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粟裕与攻台作战的准备胡哲峰攻台作战是解放战争末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准备实施而没有实施的一次重大战役。从1949年6月至1950年6月整整一年间,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对这一战役进行了认真而紧张的战略筹划。在中央军委的指导下,具体担负攻台任务...  相似文献   

2.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以后,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便指示第三野战军抓紧进军福建,准备渡海作战,争取里应外合解放台湾。于是,我军一面部署军事行动,同时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开展对台湾国民党军的瓦解工作。当时我的哥哥王冠民在台湾任中共地下党嘉义市市委书记,我也曾跟随他在台湾生活过一年多,比较熟悉那里的情况,组织上遂分配我参加对台工作。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天来回忆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一切都不能离开我敬爱的哥哥王冠民烈士。冠民受命秘密赴台哥哥王冠民,字植三,1915年4月8日出生于浙江东阳李宅地塔畈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父母的…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2003,(4):4-9
随着美国陆军第101空中突击师的重型武器装备于3月8日起陆续抵达科威特,美军为攻伊所作的军事准备基本完成。目前,美英两国已经在伊拉克周边地区部署了超过25万大军和500多架作战飞机。此外在地中海和海湾水域共有美英7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在游弋,其舰载飞机作战半径可覆盖整个伊拉克国土。各类水面水  相似文献   

4.
1949年2月11日,毛泽东致电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人,明确指出:淮海战役"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责"。以这封电报为标志,正式宣告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张菜园诞生。在此前后,总前委在书记邓小平的领导下,遵照中央军委的部署,围绕百万大军渡江南下作战,在政治、军事、组织、后勤等各个方面进行运筹,为确保渡江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1951年10月,"联合国军"的秋季攻势被粉碎后,美方被迫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但仍以"准备放弃北朝鲜海岸外一些岛屿,由开城地区相当的土地交换抵消"为筹码,提出无理要求。为粉碎美方以其所占若干岛屿换取开城的借口,清除其在朝鲜西海岸沿海岛屿的情报基地,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发起渡海攻岛作战。此次作战是志愿军入朝后,首次陆空联合作战。按照"由近而远,逐岛作战"的作战方针,经过周密部署和准备,第50军在空军的配合下,胜利收复朝鲜北方西海岸沿海岛屿,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的经验看,台湾海峡一有风吹草动,美国就会出动第七舰队。1950年6月,海南岛、舟山等台湾外围屏障已被大陆解放,我军正整军备战,积极准备渡海攻台之时,美国以朝鲜战争的爆发为借口,直接出兵台湾。当年6月27日,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美国派第七舰队驶向台湾海峡,企图阻止我军解放台湾。正由于美国插手,台湾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相似文献   

7.
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尽管美国一直坚持两岸问题必须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台湾关系法"也表示"任何企图以和平以外的方式决定台湾未来的做法.包括抵制、禁运等方式……是美国严重关切之事":但对一旦中国政府武力攻台,美国是否会军事介入,历任美国总统始终没有清晰的说法.只模糊地表示中国政府任何对台的军事举动均会对  相似文献   

8.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康熙帝统一台湾,是历史上两次大规模攻台作战行动,其战略指导上的成功是取胜的重要原因。虽然时间已过去了300多年,但其战略谋划与运用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仍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宋元时期,中央政府开始在台、澎...  相似文献   

9.
环境法旨在制止不当军事行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对军事作战的作用日益凸显。筹划我军新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部署,要认识环境法制对军事作战的决策部署、作战理念、装备保障等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汪庆广 《国防》2010,(5):61-63
近年来,我们深刻领会胡锦涛主席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紧贴海防管控实际,将海防信息化建设纳入军事斗争准备总体部署,作为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举措来抓,立足自我、不等不靠、边建边用,先后建成6个信息网络,所属部队和国防动员组织机构实现了图像、语音、数据信息的网络直通直传,有效提高了海防管控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由南京政治学院主办的“台湾军事历史与祖国统一”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5月 1 8日至 2 0日在南京政治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得到了军内外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收到论文 76篇 ,参加研讨会的有来自全国 30多个科研单位和军事院校的代表 80余人。与会代表围绕明清以来台湾军事历史与海峡两岸统一的基本经验教训、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台斗争思想与实践、两岸统一中的国际因素以及台湾形势和对台斗争准备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与交流。  一、关于台湾的军事历史与海峡两岸统一的基本经验教训台湾自古以来即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台湾…  相似文献   

12.
告读者     
自1981年以来,我们已经出版了七期关于军事历史的增刊。现在,为适应军事科学研究工作发展的需要,经领导批准,决定从本期起,将这一增刊的刊头正式定名为《军事历史》,暂定每季度出版一期。《军事历史》的编辑工作,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并且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有关指示和决定,结合部队实际和今后作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8月3日,陈水扁向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讲话,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鼓吹要用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在分裂中国的路上越走越远。 自“一边一国”论出台以来,虽然台湾当局取消了原定于8月15日在东部花莲外海举行的“海鲨”军演,以避免“国际误会”,但另一方面此举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据悉,台“国防部”取消军演是为了确保台湾西部有足够的兵力部署。即便如此,一旦台湾方面宣布“独立”,其地理特征和资源条件都决定了台湾在军事上并非易守难攻,而是易困难持、易攻难守。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正在引起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和作战方法的一系列革命性变化,世界各国纷纷顺时应势调整其军事战略。中央军委提出,新时期的军事工作必须实行“两个转变”。即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兰州军区采取随机导调、连续实施的方式,利用7天时间,组织对陕西某陆军预备役步兵师进行了整建制考核拉动。全师共动员集结1万余名官兵,车辆579台,火炮62门,先后完成了快速动员集结、远程机动、作战筹划、作战部署和实弹射击五个阶段内容的考核。此次考核拉动,以强军目标为统领,以预备役部队"十种作战能力"为牵引,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锻炼和摔打部队,全面检验了预备役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  相似文献   

16.
新年伊始,我们以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军事斗争准备的决策指示为指导,开展了以“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准备”这一主线,抓住“用我必胜靠什么、保障打赢缺什么、立足本职做什么”等基本问题,集中时间,分战斗思想、战斗品质、战斗本领、平战对接直通等四个专题,在仓库、医院深入扎实地进行战斗精神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官兵认清形势,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特别是应急作战准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立足现有装备保障打赢现代战争的信心和决心,在部队形成了谋打赢、练保障、真准备的工作导向和思想氛围,推动了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各项工作落实。  相似文献   

17.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指出:要把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上。学习贯彻胡主席这一重要论述,是加深认识胡主席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现实要求,也是加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国防动员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作战能力建设的基础支撑,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加强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国防动员准备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军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人民海军作战指导思想可分为以"依托岛岸、近海歼敌""海上破袭游击战""遏守海峡"思想为标志的三个历史阶段,这段时间是人民海军海上作战实践活动最丰富,同时也是海上作战理论发展较活跃的时期,提出的作战思想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对指导新形势下海上方向军事斗争准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曾指出,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要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放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科学筹划和实施.胡主席的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指明了方向.去年我军出色完成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抗震救灾、奥运安保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实践证明,经过近年来持续大抓军事斗争准备特别是应急作战准备,我军在不断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核心军事能力的同时,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认识到武装准备不足是上海工人第一、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中共中央为加强对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军事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以中央军委委员周恩来为首的特别军事委员会。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特别军委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军事组织,加强对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和训练,开展对敌军的兵运工作和与北伐军的联络工作,全程筹划、组织和指挥军事行动,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