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空降部队实施大规模的空降突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在运用闪击战中的一个突出特点。这对于达成其初期战略目的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显示出空降兵在战略突袭中的重要价值。德军在战争初期共进行了四次空降作战。第一次是在1940年4月入侵丹麦、挪威时,使用一个伞降团和三个机降团,运输机五百架。第二次是在1940年5月10日入侵比利时、荷兰时,使用两个空降师,共一万六千余人,运输机约五百架,滑翔机四十架。第三次是在1941年4月入侵希腊时,使用两个营及工兵等加强分队,共一千五百余人。第四次是在德军占领希腊后发动的夺取克里特岛的空降战役,使用运输机五百余架,滑翔机近百架,兵力为两个师又一个团,二万二千余人。德军的这四次空降作战,都是在战争初期实施战略性进攻战役或登陆战役中进行的,在组织指挥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1944年6月5日凌晨,在举世闻名的诺曼底登陆中,美军第82、第101空降师由378架C-47运输机和52架滑翔机运送,似神兵天降,很快占领了科唐坦半岛至毖堡公路上的要点,迅速向德军发起进攻,德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几乎失去抵抗能力。美军第82、第101空降师也随着诺曼底登陆的胜利而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3.
为了便于在有洋流存在的海洋中规划出滑翔机的运动路径,利用水下滑翔机六自由度空间运动仿真分析模型,研究了洋流对滑翔机运动参数及轨迹的影响以及偏流存在时滑翔机航向的控制。模拟结果表明:逆流的存在会使得滑翔机的俯仰角、攻角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流动情况,但运动姿态是稳定的;无论出现何种方向的偏流,滑翔机均会调整航向对准来流方向前行;有偏流存在时,可以通过调整滑翔机的横滚角,使得滑翔机部分抵消海流的影响,尽可能少地偏离原航向。  相似文献   

4.
埃本·埃马尔要塞地处荷兰与比利时的交界处,是艾伯特运河防线的关键部位。要塞将炮台、转动式装甲炮台、高炮阵地、重机枪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备的作战体系,由比利时第7步兵师的1185名士兵防守,号称"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它是德国进攻比利时最大的障碍。经过反复研究,德军决定以滑翔机进行空降空袭,从空中夺取它。突击队由沃尔特·科赫上尉指挥,共有700人。 1940年5月10日4时30分,第1梯队400人从科隆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战争史上,鲜有武器系统像二战期间的军用滑翔机一样极富争议,甚至有学者认为它根本就不该登上历史舞台。说滑翔机全然无用似乎有失公允,因为有证据表明,如果没有滑翔机参与,诺曼底登陆可能不会成功,而且它们也确实成功实施过几次小规模突袭。然而,无论英、美还是德国,几乎每次大规模滑翔机突击行动都遭受惨重损失。  相似文献   

6.
提起二战中的德军坦克,人们通常会想到著名的Ⅲ、Ⅳ中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以及"虎"式、"虎王"重型坦克,还有有史以来最重的"鼠"式超重型坦克,而德军的轻型坦克却往往被人忽略.其实德军装甲部队就是以研制轻型坦克开始发展和壮大的,德军轻型坦克为德军在二战初期取得"闪击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入侵波兰和法国时,德军的主力坦克就是像Ⅰ号和Ⅱ号这样的轻型坦克,只是随着二战中期德军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的大量生产,轻型坦克才逐渐退居二线,但是在德军坦克发展史上仍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  相似文献   

7.
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浮力驱动的新型水下航行器,其特殊的驱动方式和结构特点增加了建模和控制分析的复杂度。为获得准确有效的水下运动控制方法,通过滑翔机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三维空间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合理的假设和简化,得到纵平面内小扰动线性化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了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LQR调节器,分析系统对于控制指令的跟踪响应情况。最后针对滑翔机的纵平面运动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LQR调节器有很好的干扰抑制能力和指令跟踪性能,并准确地描述了纵平面内滑翔机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8.
当多数年轻人还沉迷于网吧、流连忘返于KTV等娱乐场所的时候,广西灵川县民兵森林防火分队青年民兵卢志峰,却执著于制造三角翼滑翔机。 7月22日,笔者慕名来到灵川县青狮潭水库附近的一个仓库,这个仓库面积300多平方米,是青年民兵卢志峰制作三角翼滑翔机的场地,他给仓库取名“圆梦三角翼工坊”。在此,他用9年时间研制了14架三角翼滑翔机。  相似文献   

9.
1944年6月9日,诺曼底战役打响后,德军在奥马哈滩头发现了两具美军军官的尸体,搜查出随身携带的一份作战方案,其内容为盟军将准备在诺曼底登陆。但是,当这份作战方案送到德军统帅部时,德军西线情报处处长罗恩纳少将却并不相信,他认为这又是盟军玩的把戏,盟军的目的可能是以这份假情报吸引德军的注意力。于是,德军改变了将主力调往诺曼底方向的计划,转而在加莱  相似文献   

10.
1943年1月16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夺回了德军占领的波特姆尼克机场。该机场是德军进行空中补给的重要基地。苏军控制了机场的照明和无线电导船设备,并以巧妙的手段继续欺骗德军飞行员。由于德军前线指挥部对一线混战情况不明,未能把机场失守情况通报下属,一些分布在不同机场的运输中队继续向这里实施紧急空运。尽管见到机场跑道弹痕累累,但是为挽救在风雪中挣扎的第6集团军官兵,德军飞行员还是鼓足勇气一架  相似文献   

11.
正水下滑翔机(UnderwaterGlider,UG)是一种水下机器人,它通过调整自身浮力来实现升沉,通过调整两翼的净浮力和姿态角来获得推进力,实现水下滑翔并收集水下信息。它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噪音低,大范围、长时间连续进行海洋环境观测与探测的优势,适用于"中尺度"及以上甚至部分"亚中尺度"的物理海洋现象观测、生态环境调查和海洋安全保障等工作。水下滑翔机为海洋大数据分析、数值预报等重要应用领域提供了现场准实时测量数据。水下滑翔机在军事和国防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水下滑翔机的研究内容涉及水下无人平台结构  相似文献   

12.
当阳桥上一声吼,喝退曹操百万兵,生动地刻划了三国时期猛将张飞的神勇。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的一辆坦克单车拒守桥头,迟滞德军一个步兵师达两昼夜之久,也充分展现了苏联红军的神勇。 1941年末,由于苏军准备不足,德军没费多大劲,就撕开了苏军的防线,大规摸地向苏联境内推进。当德军的一个步兵师前进至立陶宛境内的一条河边时,突然发现对岸桥头上赫然屹立着一辆苏军的新型坦克。这辆坦克独自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击从桥上过来的德军,迫使德军后撤。  相似文献   

13.
一、一个重要问题的提出苏德战争期间,德军军事行动分成两个阶段:一是进攻阶段,大体从1941年3月22日起到1942年11月19日止。这个阶段中,德军主要作战样式是出其不意的进攻;二是防御阶段,大体从1942年11月19日起至1945年败亡止。这个阶段中,德军主要作战样式是防御和退却。上述这种阶段划分是以战略总趋势为根据的,但在具体战役行动上,仍然进攻中有防御,防御中也有进攻。比如,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发起的进攻战役,发生在德军战略进攻阶段。但是实战中,德军亦有防御作战行动。相反,德军在战略防御阶段时,也发动过库尔斯克进攻战役…  相似文献   

14.
电疗机:让德军战机晕头转向 1940年6月,德国空军在距伦敦不到100公里的加来地区部署了大量轰炸机。英国人意识到德军已经把伦敦定为了下一个空袭目标。不久,英国情报部门获知,德军已经拥有了某种辅助轰炸机发现目标的无线电设备,这也意味着德国人完全有能力发动夜袭。  相似文献   

15.
1941年 5月,法西斯德国在希腊克里特岛组织了一次规模空前的空降战役。在这次空降战役中,德军共出动各种飞机 1300多架,先后空降 2.5万人。虽然德军最终夺取了克里特岛,但损失伞兵 1.4万余人,各种飞机 220多架。惨重的损失不仅使德空降兵的元气大伤,而且改变了德军对空降兵作用的认识,此后,德军在战争中再也没有大规模地使用空降兵。   德军克里特岛空降战役遭受惨重损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借鉴和吸取其经验教训,对于未来空降战役的组织和实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克里特岛位于地中海东部,是爱琴海的门户,也是西欧到…  相似文献   

16.
惊心动魄大决战。逐条街道逐间房屋反复争夺。德军150万人被歼。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德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战略补给线。1942年7月17日,苏德战场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开始。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伤亡惨重。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市区防御战斗极为激烈。双方对每一块土地都进行了反复争夺,对火车站的争夺竟达13次之多。尽  相似文献   

17.
提起诺曼底登陆可以说是无人不晓。1944年6月6日凌晨,盟军17万名空降兵乘1200架运输机,首先在德军防线背后着陆,夺取海滩堤道和主要桥梁,占领主要登陆地段的侧翼,阻止德军增援。同时,100多艘舰船上的火炮对登陆地点的德军阵地进行轰击。6点半以后,登陆部队开始突击上陆,9点已经基本突破德军阵地,站稳脚跟。到7月初,盟军已有100万人登陆,并且还有源源不断的后续部队赶来。7月下旬,盟军已占据了比较广阔的登陆场,完成了地面总攻的全部准备工作。诺曼底战役结束。从此,德军陷于两线作战的困境之中,失败的速度加快了。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次二战史…  相似文献   

18.
1944年4月8日8时,苏军近卫第3师在彼列科普地区向德军发起进攻,三百多门火炮对德军阵地实施了猛烈的炮火准备。9时15分,苏军发出冲击信号。这时,苏军的一半大炮停止射击,其余火炮向德军第二道堑壕转移火力,步兵在冲击出发阵地举起草人,高喊杀声,并用轻武器猛烈射击。德军见状急忙占领阵地还击。这时,苏军停止射击的炮兵突然开火,对占领阵地的德军急袭五分钟,使毫无防护的德军遭到重大杀伤。接着,苏军在炮火第二次转移后,又对第一道堑壕进行了一次急袭。由于炮火准备效果  相似文献   

19.
“火花”战役——列宁格勒战役苏军突破德军封锁列宁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的城市保卫战。这次保卫战从1941年7月10日开始,至1944年8月10日结束,历时3年零1个月(其中城市被围困约3年零10个月)。列宁格勒的军民经过艰苦奋战,克服和战胜了德军长期围困封锁造成的种种困难,守住了城市,牵制了苏德战场德军总兵力的15%-20%和芬兰军队的全部兵力,并在防御和反攻过程中歼灭德军约50个师,取得了列宁格勒  相似文献   

20.
在1941年末,德国军队大规模地向苏联境内进攻。 有一天,德军在立陶宛境内一条河的桥头上,突然和苏联一辆新型坦克相遇。这辆坦克独自停留在道路中央,用炮火阻击从桥上过来的德军,迫使德军后撤好几英里。 德军恼火了,一看只有一辆坦克,就调来一个连的炮兵,架起6门炮向这辆坦克开火。炮弹在在坦克周围爆炸,其中有两发炮弹直接坦克上,可是炮弹被弹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