局前特工杜安尼·科拉瑞奇组建了一个私人间谍组织,而该间谍组织被外界戏称为“迷你型中情局”。组建私人间谍机构科拉瑞奇出生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一个共和党家庭,大学毕业后,他就加入中情局从事驻外特工工作。1981年,科拉瑞奇成为了中情局拉丁美洲分部负责人。5年后,科拉瑞奇又协助中情局组建成立了中情局反恐中心。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苏联封锁西柏林60周年,长久以来,西方将这一事件当作冷战的起点,并指责苏联是“罪魁祸首”。然而从苏联的角度来说,冷战早就在1945年5月21日拉开了序幕,美英情报部门支持的波兰反共势力在那一天武装劫持了雷姆伯托瓦战俘营,杀伤大量苏联官兵,这起事件直接激起斯大林对抗西方的意愿。最近,俄罗斯《军事历史》杂志披露了该事件的内幕。  相似文献   

10.
冷战时期,太空大国美国秘密成立了人类最早的太空间谍机关——国家侦察局。它专门使用太空间谍卫星,进行偷窥活动,为美国政府的决策提供及时而又可靠的依据,成为备受美国政府器重的间谍机关。 应时而生 1960年,美国不得不思考如何另辟搜集他国情报的途径了。这一年的“五一”节,苏联上空的导弹爆炸声炸得美国不得不中止长达4年的U-2高空间谍飞机的对苏侦察活动。 “随着对手防空技术飞速发展,有人驾驶的飞机不能随便进入苏联领空进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处于东西方对峙前沿的欧洲,无时无刻都成为北约与华约集团进行你死我活的间谍战的战场,特别是在号称“中欧心脏”的柏林、布达佩斯与维也纳三大都会,各为其主的情报人员进行着全方位的较量。柏林1947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之后,昔日德国的  相似文献   

12.
柏林墙是东西方冷战的见证。一幕幕历史活剧在这里上演,有的惊心动魄,有的变幻莫测。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秘密的间谍战自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虽然作为冷战象征的柏林墙已被推倒了整整11年,但墙下仍有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迄今未被解开。柏林墙虽隔断了东西方的交通和人们的相互交往,却阻挡不住美国人的间谍活动。美国媒体近来披露,柏林墙下就是个神秘的间谍战场,美国中央情报局有一条对付苏联的窃听隧道,为此才打赢了不少间谍战。  相似文献   

13.
彭华 《环球军事》2010,(6):50-51
随着冷战的来临,苏联与西方之间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间谍战。为尽快打开对苏局面,时任美国中情局局长的杜勒斯把不少“苏联通”请进了中情局。其中一位名叫乔治·凯兹瓦尔特,在他的努力下,中情局获得了来自“格鲁乌”的一条“大鱼”——彼得·波波夫中校。  相似文献   

14.
《环球军事》2013,(13):64-65
2013年4月中旬,美国军事委员会判处了一名阿拉斯加宪兵威廉·科尔顿·米莱16年有期徒刑,并开除其军籍,罪名是向假扮成俄罗斯间谍的联邦调查局卧底特工出售军事机密。实际上,米莱还没来得及向真正的间谍出卖情报,就中了联邦调查局特工设下的重重圈套,最终成了“钓鱼执法”的“战利品”。  相似文献   

15.
岳小光 《环球军事》2014,(16):64-65
罗宾·史蒂芬斯是二战期间英国军情五处的间谍审讯官,因为右眼总是戴着一副单片眼镜,甚至连睡觉时也不愿取下来,由此得名“鹰眼”。据说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疯眼”穆迪就是参照了史蒂芬斯的形象。不过史蒂芬斯这个现实中的“疯眼”却有着一个在外人看来褒贬不一的“绝活”——他能够不需要任何身体接触就能让落网的德国间谍说出一切。据说,他曾用5年的时间,先后审讯了500余名间谍,这个记录直至今日也没人能够打破。对当时的德国间谍而言,被英国反情报机构抓获只是噩梦的开始,真正惊恐的是接受史蒂芬斯的审讯。  相似文献   

16.
间谍不是007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8,(21):52-53
在人们的记忆里,间谍生活充满了神秘和刺激,在007等间谍片进一步渲染下,美国中情局和苏联克格勃的间谍简直成了“超人”的化身。在这些间谍面前,似乎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们的生活紧张、刺激。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真实的间谍生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克格勃前间谍是怎样描述的。  相似文献   

17.
梁陶  王谦 《环球军事》2008,(14):60-62
乔治·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美国的“国父”。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同样也是美国情报事业的奠基者,被称之为“间谍大师”。  相似文献   

18.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4,(10):64-65
在美国正式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间谍机构“阿勃维尔”就已开始派遣大量间谍渗透进入大洋彼岸的美国,或招募德籍美国公民,从事各种情报搜集及阴谋破坏行动。这种做法一直持续贯穿了整个战争。总的来说,德国间谍的破坏行动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效,特别是在美国卷入战争前,但也曾遭遇重大失败。本文主要介绍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发生在美国本土的十大德国纳粹间谍及其阴谋破坏活动是如何被抓获和侦破的。  相似文献   

19.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间谍战,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毫不为过。其中,美国中情局秘密打捞沉没的苏联潜艇的“亚速尔岛人计划”,可谓是该局历史上最冒险、投入经费最多、政治上最多变的秘密行动之一。  相似文献   

20.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19):56-57
杰弗里·卡尼,作为美国空军情报人员,由于对美国体制丧失希望,继而主动投靠前东德,成为“斯塔西”情报组织最为成功的间谍,代号“小孩”,专门从事针对美国的情报侦听工作。随着东西德的统一,卡尼被美国秘密情报组织抓获并判入狱。刑满释放后,卡尼一直不肯承认自己是美国人,他一直努力,到处呼吁,以想重新获得德国国籍,但事与愿违。卡尼这个曾经声名显赫的间谍,目前是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归,成了流浪在美国的一·名“德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