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刘伯承的军事理论中,凝结了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精华。只要系统地研究他的军事理论,就能清楚地看到他不论是用兵或论兵,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他不愧是一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军事谋略和作战指挥的典范,是一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军事理论家和实战指挥家。  相似文献   

2.
《军事历史》1983年第7期发表了刘伯承同志《论合围钳形攻势》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刘伯承同志极为重视对合围钳形攻势战法的研究和运用。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曾说:“我们作战的基本方式是钳形攻势,分割包围。但是要因现实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刘伯承元帅是中外著名的革命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陈斐琴、杨远富俩位同志合著的《刘伯承军事理论探索》一书,是一部比较系统而全面地研究刻伯承军事理论的专著,是开据刘伯承军事理论这一“宝藏库”的重要成果。 该书在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刘帅充满传奇色彩的军旅生涯和战争实践,探讨了他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原则、军事哲学思想、谋略和指挥中的辩证思维,政治建军思  相似文献   

4.
关宝丁  杨峰 《国防》2013,(2):77-78
二O一二年十二月四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教育家刘伯承元帅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当年,陈毅元帅盛赞刘伯承是“论兵新孙吴”,媒体赞美刘伯承是“一代名将”,如今,新老军史迷尊称刘帅是“巨擘战神”。  相似文献   

5.
刘伯承同志,从事军旅生活70年,他指挥过无数次战役战斗,撰写大量的军事论著和战役、战斗总结。这些著述,集中反映了刘伯承的军事指挥艺术、作战谋略和马克思主义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的光辉业迹。刘伯承的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认真学习和研究刘伯承的军事论著和军事实践,探讨刘伯承军事思想的特点,对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以及我国的国防建设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刘伯承是身经百战的元帅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这几乎是童叟皆晓的。可刘伯承同时又是一位军事翻译的巨匠,这却是鲜为人知的。最近,书海出版社推出的新著《军事翻译家刘伯承》(陈石平、成英著),告诉我们这位传奇元帅的另一闪光面。著者在掌握大量历史资料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生动的笔触,感人的语言,描述了刘伯承在失去右眼之后,继续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后来到莫斯科留学,苦学俄文,从事军事翻译工作的不寻常经历。  相似文献   

7.
论新军事革命对军事理论的影响国防大学张晖关键词新军事革命,军事理论作战理论当前,正在兴起的新军事革命,包括了先进的技术与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理论和编制体制调整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先进的技术与武器系统是军事革命的物质基础,而创新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技术的“...  相似文献   

8.
1938年1月上旬,接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抵达太行山抗日前线,开始和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搭档;1950年10月下旬,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辞别野战军政治委员邓小平,赴京参加人民军队陆军大学(后称军事学院)的筹建工作.至此,两位卓越的军事大家共同战斗了整整13年,他们率领的队伍一步步发展为著名的"刘邓大军".期间,刘邓军政互补,"从来没有哪个固执己见,哪个意见比较对,就一致地做去."(邓小平语)在共同指挥的许多重大战役、战斗彪炳军史的同时,他们创造了二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实践检验的、极具指导价值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军事谋略思想——刘邓军事谋略思想.刘邓军事谋略思想,是他们创造性地解决军事实践问题的科学总结,反映了军事领域中的客观规律,是毛泽东军事谋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七亘村之战,是刘伯承军事指挥艺术发挥的经典之战。战争中,刘伯承通过详查敌情、示形于敌等战术,先后两次在七亘村成功伏击日军,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娘子关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作战。此战战法运用精妙,将传统兵学文化中"全知料敌""势险节短""虚实相生""因敌制胜"等军事原则演绎得淋漓尽致。七亘村之战,不仅在军事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兵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伯承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而且还是著名的军事教育家,是我军院校建设的主要奠基人。他的军校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他军事思想和革命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对此作一粗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理论与实践,已经延续90年。其核心理论是毛泽东奠定、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的"战争全局"论。它来自战争实践,并在战争中得到检验,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胜利,因而是科学的理论。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学者引入了西方的"战斗主体"论,发生了第一支支流;20世纪90年代初,自产了"军事斗争全局"论,发生了第二支支流,三极分立的理论格局初步形成。两股理论支流的共同特征是去"战争全局"论,形成了30多年的战略概念"偏航史",背离了战争规律。2014年,习近平发表《关于战争指导问题》,继承了毛泽东的"战争全局"论,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为我军的战略理论与实践指明了方向,更是指引战略概念"迷航"走出误区的"航标"。本文论述了战略概念偏航史的发生、发展、运作的过程及其影响与根源,并呼吁重塑"战争全局"论的传统历史。  相似文献   

12.
魏碧海 《军事历史》2008,(3):F0002-F0002
2008年5月21日,《刘伯承军事文选》(新编本)专家评审会在军事科学院科院召开。《刘伯承军事文选》(新编本)编委会主任葛东升中将、副主任寿晓松少将、齐德学少将出席了会议。徐焰.彭志珊、袁德金、岳思平等专家和总政宣传部编研室李平主任、侯增辉干事,以及《刘伯承军事文选》(新编本:)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海湾战争后,美军一批军事理论家认识到信息技术必将对未来战争带来革命性影响,为应对信息化战争需要,美军开始加速军事理论创新,陆续推出了快速决定论、基于效果论、决策优势论、五环目标论和并行打击论等全新作战理论.  相似文献   

14.
我军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刘伯承,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宝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总结的以“训令方式”实施指挥的经验,在过去和今后都有着普遍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秦川 《军事史林》2006,(1):8-18
在1955年新中国授予的十大元帅中,除林彪不保晚节成为历史罪人外,其余九位均是民族精英、一代伟人.叶剑英与刘伯承两位元帅,则均以军事理论家与军事教育家而著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他俩既是闻名国内外的学者、"儒将",又是驰骋疆场的名将、运筹帷幄的"参座".在半个多世纪的战斗生涯与革命交往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其传奇色彩与真挚友谊,令人敬佩和神往.  相似文献   

16.
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是刘伯承同志军事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广大干部战士学习科学文化,努力成为军地两用人才,开创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回顾刘伯承同志在这方面的思想与实践,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今日不下种,收获无时期刘伯承同志历来强调科学文化知识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全国解放以后,我军进入到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新阶段。在大转变的关头,刘伯承同志强调:抓好教育与训练,首先不失时机地在全军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广大干部战士的科学文化水平,是新阶段军  相似文献   

17.
平汉战役是晋冀鲁豫军区在刘伯承、邓小平的指挥下,在平汉铁路中段地区与国民党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刘邓制定了"政治仗"、"军事仗"双管齐下的战役指导方针,通过争取高树勋部阵前起义,促使平汉战役迅速取胜.这一役对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对敌军的"政治仗",具有奠基性的作用.由此役引发的分化瓦解敌军的"高树勋运动",在尔后人民解放战争敌我双方力量的相互推移变化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在军事辩证法思想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主要理论贡献包括 :首次明确提出了“军事辩证法”的概念 ;深刻揭示了军事辩证法所研究对象 ;概要展示了构建军事辩证法思想体系的基本原则 ;丰富深化了包括战争观、战争认识论、战争主体论和战争指导论的军事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的高连升著《军事史学方法论》,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军事史学理论著述,是军事文学研究领域一项具有开拓性的成果。这部书的问世,对完善军事历史学的学科建设,推动军事历史学研究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书有以下特点:第一,具有鲜明的创新性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军事史学方法论著述。军事史学方法论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军事历史研究及其方法发展的成熟水平,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就学术研究的一般发展规律而言,总是在具体研究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并不断把这种经验系统化、…  相似文献   

20.
蒋百里(1870-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学家、中国资产阶级国防理论的奠基人。他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潜心研究中西方军事理论,后又多次考察欧美军事与国防,最终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与各种学术熔冶于一炉,创立富有民族和时代特色的"全体性国防"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创建新型"国防军"以抵御和抗击外来侵略。本文就此作一专门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