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代海军水面舰艇一般都装备有多种反舰导弹防御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系统和硬杀伤系统,对己方舰艇有较大的安全保障。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却缺少非常可靠的反鱼雷武器进行自卫,加之高威胁、高速鱼雷及其战斗部装药等技术的发展,使得鱼雷给海军舰艇构成的威胁越来越大。采用现代尖端技术的鱼雷攻击性强,防御难度大,使得现役海军舰艇缺乏有效的自卫措施这一问题显得非常突出。如果攻击方使用它们发动攻击,防守方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情况,防守方的舰艇上几乎没有一种绝对可靠的现役反鱼雷拦截武器,特别是在对付航速超过200节的超空泡鱼雷的攻击方面令人担忧。所以,为海军舰艇研制出新型超空泡射弹及其火炮武器系统来与之抗衡迫在眉睫。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攻击性鱼雷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防御鱼雷攻击的超空泡射弹技术及其火炮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面舰艇和潜艇反鱼雷防御系统和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单介绍了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主要鱼雷威胁、反鱼雷防御的要求和解决办法。详细介绍了水面舰艇和潜艇反鱼雷防御的战术情景、解决办法、国外反鱼雷防御系统的发展并介绍了几个典型系统。  相似文献   

3.
MU 90鱼雷是法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新型轻型鱼雷,可由水面舰艇、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或反潜导弹携带,用于对付能快速机动、有吸声涂层、使用主/被动对抗器材的各种核动力潜艇和常规潜艇。目前该雷正开始为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典、波兰、澳大利亚海军进行批量生产,新西兰海军也准备选择该雷。  相似文献   

4.
MK48鱼雷简介     
《指挥控制与仿真》2005,27(4):97-97
MK48重型鱼雷只由潜艇使用并在攻潜中作为反潜武器部署,在战略导弹潜艇中作为主要防御武器。此外,该鱼雷已由3个同盟国家采购。海军还开发了MK485型ADCAP鱼雷。该鱼雷取代MK484型鱼雷,1990年批准全力生产。在海军史上,在反抗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中,ADCAP比任何其它潜艇发射的鱼雷速度都快而且精度都高。它是重型声导鱼雷,有复杂声呐。全数字制导和控制系统,数字融合系统和推进改进。其数字制导系统容许重复改进以便通过软件升级反抗不断发展的威胁。1996年,最新的ADCAP鱼雷交付海军。为改进未来性能,正在对现有ADCAP存储库作几…  相似文献   

5.
外军的鱼雷及鱼雷防御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战环境下,利用鱼雷向敌方舰艇发起攻击是一种常见的、威胁巨大的作战样式。各国海军重视对浅海反潜战的研究,积极发展鱼雷武器及鱼雷防御系统。鱼雷:重点对付安静型柴电潜艇二战后各国相继研制了声自导鱼雷。  相似文献   

6.
规避机动是水面舰艇对鱼雷防御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对水面舰艇规避鱼雷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水面舰艇规避鱼雷的战术基础模型,并采用变分法进行解算,从所有可能的规避轨线中选取最优的规避轨线.水面舰艇规避鱼雷的战术基础模型,为水面舰艇防御鱼雷作战方案的仿真论证、防御鱼雷最优规避轨线的方案生成提供依据.对研究水面舰艇规避鱼雷战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来袭鱼雷进行防御成为水面舰艇对潜防御作战的重中之重.根据世界主要海军国家普遍装备的火箭助飞声诱饵的使用原理、基本战技性能,结合"线导+声自导"鱼雷的作战过程,仔细分析了水面舰艇对抗鱼雷的作战态势,通过大量的仿真计算得出火箭助飞声诱饵的最佳使用方式以及舰艇的机动方法.  相似文献   

8.
蜀雕鹏 《环球军事》2011,(22):38-40
众所周知,鱼雷是一种水中作战兵器,可从潜艇、水面作战舰艇、飞机上发射,发射后可自行控制航向和深度,舰艇(含潜艇)只要接触就可以爆炸并被摧毁。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海军竞相研发重型和轻型鱼雷,尤其是潜射重型鱼雷。它能对敌方大型水面舰船和潜艇构成巨大的威胁,一般只要命中一枚,目前各国海军主要使用的中型驱逐舰就很难挽救。即使是...  相似文献   

9.
综合防御技术是目前鱼雷防御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分析了软杀伤、硬杀伤和规避机动的具体对抗目的,提出鱼雷防御应以关键对抗目的为主导、再兼顾其他对抗目的。分析了水面舰艇防御鱼雷综合火力分配的基本概念,从多手段、多层次的角度论述了火力分配目的意义,并围绕鱼雷制导类型识别和战技相干性因素,探讨了火力分配过程。最后,指出单一防御决策的研究重点在于模型库的构建、综合防御决策的研究重点在于知识库或规则库的构建,并分析比较了仿真评估手段。研究结果可用于对水面舰艇综合防御鱼雷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水面舰艇规避来袭导弹效果的建模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避机动曾经是水面舰艇防御普通航弹轰炸、直航鱼雷攻击等传统兵力兵器袭击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反舰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和发展 ,规避机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本文对水面舰艇规避来袭导弹效果进行了建模计算 ,结果表明水面舰艇单单采用规避机动无法有效提高防御效果。指出单纯的规避机动并非水面舰艇防御来袭导弹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对潜射鱼雷的综合防御技术是目前水面舰艇在鱼雷防御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首先,按照防御行动实施规模将鱼雷防御技术划分为单一防御、综合防御和协同防御3个方面。其次,从防御对象的多样性和防御手段的多样性论述了综合防御技术研究的基本特点;最后,从工程设计方面的相干性和作战运用方面的相干性探讨了综合防御技术研究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能够为水面舰艇对潜射鱼雷的综合防御行动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黄鑫 《现代舰船》2012,(3):42-45
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军事专家和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这么重视水面舰艇对鱼雷的防御问题?要想说明白这个问题需要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反舰鱼雷的性能在最近的30年里发展很迅速,与早期的鱼雷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早期的直航鱼雷射程近,速度慢,在近海面深度航行,特征明显,比较容易防御。二战末期出现了被动声制导鱼雷,那时鱼雷的目标识别能力非  相似文献   

13.
鱼雷投入海战,对军舰构成了巨大威胁。特别是随着现代电子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自导鱼雷、线导鱼雷,使得水面舰艇,以及神出鬼没的潜艇再也不敢妄自尊大,掉以轻心了。因为,一条大型鱼雷就可以击沉一艘中型舰艇。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就是被英核潜艇用二战中留下的两条鱼雷击沉的。鱼雷的威胁迫使各国海军纷纷研究对付鱼雷的办法,从而有了五花八门的鱼雷诱饵,人们称之为“水下骗子”。  相似文献   

14.
对潜射鱼雷的综合防御技术是目前水面舰艇在鱼雷防御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前沿问题。按照潜射鱼雷制导方式的不同,分直航鱼雷、声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4种情形仿真鱼雷的弹道特征和攻击特点,并结合国际上常见的3种软杀伤器材、4种硬杀伤器材以及本舰规避机动策略,定性探讨各种对抗手段在综合防御鱼雷时的应用特点,分析并提炼战术运用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能够为水面舰艇综合防御潜射鱼雷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反舰鱼雷的发展概况、基本工作方式和运动轨迹(弹道),分析介绍了反舰鱼雷对目标的攻击方式及防御措施和水面舰艇的反鱼雷防御系统,最后介绍了两种反舰鱼雷的防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纯机动规避是水面舰艇防御潜射线导鱼雷的手段之一。首先,归纳了潜射线导鱼雷的攻击过程和导引规律。其次,分别针对线导导引状态和自导追踪状态的鱼雷分析了水面舰艇实施规避机动的目的。然后,结合具体装备性能仿真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水面舰艇实际规避航向的影响效果。最后,根据规避目的和仿真结果提炼出水面舰艇纯机动规避潜射线导鱼雷实际航向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最优规避策略与最小可规避预警距离是水面舰艇制定防御声自导鱼雷决策时的重要依据。针对该问题,首先建立了水面舰艇对潜射声自导鱼雷的弹道预测模型;然后,从经典运动学角度着手,讨论了水面舰艇走出鱼雷自导搜索带的最优规避策略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水面舰艇对来袭声自导鱼雷最小可规避预警距离的计算模型;最后,针对典型战场态势及装备性能进行了仿真,其量化分析表明:该模型对于水面舰艇防御潜射声自导鱼雷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水面舰船的鱼雷防御水面舰船对鱼雷的防护,曾在很长时间内停留在以拖曳式诱饵为主要手段,对防鱼雷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及防空与反导。但到80年代后,局面为之一新。美英两个海军强国联合进行着一项水面舰防鱼雷计划(SSTD),参与这个项目的除两国军方研究机构外,由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牵头,参加的有休斯公司、埃多公司、霍尼韦尔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英国的马可尼公司、费伦蒂公司、道蒂公司等著名的国防承包商,可见其重视程度,而且美海军人士称:“是享有海军最高优先权的绝对重要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9.
鱼雷是现代海战中水面舰艇和潜艇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如何防御鱼雷一直是各国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分析了当前几种典型的反鱼雷技术的应用原理、技术特点、适用条件、优缺点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反鱼雷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来的历次海战和海上冲突证明,各种类型的反舰导弹是目前水面舰艇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为抗击这种威胁,各国海军纷纷研制装备了各种防御武器,其中尤其以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最为突出。作为舰艇对空防御的最后一道屏障,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