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核武器试验场是进行核武器试验的专门场地。核武器试验,是为了军事研究和科学研究目的在预定条件下进行的核装置或核武器爆炸试验,是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必不可少的手段。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鉴定核装置的威力和其他性能,为研究改进核武器设计和定型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核战,是指主要杀伤兵器是核武器的战争。虽然核战在人类历史上只有一次,并且发生在局部地区,然而给人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高楼大厦,倾刻夷为平地;草木庄稼,化为灰烬;人员动物,残遭杀害;空气水土,严重污染,后患无穷。全面核战,将使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被卷入战争轨道,并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场毁灭性破坏性最大的战争。在高技术战争中,核武器可能在暂短的几分钟内,到达地球上任何一处,给那里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人类文明和文化宝藏将变成废墟。所以,核战不得人心,遭到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武器也不断更新,侵略者仍然企图通过核战或者利用核武器进行威慑,达到政治目的。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一个有核武器的国家宣布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使用核武器。因此,高技术条件下的核威慑和核战,仍然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坚决制止核战发生。  相似文献   

3.
从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第50届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算起,到现在已经有4年多时间。除印度等少数国家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155个以上)已成为条约签署国,承诺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核爆炸。大规模的核爆炸试验在缔约国已经停止进行。但在现今的世界上,核武器仍然是最具威慑力的武器。只要核武器存在一天,对它的研究、维护和管理就要继续进行下去。所以签署 CTBT 后,各有核国家——尤其是美国——并未放弃对核武器  相似文献   

4.
报刊文摘     
中国首批核武器威力揭秘最近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卷》首次披露了核武器威力的秘密。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进行了第一次原子弹试验,其威力相当于2.2万吨 TNT 炸药的爆炸力。从此,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能自行制造、试验原子弹的第5个国家。1966年10月27日,中国在境内试验发射了一枚核弹头导弹。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核武器的发展,电磁波武器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二者的结合产生了一种崭新的军事战略思想;不把核武器用作受到全世界人民强烈反对的杀伤和摧毁性武器,亦即不是利用核武器在低空爆炸条件下众所周知的三大效应——冲击波,热辐射(也称光辐射)和放射性沾染,而改为利用目前尚只为少数人知道的核武器的第四效应——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简称EMP)。让氢弹在高空(大气层外)爆炸,由于没有空气,因而既不生成冲击波,也不生成热辐  相似文献   

6.
美国、俄罗斯是世界军事强国。这里,介绍一下2003年美俄在武器装备方面的一些发展概况。 继续削减和改进核武器的同时,新型核武器成为发展热点 去年,美俄对其核战略进行了调整,继续缩小核武器部署规模,在提高现役导弹核武器质量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型核武器。 美、俄战略核武器数量稳步削减 2003年3月6日和5月14日,  相似文献   

7.
《政工学刊》2008,(5):63-63
20世纪60年代,随着前苏联和美国加紧进行核武器试验,世界上反对扩散的舆论日益强烈。美、苏为了保住它们的核优势,乘机推动签订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该条约于1970年3月正式生效,有效期25年。1995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审议大会。经过近一个月的激烈辩论,会议决定无限期延长这个条约。条约承认5个核大国拥有的核武器,并规定有核国家不得向无核国家转让核武器,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适应投放战术核武器的需要,上仰轰炸瞄准原理,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帝、苏修为了实现他们称霸世界的野心,对上仰轰炸都相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制成了多种上仰轰炸的瞄准设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党内资产阶级代理人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使上仰轰炸这个课题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三结合小组对上仰轰炸进行了大量  相似文献   

9.
《国防》1999,(10)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东方文明古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一直把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在发展核武器问题上,中国不仅一直将自身核军备维持在十分有限的水平上,并公开声明不对无核区、无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从不参加核军备竞赛,而且积极支持和参与防止核扩散的国际努力,推动核裁军进程,致力于全球范围内最终实现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目标。几十年来,中国以积极、务实、合理的主张,推动了国际核军  相似文献   

10.
胡小刀 《环球军事》2012,(20):42-44
冷战结束之后,非战略核武器一直为大众所忽略。如今,随着美俄就削减非战略核武器数量和增加非战略核武器透明度展开谈判,非战略核武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目前也在研制与传统意义上的“战略核武器”定义不相符的核武器。美国核武专家汉斯·M·克里斯滕森及罗伯特·S·诺里斯习前对美俄非战略核武器的现状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1.
詹欣 《军事史林》2004,(11):30-33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同时声明: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美国的核威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相似文献   

12.
本专题要谈的是近几年美国核弹头发展的主要动向,涉及到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了维护库存核弹头的安全可靠,美国于1993年开始开展核弹头“库存管理计划”(SSP),以便在不进行核试验的条件下,采用计算机模拟、流体动力学试验、次临界试验和周期性拆除视察等手段,监督和监视库存核弹头的性能。迄今的15年里,该计划有效应用于对核弹头安全可靠性的评估与预测,发现了部分库存弹头型号存在的隐患,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和试验数据,加深了对核弹头基础知识的认识,为以后的计算机模拟工作奠定了基础。SSP计划虽然也出现了经费和技术上的问题,还是得到了美国科学界的积极评价和基本肯定。二是,美国从未放弃研制和发展新型核武器,特别是在2001年推出“新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概念,提出了研发钻地核武器和其他先进核武器特别是“可靠替换弹头”(RRW),以及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核武器综合设施的计划。“可靠替换弹头”增大了核武器设计参数的佘量,即使在设计和加工时出现小的偏差,也能可靠地爆炸;而核武器综合设施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可快速设计、生产、维护和储存核武器。美国认为,“可靠替换弹头”和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核武器综合设施相结合,就能使自己保持最小规模的核武库并有可能避免进行核试验,从而实现核战略转型的目的。三是,在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问题上采取消极态度。布什政府认为,通过《条约》的前一段工作,已达到了主要核国家暂停核试验的目的,并已经能够通过核查技术手段监督和威慑其他国家可能进行的秘密核试验,批约已经没有了现实紧迫性。另一方面,暂时不批约可以为美国研发新型核武器和检验现有弹头的安全可靠性而进行核试验留有佘地和退路。布什政府把恢复核试验的准备时间从前届政府确定的24~36个月缩短为18个月,为一旦需要就迅速恢复核试验做好了准备。以上“三足鼎立”支撑起美国庞大的核武库:“库存管理计划”维护和保障着美国现有核弹头的性能;“可靠替换弹头”被设想为美国未来的核武器;而在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限制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的同时,自己准备恢复核试验,可谓是机关算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核化环境以及核武器毁伤效应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多分辨率渐进柱状树模型实现核化环境的三维空间数据的建模。为了节省存储空间,提出了线性编码方法对多分辨率渐进柱状树模型进行存储,并且基于M orton码技术实现了核武器综合毁伤效应的空间分析算法。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人们就会立刻想到核武器,想到蘑菇云下发生的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那一幕悲剧。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人民为制约核武器的发展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目前有核国家的核力量建设仍在不断完善,核武器技术仍在利用当今高新科技成果继续发展,人类仍然生活在“核阴影”之中。 但是,在剑冷血热的战场上,旧的武器装备被淘汰了,新的武器装备产生了。有矛就有盾,战争的实践也对武器装备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核武器的发展,制约核武器的手段也在不断增加。 导弹打导弹 空中变舞台 今年上半年,美国著名电影导演乔治·卢卡斯推出了《星球大战》的续篇——《克  相似文献   

15.
人们通常所说的核试验,是指大气层核试验、地下核试验、水下核试验及高空核试验等在试验现场进行的核装置或核武器的爆炸试验。核试验是发展核武器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核试验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用计算机模拟核武器  相似文献   

16.
钱三强和何泽慧是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对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钱三强、何泽慧先生是世界知名的核物理学家,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们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年,他们毅然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了满目疮痍的祖国,源于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他们深知:"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相似文献   

17.
世界发展到21世纪,限制核武器的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朝鲜进行核武器试验自然会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当然美国核武器发展的“双重”标准,在国际上也很不得人心;冷战时期美苏的核竞赛世界记忆犹新,如今在欧洲反导问题上,美俄又在暗中斗法,如此下去,只能鱼死网破;我军首次成建制远程机动参与外军联合演习,对中国军队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北约12国联合反恐军演,表明恐怖组织的活动十分猖獗,必须采用多国部队大兵团联合作战,也表明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形势并不乐观;德国降低征兵标准,有适龄青年不足的原因,也反映出东西德统一后,并非一切都如人意,“西德”兵员质量差,只能大量从“东德”出兵员,说明优秀青年在德国东西部的比例是不同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未必能产生优质的兵员。  相似文献   

18.
在加入世界“核俱乐部”的时间表上,法国排位第四,继美国、苏联和英国之后,于1960年2月13日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 2月14日,法国电视台播放了这次在法属西非撒哈拉大沙漠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实况纪录片。但国内观众看了后并没有受到“巨大鼓舞”,因为电视上没有显示出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强烈闪光和巨大的蘑菇状烟云,只有一股稀薄的烟雾冲上青天,历时约2分钟。法国政府十分重视核武器的研制。法国总统认为,核武器是提高国家国际地位的和影响力的重要资本,发展核武器是确保法国重新在国际上取得应有地位的手段。美国、苏联和英国在50年代初期已分别成功爆炸了各自的第一颗氢弹。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冷战的开始,美、苏等国竞相发展核武器,尤其在中国还没有原子弹等核武器的情况下,使人们一度产生巨大的恐惧心理.毛泽东则以大无畏的胆略和气魄始终认为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的是人而不是原子弹等现代化的武器,只要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就可以战胜任何强大的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媒体10月18日报道,正当朝鲜进行核爆炸试验的时候,法国也在试验自己的核武器。不同的是法国使用的是埋藏在巴黎南部一草场下的一组无声黑色橱柜大小的计算器而已,也就是所谓的计算机模拟核爆炸。在过去10年中,世界上已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在利用功能最强大的计算机尽可能逼真地模拟核实验。可是,为什么超级计算机一样可以代劳,一些国家还是在进行核爆炸试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