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系雪域     
军校时同学们闲聊的话题总是时髦的,可我却一提就是西藏的雪峰高山,尤其那次填表我写下了“西藏”两个字,好友秦便给我起了个绰号“李藏”。 在我心中西藏一直是一块神秘的地方,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不由自主地投进它的怀抱。有时我们会在山中小憩,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在山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伴随《中国民兵》成长的女民兵,1988年,在川西某军工企业当民兵干部的我,与“文革”后我军首批从地方高中生招收的军校学员干部李世忠相爱结婚。18年来,在企业民兵组织教育和《中国民兵》宣传的典型鼓舞下,我支持丈夫献身国防建功西藏边关,虽然自己和小家庭以及亲人们吃尽苦头,却获得许多来自雪域高原的珍贵的“半个军功章”。  相似文献   

3.
武警西藏林芝森林支队林芝中队简介成立于2002年7月的武警林芝县森林中队,主要担负林芝、工布江达县境内的森林防火、火灾扑救和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任务。林芝中队多次被西藏林芝地委、地区行署,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评为“先进单位”,防火先进集体,“标兵中队”、“先进团支部”,2005年被武警西藏森林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灭火作战先进中队”并荣立集体三等功。  相似文献   

4.
走进“4370”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十字路口 ,究竟该往何处去 ,常常面临着诸多选择。说真的 ,当初我选择“生命的禁区”西藏 ,完全是受成都军区著名女作家裘山山的小说《我在天堂等你》的影响。小说中驻守西藏军人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 ,使我义无反顾地告别繁华都市 ,走进雪域高原 ,投入了“4370”的怀抱。如今 ,来到西藏已经三个多月了 ,所见所闻 ,让我感慨万千 ,倍觉生命的可贵、人生的壮美 ,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记得半年前 ,还在南方一所军校就读的我 ,就庄重地向学员队党支部递交了毕业入藏申请书。当时 ,同学们都为毕业分配的事…  相似文献   

5.
在西藏军区后勤部一个简朴的办公室里,笔者采访了王顺和部长。王部长是一个在“世界屋脊”上工作了25年的“老西藏”。他首先感谢《军事经济研究》杂志近几年来在对军事经济理论上所作的深入探讨,发表了不少对部队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文章。在谈到西藏  相似文献   

6.
西藏印象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西藏 ,古老而神奇 ,多年来一直令中外文人墨客叹为观止 ,留连忘返。去年 3月 ,我有幸踏上了这块梦寐以求的土地。天蒙蒙亮 ,飞机就起飞了 ,经过近 2小时的飞行 ,当我还在迷迷糊糊闭目养神时 ,不知谁叫了一声 :“快看 ,雪山 !”我立刻来了精神 ,急忙向外看 ,只见机窗外面白雪皑皑 ,群峰连绵不断 ,千沟万壑尽收眼底 ,久居都市的我立即被眼前的奇特景象吸引了。飞机在大家的欢呼声中降落在西藏的贡嘎机场 ,第一次踏上“世界屋脊” ,我的心情也格外激动 ,小步快跑奔出机场 ,想亲自领略一下青藏高…  相似文献   

7.
李素 《中国军转民》2023,(16):28-29
“老西藏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党进军、解放和发展西藏的光辉历程,是深化“四史”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其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在本质上与“四史”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弘扬“老西藏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其思想的研究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中。文章以“老西藏精神”与“四史”教育融合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好“四史”教育契机,明晰“老西藏精神”融入“四史”教育的路径,增进对“老西藏精神”的阐释和理解,给予“四史”教育更加饱满的内容表达,提升“四史”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惠运 《军事史林》2007,(10):60-61
据我所知,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拉萨的时间,在史学界有三种说法:一是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指出: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二是上海市高校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认为:1951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三是郭大钧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根据协议,进军西藏首府拉萨,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西藏民兵与人民解放军一起,在共同建设和保卫新西藏的伟大事业中,功绩卓著。为此,我们特发此文,向战斗在“世界屋脊”的西藏民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福。——编者  相似文献   

10.
背景资料:格拉输油管线位于群山之父,万水之源的青藏高原,1972年5月30 日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修建,代号为“五三○工程”。这条“油龙”管线起自青海格尔木,终至西藏拉萨,全长1080公里,其中有900多公里穿越海拔4600米以上的千年永冻地带,承担了西藏军地几乎100%的油料输送,被藏族同胞亲切地誉为“金珠玛米”献给西藏的“乌金哈达”。  相似文献   

11.
唐光义,这位曾在西藏边防某部服役六年、两次荣立三等功的铮铮汉子,回到故乡沱江河畔,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10年时间就把一个只有50余人的乡镇小厂发展成员工500余人、年产值3000万元、税利44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他本人先后被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农民企业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之星”等称号。  相似文献   

12.
父爱     
高中毕业后,我毅然穿上了军装,告别父亲和家人,来到西藏高原。 父亲在旧社会只念了两年私塾,尽管识字不多,但对儿女的深情厚爱却深埋在心底。在西藏边防,每封家信总是寥寥数语,“天冷了莫忘加衣服”、“晚上要盖好被子,小心着凉”。多少次,父亲反复叮嘱家人:“家事小,国事大,不要让孩子分心……”由于父亲的谆谆教诲,我进步很快,两年后,我考上了军校,春节回家父亲高兴得合不拢嘴,逢人便夸我为家争了光。当干部后,父亲的来信总是鼓励我要奋发向上,团结同志,勤奋工作,改掉坏脾  相似文献   

13.
王贵 《军事历史》2003,(1):27-29
1888年(光绪十四年)是藏历土鼠年,西藏人民至今仍将当年抵抗英军入侵之战称为“土鼠年之战”。西藏人民的第一次抗英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武装侵略斗争史的重要一页。一、战前情势英国于1849年征服印度全境后,为了拱卫这块被称为“英王皇冠上最明亮的明珠”的重要殖民地,确保其在南亚次大陆的长期利益,制定了向锡金、不丹、尼泊尔等喜马拉雅山国家和中国西藏扩张的方针。1860年,英军进攻西藏的藩属锡金,占领了大吉岭等许多锡金土地。同时,英国同尼泊尔签约,加强了对尼控制。1864年,英军又进攻西藏的…  相似文献   

14.
在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连绵雪山翩翩起舞,尼洋河水一路欢歌,尽情倾诉着这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一位身着绿军装的热血男儿,从繁华的上海来到艰苦的西藏,无私奉献了28年。他把自己的赤诚丹心献给党的事业,献给西藏各族同胞;他为国防建设呕心沥血,甘当藏区繁荣稳定的“铺路石”,被群众誉为“军中孔繁森”。  相似文献   

15.
特殊任务     
天高气爽。王连长的妻子来队了。 王连长的妻子来队成了新闻,连里像炸了蜂窝,窗外、屋内都站满了战士。 “连长的妻子长得好漂亮。”有的战士说。 “连长可真有福气,嫂子从东北不远千里来到西藏边防,真不容易呀!要是我妈能来这里看我,我该有多么幸福。”  相似文献   

16.
文摘大观     
何谓﹃香格里拉﹄世界不少城市都有以“香格里拉”命名的大酒店。“香格里拉”一词,意为空想的“世外桃源”。它本来是指美国陆军航空部队的秘密基地。在詹姆斯·希尔顿的幻想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中,它是隐藏在我国西藏的群山环抱之中,或是在西藏的“蓝月山谷”。在这与世隔绝  相似文献   

17.
感受西藏     
雨 入伍到西藏后,这里的雨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 说实话,以前我对雨这种从天而降的液体是无任何好感的。家乡每年从4月份进入梅雨时节,几乎整个春季,一连十天半月都是淫雨霏霏的,下得天昏地暗,下得人打不起精神。杜甫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千古名句,我认为只不过是他老人家将雨美化后得到的佳作。自从到了西藏后,我才明白春天并不留恋这里,才知道雨在雪  相似文献   

18.
在认识了众多老西藏之后,笔者深深体会到:西藏号称“世界屋脊”,不仅因为那里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而且还有一种超越喜马拉雅山的精神——这就是老西藏精神!老西藏们大多有一幅青藏高原般沟壑纵横的“高原红”脸庞,他们站在地球之巅,不仅占据着物质世界的制高点,而且还占据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9.
西藏的稳定关系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安全,关系国家安全。2021年,西藏军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20.
春节,老战友相聚,谈天论地,问寒问暖。但谈得最投入、最默契的还是那阔别多年的“老西藏”。 20年前,我和战友们一起穿上了绿军装,告别了亲人,离开了家乡,豪情满怀地踏上了征程,沿着青藏线爬上了“世界屋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