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红外警戒系统、激光警戒系统和紫外警戒系统的基本原理、探测方法及发展现状 ;比较了这 3种典型探测方法的优缺点 ;分析了岸基光电综合警戒系统的结构原理 ,探讨了它的发展趋势 .  相似文献   

2.
在浩瀚大海上,巨形战舰威风凛凛排成各种队形向前进的大舰巨炮时代,曾有多少大国出尽了霸权的威风。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进的战舰一反往日嚣张的“打手”形象,“隐形”却成了众海洋强国追逐的时髦。特别是海湾战争中,隐形技术向世人展示出的巨大魅力,使隐形技术的研究成为未来战争中各国关注的焦点。 结构隐形——防雷达探测的特殊体型 雷达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探测设备之一,它在工作时,向一定空域发射电磁波,该电磁波遇到信号后便会被反射回来,雷达接收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警戒雷达抗干扰能力的研究大多以效能评估为主,具体探测范围要通过雷达抗干扰实验实际测量获得,不仅成本高、测量数据量大.而且不易实现.针对现代战争中警戒雷达所处的复杂电子干扰环境,给出了机动警戒雷达被多个远距离支援干扰机干扰时探测范围的实时仿真计算方法,对警戒雷达的威力范围或者干扰的压制范围作出定量估算,在这对于研究远距离支援干扰的时机方法和评估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已应用于模拟训练系统中,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雷达最大作用距离方程和雷达接收机获得的综合信噪比方程的研究,分析复杂电磁环境对舰载警戒雷达探测效果的影响;运用香农公式以及数字通信系统误码率公式,分析了复杂电磁环境对舰载直升机战术数据链通信的数据率和误码率的影响;并从电磁兼容、电磁频谱管控、雷达合理组网部署等技术、战术层面对提高舰载防空探测设备预警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针对X频段在地面警戒雷达中的应用问题,在频段优势、对抗能力、机动能力方面,对X频段地面警戒雷达作了详细分析,同时论述了它在噪声背景和杂波背景下的性能、探测能力、系统特性,并提出了应采取的技术措施.通过实例表明该频段雷达具有一定的探测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隐身飞机突防飞行规划,分析了隐身飞机对警戒雷达网突防过程问题特性,建立了雷达探测模型与组网警戒雷达信息融合模型;综合考虑隐身飞机的隐身能力、预警时间和燃料消耗将隐身飞机低可探测性轨迹规划问题形式化为一个复杂多目标非线性连续时间最优控制问题;并提出基于伪谱法的低可探测性轨迹规划方法。仿真实验实现了在组网警戒雷达下隐身飞机的低可探测性突防轨迹规划,证明了方法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曾威 《当代海军》2001,(11):19-21
台海军情报工作由海军情报署负责.任务是对海军作战情报进行侦获、综合和判断,作战情报来源主要有海军陆基雷达探测、电侦监搜,舰艇、潜艇、反潜直升机侦测设备侦搜.以及岸基对潜声纳与水下声响监听,还有谍报侦察等,同时还得到空军“强网”系统配合提供情报。情报指令由海军六二特遣队掌握的“大成”系统负责,该系统由海情侦搜、指挥控制、通信传输组成,目前已建成了由海军作战中心至战区中心,海军联络组、中程雷达站、技侦系统、岸基导弹、主要作战舰只的“指挥、管  相似文献   

8.
复杂电磁环境下搜索雷达探测概率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具体分析复杂电磁环境对舰载搜索雷达的影响,针对搜索雷达干扰方式的数学模型,从研究搜索雷达探测概率的角度建立了作战效能模型.以这些数学模型为基础和依据,对海军作战仿真系统中,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载警戒搜索雷达探测概率进行了多次定量仿真计算,给出了主要数据结果.仿真计算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证明仿真计算的结果是可靠的,能够反映复杂电磁环境对搜索雷达探测概率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面静止和移动目标的探测、感知、识别、成像等问题,建立了由数据/控制接口、人机界面及多个算法模块组成的无人机警戒雷达仿真系统。系统采用模块化方法对目标运动特性、环境特性和警戒雷达的功能特性进行建模与仿真,主要用于模拟现实装备中此类载荷的基本功能,从数字化仿真层面实现了无人机警戒雷达载荷功能的再现与性能测试,并能完成与指挥控制台之间的信息交互,同时系统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可以作为整个作战仿真系统的一部分,嵌入到更复杂的作战仿真系统中。  相似文献   

10.
海上反潜巡逻机是主要在海上执行反潜、反舰、警戒巡逻、布雷、救生及远程侦察等任务的军用飞机。根据起降方式不同,又分成陆基型(又叫岸基型)、舰载型和水上型(用船身或浮筒代替机轮)三类,它们各有长处,常搭配使用。对海上巡逻机的作战要求是:航程远, 以适应远洋作战需求;续航时间长(通常为10小时以上),以保证足够的巡逻面积; 一般采用亚声速巡航;机上装备搜寻与探测设备,如雷达、声呐、磁探仪、夜视仪及远程导航定位仪;配备机载武器,如机炮、火箭弹、导弹、鱼雷、水雷、炸弹、照明弹等;配备海面救生器材、如绞车、橡皮舟、探照灯、急救箱等。  相似文献   

11.
在雷达遭遇电子对抗、无法正常工作时,一种辅助、替代雷达,对空中和海上目标进行搜索、识别、跟踪的新型探测设备出现了,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雷达是各种武器平台执行对地、对海、对空作战任务时的主要探测设备,在作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科技进步,为对抗雷达而发展的新武器和新战术层出不穷,并在近年的几次高科技局部战争中屡屡克敌制胜。如利用雷达低空盲区、避开雷达监测的低空突防武器,对雷达实施压制或欺骗的电子干扰设备,对雷达进行直接攻击的反辐射导弹等。因此,一种新型的成像探测设备——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应运而生。它采用被动方式工作,具有隐蔽性好、不怕电子干扰、精度高、低空探测性好等多种优点。正常情  相似文献   

12.
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采用被动探测方式,具有较好的隐身能力,不易遭受攻击,是雷达探测警戒的重要补充手段,也是信息战尤其是光电对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舰载IRST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了国外舰载IRST系统的装备情况,并分析了舰载搜索跟踪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红外搜索跟踪系统采用被动工作方式,具有较好的隐身能力,不易遭受攻击,是雷达探测警戒的重要补充手段.研究了IRST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技术特点,介绍了国外舰载IRST系统的装备情况,分析了舰载搜索跟踪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把早期警戒雷达网的作用距离延伸到北美大陆的视距之外。和大量削减系统的运转费用,促使空军改进现有的防空雷达系统。 空军系统司令部电子系统分部主管的两项计划,即联合监视系统(TSS)和Seek Igloo,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大量削减北美防空探测和跟踪雷达网的费用。该部管理的第三项计划——超视距后向散射雷达,是本月的一项实验性计划。它可能发展成在今后十年内部署的使用系统。该系统可以在1800海里的距离上探测和跟踪敌方的轰炸机。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舰载传感器或武器系统论证、设计、试验、评估、训练等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对新型舰载警戒探测与跟踪雷达中频信号模拟器的系统体系和组成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重点研究了软件无线电在雷达中频信号模拟中的应用、雷达电磁环境和目标回波仿真等一些关键技术,包括目标航迹模拟、目标回波模拟、杂波信号模拟、雷达接收天线仿真、雷达天线方向图仿真等.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和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较逼真地实现了海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中频信号的模拟.  相似文献   

16.
叶簇穿透超宽带成像雷达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簇穿透超宽带成像雷达是九十年代雷达探测技术的新发展,其主要功能为穿透叶簇和地表,实现对隐蔽目标的高分辨探测成像,是高技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侦察手段。本文论述了这种雷达技术的军事应用价值和地位,介绍了国外发展简况和我国研究的现状,鉴于这种雷达技术的重要价值,提出了我国持续发展这种雷达技术研究并最终开发出我国新型成像雷达侦察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对抗低空飞行器威胁的雷达对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低空和超低空飞行器的技术现状、特征及对防空雷达的威胁为前提,主要论述低空补盲雷达、机载预警雷达、气球载警戒雷达的低空探测性能及对抗低空和超低空飞行器威胁的技术措施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爱国者”,人们就会想到海湾战争中“爱国者”防空导弹大战“飞毛腿”地地导弹的场面。“爱国者”在这次战争中开创了现代战争史上用导弹击落导弹的先例,一时间名声大噪。“爱国者”是美国1982年开始装备部队的中高空、中远程地空导弹系统,该系统的每个火力单元由1辆相控阵雷达车、1个作战控制站、1辆天线车、1辆电源车和5~8部四联装导弹发射架(装20~32枚导弹)组成。“爱国者”系统在海湾战争之后,进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二战后的“王牌技术”——隐身技术,随着美国F-117A战斗机等隐身兵器在海湾战争的出色“表演”,倍受世人关注。80年代以来,隐身化已成为现代军事高技术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雷达探测隐身一是改变了舰艇的外形设计。以往水面舰艇的干舷和上层建筑部分多是垂直或近似垂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将是充满电子激烈对抗的战争,雷达电子战是争夺制信息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防空作战中的警戒雷达电子战为主题,对雷达电子战建模仿真技术在防空兵作战领域中应用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为防空作战指挥提供技术支撑,提高防空作战的效能。也为雷达的发展、训练提供相应的论证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