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月球能源、资源和特殊环境开展各种科学研究,正是开发利用月球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孜孜不倦地探测月球的重要动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前言人类期望已久的月球探测和月球资源的利用,已向人类社会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已成为人类空间研究日程中正在完成的研究计划。这一计划之所以令人注目和具有魅力,主要是由于开发月球可以提供科学价值和商业效益。多年来人类研究月球所提供的科学知识宝库,包含从地质学到天体物理学、直到空间医学很多学科。如能利用月球资源来  相似文献   

3.
2005年人类将在月球建立装备加压舱、发电设备、生活必需品和月面活动车等,使月球成为一个庞大、稳固而功能齐全的“天然空间站”:2010年将建立设备齐全的永久性居住地,人员可在月面滞留几星期,以开展生命科学实验和天文观测:2015年将在月球建立小型的永久居住的月球基地:2020年人类将在月球兴建实验工厂、农场等,使月球的“地球村”自给自足,逐步建立“月球城市”。  相似文献   

4.
林臻 《国防》2014,(2):79-82
2014年1月25日,正在月球表面雨海西北部虹湾工作的中国月面巡视探测器(即玉兔号月球车)控制机构出现异常,互联网上由某科普网站主办、一直以第一人称进行实时报道的微博账号"@月球车玉兔"也说:"啊……我坏掉了……有可能熬不过这个月夜了……"事件牵动了地球上关心航天事业的每一个人的心。作为中国第一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和玉兔号已经刷新了历史。回顾人类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历程可以看出,没有哪个国家的探月活动是一帆风顺的,但人类依然遥望月球,向地球唯一的卫星发起一次次冲击。  相似文献   

5.
探测月球     
马建光  钟华 《国防科技》1995,16(3):69-86
千百年来,月球一直深深吸引着人们。我们的文学作品里有许多幻想到月球旅行的故事。早在二千年以前,人类就有了这种愿望。但直到前不久,到月球旅行仍然是人类的能力所不及的。人们只有通过望远镜来观察月球。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望远镜来观察月球的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家伽里略。他看见了月球上的广袤平原,以及覆盖着山脉和火山口的较明亮的区域空间。当时,制图人员称这些平原为“海”,显然,这种“海”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海。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测绘工作的进步。到了19世纪末期,人们拍摄了月球总是面向地球的整个半球,且分辨率不大于1千米,并绘制了详细的月面图。尽管如此,月球的许多基本特征仍不为人们所知。  相似文献   

6.
简要回顾了人类重要探月计划的有关情况,介绍了月球影像图处理的现状和课题组研制首幅全月球三维立体图的情况。将首幅全月球立体图的制图方法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技术对比分析,指出自动制图是月球遥感数据处理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3月9日,经两国政府批准,中俄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谅解备忘录》。显然,这份备忘录的签署对于今后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建设以及月球的开发都是利好的消息。那么,人类为何要去月球建设科研站?中俄合作优势何在?  相似文献   

8.
正华盛顿时间2017年12月11日,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了国家太空委员会的1号指令,其核心内容为"将力促让人类重返月球,并为今后的载人登陆火星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此时,或许肯尼迪的那段演讲会再次浮现于我们的脑海:"我们决定登月,不是因为这简单,而恰恰是因为它困难。"在人类上一次登月过去整整45年之际,2017年12月11日,美国正式宣布了重返月球的计划。"这是1972年以来,人类宇航员重返月球的重要一步。这一次,我们不仅要插上旗帜、留下脚印,最终还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现在拥有成百上千枚核武器,这些可怕的核武器不仅没有多少实际用处,即使是进行裁减核武器的谈判也耗时费力。那么用它们来摧毁月球,或许也算是为人类造福了。这是不久前,以弗拉迪米尔·克鲁因斯基为首的5名俄罗斯科学家向克里姆林宫提出的一个惊人的建议:摧毁月球!因为月球是地球的一个“寄生虫”,它对地球造成的危害太大了。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月球探测科学内涵的认识正在不断扩展,未来的月球探索不仅要发射大量的轨道器对月球进行普查,还要进行更多的月面活动,对月球进行详查。所以,使用月球车对月面某一区域进行探测变得十分重要月球车的种类和功能月球车是进行月球表面探测的重要工具之一。按照探测方式,月球车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人驾驶的月球探测车,它由轮式底盘和仪器舱组成,载有多种科学探测设备,用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联合供电,靠地面遥控指令或自主控制在月面进行巡视探测,所以也可称为月球机器人。另一类是有人驾驶的月球车,它主要作为航天员在月面活动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世纪50年代末人类掀起第一轮探月高潮起,我国科学工作者就开始跟踪研究苏、美月球探测活动的进展和成果。进入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深空探测的先期研究,并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研究活动。21世纪伊始,随着国际月球探测活动的再次升温,我国航天技术经过50年的发展积淀,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开展月球探测工程被真正提上日程,中国探月开始迈出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2.
防务     
正俄计划2030年后在月球南极建立长期基地俄罗斯《消息报》6月21日报道称,俄罗斯航天集团公司中央机械制造研究所表示,正在研究建立长期月球基地的计划。月球计划概念草案中提出了建造月球基地以及之后在月球南极地区建造试验场的想法,最终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以前在月球上建立可供人居住的基地和可以利用卫星开采矿物的月球试验场。目前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和中央机械制造研究所正在进行设计工作,建立长期月球基地的一些参数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13.
“领略探月科技的无穷魅力,感受科学对公众的影响力。”这是7月26日,首度在中国召开的第八次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举行的以“人类的月球,共同的梦想”为主题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带给记者最深的感触。这天上午,尽管北京的气温难得的凉爽,但在公众日活动现场却早已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来自北京两所大学的三百余位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共同期待着一场详尽了解中国探月计划,走近月球、走进科学的科普报告。报告会开始前,一位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对记者说:“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能有机会亲耳聆听我国探月方面的科普讲座,近距离了解人类探月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正当我国绕月探测一期工程——“嫦娥一号”整装待飞之际,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自1994年以来,继瑞士、日本、俄罗斯、荷兰、美国、印度、加拿大之后,召开的又一次月球探测与利用盛会。对世界各国共同探讨月球探测的全球战略,建立交流和合作机制,促进整个月球探测和开发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了解国外月球探测的最新动态,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在国际探月领域中的地位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宇宙天体,月球对于人类一直充满巨大的诱惑力。如果说几千…  相似文献   

15.
目前,正是世界各国对月球探测最感兴趣、月球探测计划最多的时期,我们正迎来人类的第二次探月高潮。未来10年,各国有许多准备实施的月球探测任务(包括轨道器、撞击器、穿头器和着陆器等)。这一新的探索时期开始于欧空局的SMART-1计划,随后是日本的SELENE计划、中国的嫦娥计划、印度的Chandrayaan-1计划、美国的月球侦查轨道器等。在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上,与会专家围绕各国的探月计划进展、绕月卫星、着陆器及月球车、科学探测有效载荷、月球科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会议期间,记者还就加强国际合作、特别…  相似文献   

16.
<正>1月3日10时26分,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漫长飞行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完成了人类太空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的壮举。而让人更加自豪的是地处抚顺市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特能集团华丰公司研发生产的产品在实施"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的任务中表现完美,为我国航空航天深空探测事业再立新功。自2007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发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  相似文献   

17.
有人写过一首《听月诗》“: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此诗以我国广为流传的神话传说作音符,谱写了一曲美妙的月亮之歌。这里试图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科学预想作油彩,描绘一组开发利用月球的美好图画,名之曰《月球畅想》,并以此献给2007——我国奔向月球的起步之年。  相似文献   

18.
近来,不断有美国媒体透露,中国"嫦娥"探月取得巨大成功,刺激五角大楼专家重提建立月球军事基地的战略构想,并首次进行了详细规划,拟组建一支"月球特种部队",在月球军事基地值班并完成各项军事任务。密谋建立月球基地美军专家设想,在月球军事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用大型容器从地球向月球运送大量的物资和火箭燃料,到达月球卸下物资后,容器刚好可以用来作为建造基地的构件。这种基本构件是直径3米、长6  相似文献   

19.
《军事文摘》2024,(6):60-61
<正>自古以来,月球的神秘光辉一直激发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遐想和探索决心。如今,中国的探月梦想已经连续跨越“绕、落、回”三大阶段,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带回1731克珍贵月壤,拉开了月球研究新篇章。那么,科学家们在月球“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究竟挖到了什么宝藏呢?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的钟声刚刚敲过,中国航天便有引人瞩目的动作,为新年定下令人振奋的基调。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成功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通过月球轨道的"鹊桥"中继星顺利发回月球表面照片。1月11日下午16点47分,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完成两器互拍,达成工程既定目标,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由此,人类探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