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一支战略力量。边疆民族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国防后备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因此,加强边疆民  相似文献   

2.
钟志坚 《国防》2010,(7):47-48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家军事力量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要着眼维护周家安全、稳定、发展,大力加强和改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3.
李亚 《国防》2013,(9):36-3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谋划,加强领导,不断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新雄 《国防》2009,(11):25-27
国防后备力量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部门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着眼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大力推进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5.
邱型柏 《国防》2005,(12):50-51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着眼国家利益和军队建设与发展战略全局,对武装力量的使命任务做出了新的概括,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军队“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国家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胡主席的重要指示,对国防、军队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对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重要基础的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  相似文献   

6.
梁光烈 《国防》2007,(8):1-4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强大的后备力量,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党全军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决贯彻胡锦涛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大力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姬亚夫 《国防》2006,(8):25-28
“双应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内涵是,综合集成国防后备力量应急与应战能力建设,谋求“双应”功能的同步增强“。双应一体化”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贯彻落实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方针的科学举措。新世纪新阶段,要着眼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双重利益,扎实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双应一体化”建设。一、认清形势任务,确立“双应一体化”的建设思路随着社会转型和军事变革的发展,国家安全形势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要求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走“双应一体化”之路,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一)“双应一体化”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8.
赵建中 《国防》2007,(2):1-3
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指导方针,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对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光春 《国防》2007,(3):11-14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是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指针.胡锦涛主席强调,要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胡主席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从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我们提出的政治要求.只有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才能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志强 《国防》2007,(1):36-37
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我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拳头"力量.军地双方一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履行新使命的高度认清重大意义,把握关键环节,积极推进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管武装,是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作为地方党委政府要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加速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思想上、组织上和工作上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保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特别是深化企业改革中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江泽民同志历来十分重视。早在1988年3月,在他担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时,就曾针对当时民兵、预备役  相似文献   

13.
孙汉波 《国防》2007,(3):47-49
2004年国家在修改<宪法>部分条文时,从加强国家危机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影响国家安全的非常状态确定为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从这一规定生效的那天起,国防后备力量就正式担负起应对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双重使命,同时也给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后备力量要真正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新使命任务,就要强化"应急"功能,打牢"应战"基础,实现"应急"与"应战"功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钱国梁 《国防》2002,(11):4-7
预备役部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和骨干,是我军战斗力整体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必须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高标准地抓好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 一、要从维护国家安全战略全局需要的高度,认清加强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军委江泽民主席多次强调,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预备役部队作为我国三结合武装力  相似文献   

15.
王正福 《国防》2002,(9):15-16
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对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战略措施。在新的世纪,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危及着世界的安全,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我们与台独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的斗争日益尖锐、复杂,与一些周边国家还存在着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这就需要努力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质量,以充分做  相似文献   

16.
于占唐 《国防》2008,(7):43-44
"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是党的十七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的总目标.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建设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把握机遇,坚持改革,积极探索,努力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广宁 《国防》2011,(6):28-29
党管武装是我国国防体制的根本。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是地方党委武装工作的主体。新的形势下,各级党委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建设科学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管武装工作,扎实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开创国家安全与发展"双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刘淇 《国防》2003,(9):4-5
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一支战略力量。因此,必须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原则,积极适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推进国防后备力  相似文献   

19.
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卫国家安全、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我国,国防后备力量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经验之丰富,均为世界军事史所罕见。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围绕着中国特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着眼于在高技术战争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学术界作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经验,创新了理论,积累起了丰富绰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彭水根 《国防》2008,(7):20-23
国防后备力量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新军事变革深入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何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不断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创新发展,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