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与“礼”的感想师保明「理」即指道理、理由和真理等。「礼」指礼物。「理」与「礼」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但现下却有了某种必然联系,不信你瞧:某部汽车连炊事班两位炊事员都想学开车,以便复退后有个致富技术。按理说.让大李去最合适。因为大李思想上进,工作突出...  相似文献   

2.
周奎涛 《中国民兵》2010,(11):38-38
"一人生病,大家陪着吃药。"这是少数官兵对吸取他人教训时的抱怨之言。他们认为,别的单位发生的事故案件,与自己无关,没有必要跟着吸取什么教训,更没有必要陪着搞教育、搞整顿。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种教育和整顿不是没必要,而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军人家属,怀着对部队的崇拜,2019年10月,经过紧张的备考、笔试、面试,我最终穿上了“孔雀蓝”!来到河北省晋州市人武部的第一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暖心”!记得刚来单位的时候,部长政委嘱咐说:以前部里没有女同志,你是单位的第一个女文职,单位把西楼唯一带厕所的宿舍分给你。同时我们也计划对二楼进行翻新,作为文职人员宿舍,你以后工作生活就方便了!  相似文献   

4.
战士“人情消费”当控制孙银根李班长要过生日,对几位好友说「晚上我请大家出去撮一顿」。「班长生日是喜庆的日子,不能空着手撮」,一位战士提议说。于是,几位小兄弟「凑份子」买了一件价值500多元的时装作为生日贺礼送给班长,还有几个干脆交50元钱。据参加宴请...  相似文献   

5.
巧拨“油灯”路文忠战士小马连续两次误岗,在军人大会上被点名批评。班务会上,又被班长狠狠地训了一顿。小马刚要发表意见,班长没好气地说:"你个新兵蛋子,这有啥说的呢?散会!"排长找到小马又是一顿猛训。小马顶撞道:"你讲的我都懂,不听你罗唆了!"说完转身离...  相似文献   

6.
朋友间、同事间,或者领导同志之间,在一块儿工作、生活或共事,假如能够做到心诚相待,经常互相提个醒,那么对人的一生大有益处.有时在节骨眼上提醒只寥寥数语,其效果却极佳:或许使你压下怒火,避免“闯祸”、“砸锅”;或许使你收回“邪念”,在滑向犯罪的道路上悬崖勒马;或许使你得到新的启示,促使原来决策的完善,避免工作失误……诸如此类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少见.笔者曾耳闻目睹几例,照录如下:有位炊事员听说某人说他的坏话,他人暴地操起菜刀要去寻事.他的一位同乡战士赶紧拉着他,提醒说:“你这样盲干会闯大祸的.”这位炊事员终于平静下来了.后来弄清情况,才知纯属一场误会.普通人需要有人提醒,领导干部也如此.在前不久出现的走私汽车浪潮中,某单位一位年轻的领导筹集资金,准备为单位的利益乘机“赚它一把”,可另外一位老领导提醒他说:“走私车犯法,不要把自己的前程断送了.”老领导的话语重心长.年轻的领导醒悟了.  相似文献   

7.
学会用人之“短”周志亮有一位副连长,三年前受命于一个连续发生案件、事故的后进连队当连长。三年后,连队不仅甩掉了后进的帽子,而且成为上级表彰的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荣立三等功,成为"优秀基层主官"。有人向这位连长请教治军妙方,他笑而答之"学会用人之'短""...  相似文献   

8.
营造一个“家”乔燕飞实行双休日以来,一批又一批考察组前脚跟后脚地涌向驻守在辽东半岛最南端老铁山的某部二连。这个最基层的小远散单位,立足艰苦条件,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红红火火的文化生活,构建起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营造出一个战士自己的"家"。二连的领导没有...  相似文献   

9.
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湖北蓝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大型民营企业,位居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1位。公司董事长杨忠洲致富不忘爱国防,倾情武装建设,于2001年8月率先在全省民营企业中建立武装部,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湖北省民营企业办武装的"一面旗"。"我是一个孤儿,没有党的哺育,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就没有今天的蓝特公司;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同样也不可能使蓝特公司腾飞。"  相似文献   

10.
在总部下发的关于实战化训练的指示文件中,多次对部队比武竞赛"拼尖子"问题明令禁止。然而,从对部队近几年关于"拼尖子"现象调查研究看,有明显的三种倾向性问题。一是提前集训做准备。有的单位在比武竞赛前1个月甚至半年时间组织集训,抽调尖子,实行脱产专项强化训练,产生了许多常年比武的"比武型干部"和"比武型士官"。二是"招兵买马"搞突击。  相似文献   

11.
习仲勋同志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在工作上他实事求是、作风严谨、清正廉明,在家庭生活中也是一位家训严格的家长。他教育孩子从小节俭,衣服和鞋袜大都是"接力"穿用。他不允许子女搞任何特权,要求他们"夹着尾巴做人"。受父母耳濡目染影响,习近平同志秉承家风,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这种"不近人情"的家风值得每一位领导干部学习。  相似文献   

12.
“甩手掌柜”当不得──强化两极管理南杉工厂生产管理中常常出现一种连锁反应:一旦生产任务没有完成,装配车间的理由是半成品供应不及时,半成品车间的理由是工具供应不及时,工具车间的理由是材料供应不及时,物资单位的理由是资金不到位,没钱那就是你厂长的事儿。这...  相似文献   

13.
近期调研发现,一些干部总把单位里的思想政治工作当做务虚来对待,总认为是无形的工作。言下之意,就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不会产生实质性的作用,不像军事训练成绩"环、米、秒"那样好衡量,不如后勤搞建设那样看得见摸得着。在此思想影响下,一些同志不看重"务虚"工作,甚至一些政治干部也是自暴自弃,"虚事"虚办。  相似文献   

14.
被人羞辱 ,特别是当众被人羞辱是最让人难堪 ,让人愤怒 ,让人无法容忍 ,让人刻骨铭心的。然而 ,在实际生活工作中 ,有时某些“羞辱”却是十分珍贵和不可多得的 ,它让人终身受益。记得一位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还在上高中的时候 ,有一次 ,一位英语老师让他背单词 ,而他当时正聚精会神地读一本武侠小说。老师很生气 ,便当众对他说 :“你真是没出息 ,不仅糟蹋爹娘的钱 ,还耗费自己的青春 ,如果你能考上大学 ,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听了老师当众“羞辱”他的这番话 ,他既生气 ,又暗自下决心 :“你不要瞧不起人 ,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学。”他…  相似文献   

15.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得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成手心里的宝……"这首柔美动人的歌曲曾经感动了很多人。抗美援朝老战士、二等功臣徐根扬在生活中不会唱歌,但却用自己半个世纪的痴情与坚守,给这首经典情歌写下了最生动的诠释——60年前,他慷慨赴朝参战,在上甘岭用最后一颗"光荣弹"炸死3名敌人,荣立二等战功;半个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16.
最近看报,说是有一个内地人去香港办公司,招聘了一些员工,其中也包括了一个清洁工。公司越办越红火,员工的工资也跟着水涨船高不断提升,最后清洁工的月薪达到了1.2万港币。这在香港很快就成了一个笑话:因为这是香港最昂贵的清洁工!这里并没有瞧不起清洁工人的意思,他们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决不会低人一等。只是这个笑话多少体现了我们当前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对"单位"与"职位"的认识。尽管改革开放已有二十多年,但我们的分配方式却似乎没有多大进步:不管你干的是啥工作,只要单位好,那大家就都好,而作为市场经济分配制度重要方面的"按要素分配",却在国有企业里,一直不太为人们所接受。再来看香港,一般来  相似文献   

17.
打开“闷葫芦”战士的“话匣子”周雁经常性思想工作在做战士的思想工作中,常常碰到一些性格极为倔强而又冷漠的"闷葫芦"战士。当你和颜悦色、动之以情时,招来的却是"面不改色";当你循循诱导、授之以理时,换回的却是"一言不发"。这些战士的思想内隐性较强.往往...  相似文献   

18.
电影《奇袭白虎团》的场景,广大读者一定还没有淡忘吧!影片中尖刀班班长的形象也一定还留在你的记忆深处。今天,我们就给你讲一位这样的英雄人物。他就是血洒朝鲜战场的一等功臣,生活在河北省任丘市乡下的赵顺合老人。我们在市人武部同志的陪同下,采访了这位默默无闻的老英雄。  相似文献   

19.
剖开“葫芦”裂了“瓢”江一顺(一)某团胡政委刚休假回来,政治处就向他报告了一个情况:六连连长、指导员先后几次要求换单位,两人都声称:"在一起没法于!"胡政委一听皱起了眉头:"怎么可能?两个月前下基层工作组的汇报会上,政治处杨副主任还肯定了六连的民主生...  相似文献   

20.
迷人的渤海湾畔,在天津塘沽某预备役团,每天,官兵们都能看见一位步履匆匆、美丽而又干练的白衣天使,她就是人人皆知的好军嫂,某部政治处主任王楚明的妻子佟晓艳。1992年初夏的一个清晨.卫校刚毕业的佟晓艳,急匆匆地向单位赶。由于只顾低头赶路,不小心撞上了一位清秀、帅气的军人。军人没有责怪她,反而关切地问她撞坏没有,害羞的她只说了一声对不起.便匆匆地赶往单位了。但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