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科学技术发达的军事强国都在加紧进行数字化军队的研究与建设。一个不同于常规战场的的数字化战场必将出现在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研究数字化战场的作战特点,尤其是交战双方的攻防对抗模式,对于我军的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是极为必要的。什么是数字化战场数字化战场,是装备了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为基础的侦察、指挥、控制、通信等数字化设备和武器平台的部队,在  相似文献   

2.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推动了军队作战理论、武器装备和编制体制的发展变革。21世纪的战场,必然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战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通信技术数字化、战场信息实时化、武器装备智能化、指挥控制一体化、作战系统网络化的数字化部队必将成为战场的主角。本文结合我部炮兵数字化建设试验及对当前军事强国有关数字化建设的研究,就未来数字化炮兵作战特点和作战原则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把潮水般涌来的“信息”迅速转化为战斗力,已成为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军队作战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数字化战场的概念应运而生。数字化战场,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环境为依托,用数字化设备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电子对抗等网络系统联为—体,能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共享、作战信息实时交换,以支持指挥员、战斗员、保障人员和各种武器系统与作战平台进行信息活动的作战多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在研究以美军为首的外军有关战场数字化的建设与设想的基础上归纳阐述了未来高技术战争将是信息化战争 ;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战场数字化 ;战场数字化对未来战争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防科技的迅速发展,未来战争的战场空间越来越广,交战的距离越来越远,作战的节奏越来越快,信息成为战争的焦点,新概念武器大量进入战场。知识化军队、智能化武器、数字化战场、信息化战争、威慑化战略,将成为21世纪军事发展的基本趋势。未来的高技术战争将是核、生、化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慑下的信息化战争,未来的战场将是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战场,未来的武器装备将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未来的国防技术将实现突破性进展。一、能源动力技术突飞猛进地面装甲车辆推进技术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电推进技术,包括燃料电池、混合型电推…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战争、信息战要求部队更精干、机动能力更强、反应速度更快、打击精度更高。数字化部队是按照适应未来作战的新的军事思想、由高素质人员组建的新型部队,其装备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大超过非数字化部队,是21世纪信息战的基本作战力量。战场数字化是数字化部队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建设内容,是军队走向信息时代的必由之路。1996年出台的美国“数字化总计划”指出,“数字化是一种极为关键的力量倍增器,……将提供打赢各战役所需要的信息。”美国前陆军参谋长沙利文上将认为,战场数字化“可能是自内燃机发明以来战场军事技术的一…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战场     
数字化战场海湾战争以后,美国陆军根据未来战争的要求,提出一项“21世纪部队”的现代化计划。实现战场数字化是这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数字化战场,是以外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把文字、话音、图象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都变成数字编码,通过无线电台。卫星通信、...  相似文献   

8.
未来高科技战争,是军事领域一系列深刻变革的结果。在战争的形态、进程、结局和战争准备等方面,在作战思想、作战指导、作战样式、作战方法和作战保障等环节上,在战场体系、战场要素、战场结构和战场环境等功能上,以及在军事实力、军队素质和武器装备性能等问  相似文献   

9.
陈滇民 《国防科技》1994,15(4):67-75
美军为瞄准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战,组建数字化部队。数字化部队首先在陆军展开,来作为未来军事冲突取胜的两大支柱之一。认为:未来战场的制高点是宇宙空间,未来战场的决定因素是信息情报系统。战场数字化是一种彻底的系统方法,其目的是实现所有职能领域通信的一体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全部现有的系统横向连成一体,以便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提供准确的信息。本文还介绍了战场数字化实验论证的路易斯安娜演习场和战场信息结构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国外陆军装备数字化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军事领域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使信息化建设和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从而使机械化军队转变成数字信息化军队。发达国家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开展了新的军事技术变革,即以信息技术为重点,以数字化技术为突破口,通过战场C3I、C4I系统的数字化、武器系统的数字化和组建数字化部队,实现战场的数字化。其目标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21世纪的新型军队,以保证能够打赢新世纪的信息化战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在根据军事形势的变化和未来战争的要求,调整军事战略,发展军事理论,整编军队,改进和发展武器装备。与此相适应,各国军队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和发展后勤装备,井呈现出一些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发展特点。着眼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努力提高后勤装备高科技含量从近几年外军后勤装备的发展来看,高技术在后勤装备上的应用十分明显。例如,美军为适应未来数字化战场和数字化部队作战保障的需要,利用信息技  相似文献   

12.
键盘声声,胜过炮声隆隆;鼠标闪闪,胜过刀光剑影。信息化的军队,此起彼伏,掀起万钧雷庭;在未来的数字化战场上,信息导控着金戈铁马,纵横驰骋…… 新的战争形态,将由信息成为其特定的内容:信息武器是军队武器系统的骨干;信息系统是军队的神经中枢;对信息获取、控制是高技术战争的“制高点”;战场“制信息权”是导致战役战斗乃至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应用于信息战的“五大技术”,即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主宰着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舞台,在历次战争中叱咤风云,表现出非凡的作为,展示着迷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数据链(data link)的基本概念,从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本身的技术特点和未来作战需求等方面,论述了建立战场防化数据链的必要性、内容及用途。在文章的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军队在建设战场数据链方面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信息战的大潮已滚滚涌来,一种崭新的作战样式——网络战,在人们不经意之间,已经搭载着新时代的列车悄然闯入我们的视野。军事人士指出:在未来的军事领域中,互联网络的编织将越来越密,未来的军队将是网络化的军队,未来的战场将是网络化的战场。战场互联网建立后,指挥员在室内可以清楚地看到战场上的一举一动;战车驾驶员在车内可以观察各种敌情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行动;各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地图     
军事地形图,历来是作战指挥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的纸制地图具有制图周期长、不易更改、携带不便、在夜间观看困难等缺点,难以适应未来高度信息化的战场。数字化地图有效地弥补了纸制地图的缺点,成为未来战场各级指挥员乃至作战平台和单兵确定战场方位,选择有利地形,进行正确决策和作战行动的得力助手,故有未来战场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现代战场的特点正由机械化向数字化转变,数字化战场逐渐形成。未来战场的士兵是数字化士兵系统。数字化士兵系统是由5个分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是攻、防、信功能兼备,人、机、环紧密结合的独立作战单元。轻武器是战场不可或缺的兵器之一,它是数字化士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轻武器利用高新技术呈系统化、电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单兵作战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必须未雨绸缪,与时俱进,有的放矢。对单兵作战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应加深认识,探讨研究工作内容,提出相应要求及加强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数字化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的定义,并探讨了未来高科技战争对作战指挥控制所提出的新要求和产生的影响;重点介绍数字化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的描述方法及其采用的关键技术;最后着重论述国外数字化战场指挥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对未来数字化战场指挥控制系统发展的四个方向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的战场,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战场。因此,把军事斗争军需保障准备定位在保障打赢数字化战争上,加强数字化战场军需保障理论研究,对于提高未来作战军需保障效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数字化战场对军需保障的影响与要求(一)一体化的作战行动,要求军需保障一体化数字化战场上,将是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的联合作战,军种间作战的界限将不易区分,战斗部队、战斗支援部队、战斗勤务支援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不断出现并广泛运用于战场不仅引起了作战理论和战争形态的变化,也引发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体制编制等的调整改革,而从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大势看,21世纪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的建设将出现以下3个主要趋势。 数字化:全力构建信息化军队 以计算机、数字通信、传感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了军事领  相似文献   

20.
未来战场,由于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战场信息共享,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决策者、战斗员、战斗支援人员和战斗勤务保障人员对作战实时信息的需求,从而形成作战体系纵横一体化、网络化,构成了高度立体、透明、流动的数字化战场。 信息传输数字化 信息传输数字化,是21世纪战场最基本也是最本质的特征。从目前技术的发展趋势看,信息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