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山 《中国军转民》2023,(18):150-151
本文选取了《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报道,对此次贸易摩擦中报道时间、报道主题、报道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研究两者在同事件新闻报道中报道框架、国家形象的差别,并探求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一些伊战老兵归国后性情大变屡屡残杀亲人,美国媒体长篇报道引起国内强烈震撼——l月13日,美国《纽约时报》以"战争创伤"为主题,  相似文献   

3.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9,(12):40-41
据《纽约时报》5月26日报道,在覆盖着星条旗的美军士兵遗体运抵多佛空军基地一小时后,他们将经历一道特殊的程序——接受CT扫描和尸体解剖,这道程序是那些在以前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从未经历过的。  相似文献   

4.
朝鲜核试危机发生后不久《纽约时报》就报道称:朝鲜之举将会“帮不少政客的忙”,给美国鹰派扩军创下“契机”。果不其然,从近一个多月美军的各种动作来看,美军的军事高压网正处在紧锣密鼓的精心编织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据《纽约时报》八四年十二月十四日报道: 美国将为自己的军队生产一种可换成中子弹的新型核炮弹。美国国会已经批准生产这种核炮弹,把它作  相似文献   

6.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在波诡云谲的世界谍坛似乎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他的名字远不如一代谍枭佐尔格、“月亮女神”辛西娅等人响亮。《纽约时报》在报道他的间谍生活后惊呼:“这是战后给西方带来最大损失的间谍案。”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伊拉克的东西两邻伊朗和叙利亚同时加大了政治、军事和外交上的压力。最近一年多以来,伊朗核问题诡谲多变、风云不断,使世人目光一次次聚焦到美伊两国的矛盾上。而事实上,美国与叙利亚之间的较量也日趋激烈,甚至已呈现出了刀光剑影的态势。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就披露称,驻伊美军与叙利亚军队在伊叙边境  相似文献   

8.
于清祥 《环球军事》2010,(20):14-14
据美国《纽约时报》近日报道,美国的反恐战转明为暗,——加强军事和情报搜集行动,以无人侦察机和突击部队出击,并收买承包商为间谍,以及训练当地部队,让恐怖分子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9.
19.8‰10月11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伊拉克18个地区的近2000户家庭进行调查后发现,在伊战之前,这些家庭人口的年均死亡率为5.5‰,而2005年6月至今年6月,这一比率上升为19.8‰。  相似文献   

10.
胡向春 《现代军事》2009,(12):72-76
曾因在伊拉克杀害无辜平民而声名狼藉的美国黑水保安公司近来又接连曝出新闻。先是《泰晤士报》2009年8月6日报道,黑水公司总裁埃里克。普林斯正面临一系列指控,包括谋杀、走私武器、蓄意屠杀伊拉克平民等罪名。再是《纽约时报》8月20日报道,黑水公司在2004年曾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签署协议,协助中情局在伊拉克追捕“基地”组织头目。  相似文献   

11.
半月回放     
2.5万人《纽约时报》网站10月9日援引美国情报机构一份最新评估报告报道说,据粗略估计,塔利班领导的阿富汗叛乱武装人数已从2006年的约7000人增加到目前的约2.5万人,几乎翻了两番。报道称,在人数增加的同时,塔利班在战术上也日趋成熟,行动灵活,难以对付。  相似文献   

12.
数字     
《环球军事》2009,(21):4-4
2.5万人 《纽约时报》网站10月9日援引美国情报机构一份最新评估报告报道说,据粗略估讯塔利班领导的阿富汗叛乱武装人数已从2006年的约7000人增加到目前的约2.5万人,几乎翻了两番。报道称,在人数增加的同时,塔利班在战术上也日趋成熟,行动灵活,难以对付。  相似文献   

13.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17):26-27
美国《纽约时报》8月14日赫然刊登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报道:“‘基地’组织欲用蓖麻毒素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一时间,美国社会陷入了毒气恐怖袭击的笼罩。有人也许会问,蓖麻毒粉究竟是什么神秘武器,竟会引起美国的社会恐慌?又为何会被恐怖组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倒萨”战争还没有开打,关于后萨达姆时期伊拉克新政府安排的预测已纷纷出炉。在此之前接连曝光美军“倒萨”计划的美国《纽约时报》再度火上浇油,独家披露了美国政府制订的后萨达姆政府计划。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航空母舰可能要让位于导弹战舰。 航空母舰在成为美国军事力量的全球性象征之后,将由一种新型战舰的出现而可能退出中心舞台,这种新型战舰能在几分钟内对数百英里外的目标发射500枚导弹,而不需飞行员冒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16.
2月8日,五角大楼正式对外发布了新版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这是时隔7年后美军首次对该军事纲领性文件作出修改,反映出美军对安全环境的判断和对未来军事任务的规划出现了重大孥专变。而《纽约时报》评论指出,解读这份报告的关键词就是:中国、中国、中国。  相似文献   

17.
1949年8月9日黎明时刻,前苏联在本土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引起了美、英等国家的一片惊慌。人们完全没有预料到,苏联在1945年二战结束时,元气大伤,满目疮痍,国民生产总值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将原子弹研制成功。由于前苏联是个封闭型国家,并有极为严格的保密制度,多少年来,人们无法知道苏联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究竟是怎样造出来。许多专家做了多方猜测,也只能讲出一些点滴内容。1950年1月,《纽约时报》报道,据美国麦克考密克专家判断,苏联进行的首次核试验是一颗利用核材料钚-239制成的原子弹;1950年6月,《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18.
潘化 《环球军事》2014,(21):71-71
作者马克·马泽蒂是美国《纽约时报》首席记者,在报道国家安全事务方面有着优异表现,获过多项新闻界顶级奖项,同时也是多家主流媒体的撰稿人。作者研究了大量政府机密文件,采访了美国、巴基斯坦等国数十名军政高层及顶级智库成员,披露了美国十多年来在全王扛开展的无人机秘密战争内幕。但是它带来的改变却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9.
自打驻伊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曝光后,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关注照片中那些惨遭虐待的伊拉克战俘的命运:他们都还活着吗?他们为何惨遭虐待?他们对未来有何打算?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者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终于采访到了最核心的人物——照片上那位惨遭美军用铁丝捆住生殖器并且三番五次被美国女兵污辱的伊拉克战俘哈德尔-萨巴尔-阿比德。5月6日,该报刊出了对阿比德的独家长篇报道。  相似文献   

20.
张菽  敬卿 《国防科技》2002,(9):95-95
如果没有火箭的诞生,人类肯定会有一个别样的二十世纪。没有“冷战”,没有“登月”,没有……然而有这么一个人,只是为了和《纽约时报》赌气,开始了一项人类最伟大的事业——研究开发火箭。1920年1月13日《纽约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深深激怒了一位大学物理教授,他叫罗伯特·戈达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