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日主角:阿尔达克生日愿望:希望每名战友都有个属于自己的生日蛋糕生日故事:"西北第一哨"白哈巴边防连驻守在祖国最西北,每年冬季大雪封路,物资运送不便。每次有官兵过生日,炊事班只能精心做一碗"长寿面",生日蛋糕则成了奢望。阿尔达克是哈萨克族战士,20岁生日到来前,他念念不忘在家时过生日的情景,亲朋好友相聚一起,生日蛋糕香味扑鼻,然而在这样的环  相似文献   

2.
生日主角:李大鹏生日愿望:做个像雷锋一样的边防战士生日故事:禾角克边防连,驻守在中哈边境塔城地区巴尔鲁克山下的荒草滩上,一代代的边防官兵与驻地群众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几十年来,他们为驻地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好事做了一串串,连队专门修砌了一堵雷锋墙,以示纪念。新兵下连,分到禾角克边防连的李大鹏,怎么也不会想到,迎接他的除了连队官兵的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外,还有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宴会"。  相似文献   

3.
生日主角:张栋与连部队班全体人员生日愿望:在新的一年里,希望父母、姐弟身体健健康康、工作顺利,希望我们连队能踊跃出现像张栋一样尽职尽责的革命军人。.生日故事:空降兵开封市某炮兵团榴弹炮营三连军械员张栋的生日当天,部队开展大规模拉动演练,打开战备物资,领取装具、打开枪柜领枪。等到拉动结束后,吃完午饭早已一点  相似文献   

4.
生日思想 在军旅生涯第一年,和战友们过的这第一个生日,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军营大家庭的温暖。 在这里我想跟爸、妈说一句话:“爸、妈,儿子已经长大了。我会以八月的热情投入到国防现 代化建设事业中。”  相似文献   

5.
生在二月形象特使:曹阳生日思想如果说走进武警部队是我的一个梦想,那么跨入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则是我梦想中的梦想。而今,我和战友们与《解放军生活》杂志一起过生日,并有幸成为“生在二月形象特使”出现在“生日金版”上,却是我连做梦都不曾想过的事。我想把这期杂志寄给爸爸、妈妈和亲戚朋友,让他们共同分享我的幸福。我要永久珍藏“生日金版”,以使我的生命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6.
生日主角:梁昱生日愿望;希望班里的每名姐妹团结在一起,亲如一家人。生日故事;新疆阿勒泰地区气温骤降,飞雪连连,反常的天气状况让通信站女兵梁昱坐立不安,不时点击网络上的一周天气预报,了解家里的天气:转眼间到部队已经几个月,梁昱想家的感觉愈来愈浓,男孩脾气的她在训练场上是出了名的"女汉子",但一到休息时间,她便闷不做声,  相似文献   

7.
宋开宝年间,神泉县有一个姓张的县令,外廉而实贪.一天,他在县衙张贴出一纸文告,上曰:某月某日是我生日,衙内各级官吏和差役等,不得有随便送礼的.有一个小官与大家商议说:“县令明言生日,意思就是让我们知道,说不让献送,是谦虚啊!”大家皆心领神会.到那天,每个人都拿着很好的布匹送给县令.县令非但没有拒绝,反而又说:后月某日,是我妻子的生日,再不要这样了.张县令的外廉内贪、明拒暗索固然让人憎恶,但各级官吏和差役们的“聪明”及“善解人意”无疑怂恿了张县令的索贿行为,同样可悲.可以想见:今月县令生日送,下月县令妻子生日送,再下月县今儿子生日也送,再下月……并且张县令、李县令、王县令……这还有个完吗?送到哪年哪月是头呢?这样没完没了地送,小官吏们就那么心甘情愿吗?回答是否定的.那为什么还要送呢?原因只有一个,还不是私  相似文献   

8.
生日金版     
生在六月形象特使:曹士锋生日思想作为一名上校团长,一名特级飞行员,亲历了我国首批加油机蓝天飞行,成功指挥过加油机首次空中成功加受油演练。先后飞过3种机型、7种飞机,是四种气象教员,优秀的昼夜指挥员。迄今为止已经安全飞行了3500多小时。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7次,被国家授予飞行员银质奖章。荣誉使我激动,在《解放军生活》过生日更使我激动。在此,我想说:勇敢者的事业,只有沧桑没有岁月。生日让我感恩父母,也让我对大地、天空有了更深的热爱和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9.
生在十一月形象特使:林芳竹 生日思想 小时候,我常常盼着过生日,因为生日时就能吃到生日蛋糕,还可以收到爸爸妈妈以及 同学们送的贺卡和各式礼物。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不再是那个嚷着吃蛋糕的小丫头 了,心中不断增长的是感激,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给我这个美好的世界;感谢亲人的支持、 朋友的关心,让我在人生道路上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出生在十一月的战友们,让我们在吹 蜡烛前,一起对所有关心支持我们的人说声:感谢您,我的生命中有你一份!  相似文献   

10.
想娘亲     
2014年10月1日是我43岁生日。往年过生日,不论是在单位,还是在漂泊的大海上,首先拨通的肯定是山东老家母亲的电话,"妈,今天是我的生日,孩的生日娘的苦日,记得买点好吃的,我在执行任务不能回去看您了。"然而现在,这个电话竟成了莫大的奢望,手拿电话,怅然若失,心像被掏空了一样,母亲已走了两年了。  相似文献   

11.
王冰 《政工学刊》2004,(9):59-59
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一种身份就是一种‘面子’,也就是所谓的‘脸’,这‘脸’有一条界限,如果落到这条线的下边去了,即丢了‘面子’,也叫做丢‘脸’。”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除了不知廉耻的外,一般人总是爱“面子”、要“面子”和争“面子”的,问题在于应该要什么样的面子,怎样才算有面子。时下,一些人在“面子”问题上,常常把握不住界限,结果好“面子”好了个“灰头土脸”。不妨粗列三条:要“面子”疲于应酬。人是社会的人,必要的应酬,本来无可厚非。但有的人为了显示“体面”搞攀比,今天你拉我“小撮”,明天我就…  相似文献   

12.
生在十月形象特使:尹虹宇 生日思想 当兵的历史是享用一辈子的经历,《解放军生活》伴我走过军旅每一步。回首 当兵十多年的经历:从立志报国的地方青年到普通一兵,再到成长为共和国的军官. 每一步都包含着组织的关爱。在生日之际,感谢《解放军生活》提供这么好的机会, 让我感谢亲人、各级组织和领导对我的关心、爱护及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盛世喜逢盛典。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的50岁生日,举国上下,普天同庆。 从白山黑水到南海诸岛,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十二亿中华民族的神明血胤喜气洋洋,满怀深情地同唱一首歌:“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生日     
天 底下很少有记不住儿女生日的母亲 ,却不乏记不清母亲生日的儿女。母亲养育了我和三个哥哥 ,四个儿子却没有一个知道母亲的生日。不是我们不孝 ,而是母亲自己就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母亲出生时 ,我外公正头顶一个“赤”字闹革命 ,常常在外躲躲藏藏 ,外婆则整天在家提心吊胆 ,哪里有心思记日子。只记得院子里的桃花刚开 ,是在仲春二月。母亲不识一个字。母亲没过过一次生日。解放了 ,“荣归故里”的外公 ,把外婆她们接到了“天堂”———杭州 ,母亲却已在我们那仅十几户单有郭姓人家的偏远小山村扎下了根。母亲上要侍候年老的公婆 ,下要抚育…  相似文献   

15.
2008年8月9日11时20分,黄涛安详地闭上了曾经看过无数优秀文章的慧眼。护士们为他盖上了洁白的床单。送别的亲人,鞠躬,再鞠躬,三鞠躬。这时,三女儿黄园园哀伤地说:"今天还是爸爸的生日呢。"在场的人听了,不由一阵悲痛再上心头:今天的确是黄涛88周岁的生日!于是他们重又排成队,齐声说道:"祝您生日快乐!"而泪水却不断地流淌在301医院的病房里。  相似文献   

16.
不要脸     
从前有个地主,性情古怪,说话办事挑剔,有时还玩点儿深沉。一天,他对下人说:“脸和面都差不多,以后你们请我洗脸可以说请老爷洗面,请老爷吃面可以说请老爷吃脸,知道了吗?”过了一  相似文献   

17.
追忆余秋里     
正今年10月是原国务院副总理、总政治部原主任余秋里100周年诞辰纪念,老人家离开我们15个年头了。为什么不写诞辰纪念日,是因为他不记得自己的生日,根据秋天出生,就选十月一日作为生日了。特别巧合的是,还有一位同样忘记生日的,谷牧副总理也是1914年秋天出生,同样忘了日期,"文革"中同为周总理的左膀右臂,"二月逆流"都是"小爬虫"。最后毛主席审查新闻稿时,发现没了这俩干活的,就说:还有余秋里谷牧。这就是见诸报端的著名"成语"了。  相似文献   

18.
生日金版     
生在三月形象特使:钱明生日“涛涛的乌苏里江,英雄的珍宝岛.巍巍的完达山冲云霄,北国风光无限好,边防战士斗志高……”,每次唱起这首《珍宝岛之歌》我便挺起胸膛,豪情满怀。我自豪我是珍宝岛的一兵,在我生日之际,我想对家乡的父母说一句,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在这儿挺好的,你们不要牵挂。特使档案爱好:听音乐、弹吉他  相似文献   

19.
《生日》     
本期主题《生日》,生日伴随着一个生命的全过程,每个人对生日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和一份被祝福的期盼。但在军营,却没有父母的祝福,也没有机会同家人团聚,只有当指导员、连长和战友们一起为你唱起那首生日歌,你才明白,下连第一天统计你的出生年月日不仅仅是用来填进档案;你才知道,你的生日也成了指导员、连长、战友们温情而周到的惦记……大家举起杯,转向你,那一天你是主角,为自己过生日的人中,没有一个亲人,却个个亲如兄弟,那分情感浓醇、亲切……  相似文献   

20.
过生日,是为人生成长打下标签,是亲情、友情的狂欢,是亲朋好友的大串联。作为印刻风俗文化胎记的过生日,总有一些固定的程式。民间的过生日,大多带有私性化的色彩。而进入营区,兵们的过生日多样性和丰富性。点验兵们的过生日,如同品味一道风情万种的文化大餐。这样的文化蕴藏的是营区文化的特质,洋溢着挥之不去的兵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