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政府不仅从新军指挥体系入手强化中央集权,更注重利用思想控驭,加强对官兵"忠君"与"爱清"的教育,力图使新军成为大清王朝的护卫者.当清政府既不能应付外来挑战,又无法处理好国内问题时,许多新军官兵成为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这为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思想灌输大开方便之门.革命精神和"反满"情绪在大江以南的新军官兵中最为强烈,而北洋新军大部是忠于袁世凯的.这些都对清朝的统治构成致命打击.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是清朝末年迅速崛起的封疆大吏,也是名噪一时的新建陆军统帅。他既有善于投机、野心勃勃、阴贼险狠的一面,也具有聪明果敢、多学多能、勤奋练达的特殊性格。他在编练新军,统筹国防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曾受到清末官僚权贵们普遍赞赏。袁世凯的军事活动,主要是在清朝末年。其军事实绩,主要表现在创练新军,运筹防务和广办学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是近代采用西法编练新军的先驱者之一 ,从江南自强军的创办到湖北常备军的建立 ,既是一个新军编练的具体实践过程 ,也是一个关于军事制度变革的思想探索过程。张之洞对于晚清军事近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张之洞的练兵思想源流与湖北新军创建的基本史实 ,并通过与袁世凯的北洋新军的比较以观察湖北新军的特点 ,为我们观察晚清军事近代化提供了一个面相。  相似文献   

4.
北洋六镇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有感于清军战斗力的衰弱,决定仿西洋之法编练新军。起初,派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在天津附近的小站组织实施,所练新军命名“定武军”,聘请德国人为教官。次年改派袁世凯督率训练,更名为“新建陆军”。戊戍政变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奏设武卫军,将袁世凯之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1901年,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人们也就把他的武卫右军改称“北洋新军”。  相似文献   

5.
中共党员最早从事的军事运动,是1921年9月发生在宜昌的“川军援鄂之役”。这位中共党员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董必武。“川军援鄂之役”,有其复杂的政治背景。酝成这次战争的爆发,是各派政治力量彼此较量、角逐的结果。北洋军阀老牌将领王占元,自1915年被袁世凯委以“督理湖北军务”,进而任督军兼  相似文献   

6.
赵延垒 《军事史林》2016,(11):37-41
清末民初,随着袁世凯和北洋新军的强势崛起,北洋集团逐渐成为中国政坛上一支异常强大的力量,辛亥革命后更曾长期把持北京政权,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北洋集团本以袁世凯为首领,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很快陷入剧烈频繁的军阀混战之中.自1916年袁世凯病死,至1926年国共两党联合北伐,在这短短的10年时间里,北洋各派系之间互相攻伐,仅大规模的混战就有6次.  相似文献   

7.
距天津东南70里,有个地方叫小站。在近代欧洲列强的版图上,"天津小站"是唯一被标注上的中国小镇。位于渤海之滨的这个小镇,之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源于1895年袁世凯在此操练新军。当时,袁世凯以德国军制为蓝本,制订了一套近代陆军的组织编制、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  相似文献   

8.
1894年,胡烯棻受命于天津小站开始编练定武军,计10营共5000余人。1895年定武军由袁世凯接手训练后,改称新建陆军,新军由此得名。南方新军则以湖北新军为典型代表,其前身为张之洞暂署两江总督期间创设的自强军,其调任湖广总督后以自强军护军前营500人为基础扩充成军。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兵役制度演变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兵役制度是从清代八旗、绿营世兵制 ,湘军募兵制逐渐孕育、酝酿中初创的。袁世凯在参照中外兵役制度的基础上 ,提出北洋新军兵役制度 ,具有募兵制与征兵制结合的性质。北京政府时期 ,对北洋新军兵役制度加以改进 ,提出北洋陆军兵役制度 ;国民政府时期 ,以中外兵役制度为借鉴 ,提出义务兵役制度。这种逐步的传承、改进 ,反映出 1 840年至 1 949年期间中国兵役制度走向近代化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0.
1912年2月12日,在内阁总理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清廷隆裕太后携年仅6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统治中国数百年的清王朝政府就此烟消云散。根据此前南北和议的约定,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并逼清帝退位,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就将大总统职位让与袁世凯,南京政府的临时大总统孙文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