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爱的民兵战友: 向你们报告一个信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赤壁大战”,就要搬上银幕了。不久前,我们访问了这部影片的导演、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晋同志。影片将还曹操、周瑜、诸葛亮本来面目谢晋告诉我们,这部影片编剧是《红色娘子  相似文献   

2.
读书成功的诀窍在于巧学、学活。诸葛亮是活读书的典范。他自幼饱读兵书,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常常打胜仗。赤壁大战,他叫关羽领兵在华容道守候,并待敌兵来时于小路施放烟幕。曹操逃到那里见烟起,命令士兵向小路前进。各将领均认为有烟必有军马,应该避开。曹操解释,兵书上说“虚则实实,实则虚虚”,有烟看来有军马埋伏,其实是假。大路上无烟,好像没有兵马,实际军马正埋伏那里等我们。曹操的看法并没有错,问题在于诸葛亮反用兵法,来个“虚则虚之,实  相似文献   

3.
毛元佑 《国防》2007,(3):68-69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俗语,说明曹操其人在我国民间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不过,在一般的文学作品中,白脸曹操大多是以奸臣和枭雄的面目出现在众人面前,形象不佳.而事实上,曹操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更是杰出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4.
公元184年.爆发了遍及全国的黄巾农民大起义,东汉政权由此土崩瓦解。公元190年,袁绍、曹操联合将董卓消灭。官渡一战,曹操又以弱小兵力打败了强大的袁绍.统一了北方地区。赤壁之战。孙吴3万联军打垮了曹操20万大军,使天下基本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治中原地区:刘备以汉室后裔为旗号割据巴蜀地区;孙策、孙权兄弟割  相似文献   

5.
曹操“唯才是举”人才观一直被后世争论,但是,诸多争论都没有触及对这一人才观的本意。其实,曹操“唯才是举”的本意就是企图垄断人才,反对士族垄断官场,否定旧的道德观。曹操的人才观,既是当时的现实需要,又为推动封建社会选择人才制度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曹操不仅重法治,而且重德治,自身的武德人格建设是其德治方略的重要内容。曹操治军尚和,善用仁德、道义和合军心,爱将恤士,善俘安降;关爱民生,以民为本,把安国利民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举人重德,重视以"仁义礼让"之德教化人生,培养人才,净化社会风尚,树立"官德"楷模;严于律己,不徇私情,教化人伦,以身为先。这是曹操合军心、顺民意、成就大业的重要基础。曹操的武德人格对于今人、后人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粱守磊 《国防》2008,(11):77-78
"隔岸观火"一词,可能来源于唐代僧人乾康的一首诗:"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烹茶童子休相问,报导门前是衲僧。"也有人认为这一词语典出于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之时。诸葛亮对刘备说:"主公可于樊口屯兵,凭高而望,坐看周郎今夜成大功也。"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军和以法治军互为映射。传统武德文化的研究正逐渐成为以德治军的思想底蕴。文章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曹操的武德思想作了探索 ,并从其戎马一生的军事实践、为政韬略、人才思想三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述 ,进而发掘了曹操武德思想兵儒合一的独特表征 ,是解读曹操的一种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9.
曹操三次颁布求贤令,强调举贤用人"勿拘品行",打破了东汉以道德品行为最高标准选拔人才的常规。有论者据此认为曹操用人"不讲道德",或认为"求贤三令"是乱世人才匮乏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实际上,曹操虽然任用了一些有"负俗之讥"的人才,但并非不重德行,"求贤三令"也绝非权宜之计。曹操对"道德"的认识有一套自己的标准,用人不拘品行既是统一战争的需要,也是为了抑制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12,(15):50
[案例]三国时期,袁绍帐下谋士如云、猛将如林,被公认最有希望问鼎天下。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时,谋士许攸截获了曹操催办粮草的紧急文书,于是向袁绍献计,夜袭许昌,擒获曹操。但袁绍却认为曹操诡计多端,怕这封信是诱敌之计,许攸再三说明"如果今天不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必将反受其害"。袁绍还是拒绝了许攸的建议,最终败于曹操之手。  相似文献   

11.
从于禁其人谈起黎良于禁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一员大将。先时,曹操与张绣交战宛城渭水河畔时,曹被追甚危,曹的另一位大将夏侯的部下不能抗敌反而趁乱劫掠民家,为于禁剿杀。夏的部下就在曹操面前诬告于禁造反。于禁在大敌当前时置个人安危、名誉于不顾,不去争辩是非曲...  相似文献   

12.
走近赤壁     
贾凤山 《国防》2007,(6):72-73
赤壁,因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而闻名于世.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八大战役之一,毛泽东在其<论持久战>中曾写道: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著名战例.这次到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学习,终于有了这个机会遂我多年的梦想和企盼.  相似文献   

13.
曹操与《孙子》的关系,是孙子学史上重要的问题。过去有关曹操删减《孙子》篇目的说法长期流行,一度导致有人认为《孙子》十三篇就是曹操的著述。在宋代,包括《孙子》在内的七种兵书被立为兵经,其中唯有《孙子》留有曹注,其它六种兵书皆用白话,可见曹注《孙子》一度是变相取得了与兵经相等同的地位。本文认为曹注《孙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曹操并没有删减《孙子》篇目之事,曹操也不是第一个为《孙子》作注的人。曹注《孙子》虽然简古,具有多方面价值,但同时也有不少失误之处,不宜作过高的追捧。  相似文献   

14.
官渡之战中曹军兵力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 200年爆发的官渡之战是北方两大实力派袁绍和曹操进行的一场争夺中原的决定性的大战。现代著名史家均认为这是历史上曹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曹操以一比十的劣势兵力在官渡大败地广兵强的袁绍”。(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册, 1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8)“曹操屯师官渡 (河南中牟东北 ),迎击袁军……那时,袁绍有步骑十万人,曹军大约只有一万人。双方相持半年。后曹操率精兵五千,直捣袁军屯粮要地乌巢 (延津东南 ),杀守将淳于琼,焚掉粮食万余车。袁军军心动摇,全线溃散,大将张 又在阵前投降曹操,袁绍仅带八百亲兵…  相似文献   

15.
曹操说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一句相当流行的俗语,它的意思或许是在形容曹操的耳目众多,动作迅速,无所不在,因此随时都可能出现在你我面前,是必须要小心"提防"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演到诸葛亮设计巧取曹操地盘汉中时,曹操在汉中之战的心态,经过杨修杨主簿那么一琢磨,表现得一览无余——“鸡肋”食之无肉,嚼之有味,弃之可惜,“汉中”夺之无益,战  相似文献   

17.
东汉时期,曹操迎汉献帝建都的许昌有一条弯弯曲曲长达40多里的地下通道,由青砖砌成,高1丈,宽8尺,可供兵马通行。相传这是曹操为保卫都城而挖掘的地道。这条地道既可藏兵,又可秘密运动部队。许昌位于中原腹地,地形平坦,作战时容易暴露己方兵力。曹操为此事忧心忡忡。他在南阳被张绣打败退回许昌后,北面的袁绍率众10万欲攻许,东面的吕布也不断进行骚扰,许昌面临三面受敌的严峻形势。于是,曹操急忙召集谋臣商讨  相似文献   

18.
战车铁流流,战舰乘风破浪,雄鹰叱咤云天,神箭直指苍穹。在党的光辉旗帜下,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关系国家长远利益的战略性产业,肩负祖国和人民的希望 巍巍长城,滔滔黄河,滚滚长江。高山在倾诉,大海在倾诉,蓝天在倾诉,千言万语凝结成一个声音,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国防科技工业广大干部职工深刻领会江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开拓进取、奋勇向前!在党的旗帜下奋勇前进@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9.
笑对挫折     
赤壁一战,曹操参战的水陆兵马几乎全军覆没,仅有侥幸突围的几百将士跟随其北撤。在孙刘联军眼里的曹军可谓丢盔卸甲、狼狈不堪。但此时作为主帅的曹操,面对如此惨败的结局,仍然能够在突出重围后放声大笑。而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败走后,却抑郁而死于白帝城。同样是遭遇惨败,一个仍然可以放声大笑,豪迈依旧;一个则痛哭流涕,郁郁而死。曹操的这一大笑,正显示出其大英雄之真本色,显示出其大胸襟、大气魄。也正是这种胸襟、这种气魄,使他笑到了最后,成就大业,实乃真英雄也。  相似文献   

20.
一件人命案,两个受害者。佐世保特别法厅审理一波三折,老母亲悲泪滚滚倾诉苦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