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是克劳塞维茨最先提出 ,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改造 ,用以考察每一战争意义及揭示战争政治本质的重要论断。然而 ,随着核武器的问世 ,围绕核战争是否仍然是政治的继续的问题 ,在世界范围展开了一场此起彼伏的论争。美国及西方国家对此经历了从开始普遍的责难、否定到后来又肯定的演变过程 ;而苏联则就此按照赫鲁晓夫、安德罗波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个时期 ,大体经历了否定———肯定———再否定的曲折过程。这一以美、苏为代表的论争既涉及“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论断的真理性问题 ,且不同的争辩过程也颇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研究战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从有私有财产、有阶级以来的产物,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历史上的战争从来就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我们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战争,但是不反对进步的正义战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决定战争性质的是战争所继续的是什么政治,战争是由哪个阶级、为了什么目的进行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但战争不等于就是政治,战争又有它的特殊性。因此,研究战争必须研究战争本身的规律。以上这些观点(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3.
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是我军的神圣职责,是军委新时期战略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我军建设的立足点和着眼点,事关国家安危、祖国统一、民族存亡。为“打得赢”提供强大动力,是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军队政治工作过程中最丰富、最生动、最精彩和最艰巨的部分,是夺取高技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高技术战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体现得更加明显,政治工作必须强化部队的全局意识和策略思想“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这是毛泽东科学战争观对战争本质的深刻提示。高技术战争,尽管战争形态发生…  相似文献   

4.
重视战争法在高技术战争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昕 《政工学刊》2002,(7):55-55
现代战争受政治、外交制约极为明显。德国著名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 (即暴力 )的继续。”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战争的本质。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而法律则是政治的体现。这是现代战争的首要特点。各国在进行战争时 ,都要研究涉及法律特别是战争法的相关问题 ,以达到使己方行动时刻处于合法的状态 ,争取主动权 ,以便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例如 ,科索沃战争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旗号 ,绕过联合国安理会 ,对弱小国家进行的一场典型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以“制止人道主义灾难”为名 ,使…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毛泽东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论述散见于他的一些讲话、报告、与外宾会谈及党和国家的一些文件中,概括起来,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争是两个和平之间的现象。1957年1月,毛泽东就苏联编写的《简明哲学辞典》第四版中提出的战争与和平这两个现象“不能是同一的,因为它们是根本对立的和互相排斥的”这一观点指出,这种说法是根本错误的,因为它割裂了联系,否认了转化。毛泽东认为,战争与和平之间存在着同  相似文献   

6.
战后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由于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以及作战指导因素的作用在规模、持续时间、作战手段、武器技术以及结束战争的方式等方面,既有各自独特的运动轨迹,又有诸多相似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宗——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本质属性的基本原理,在战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同样得到充分印证。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调,在有限战争(类似于“局部战争”概念)中必须遵循“政治为首”的原则,坚持“政治为主,政治控制军事工具”。但与以往的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相比,战后局部战争与政  相似文献   

7.
三、克劳塞维茨论战争与政治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与政治关系的学说 ,不仅是其整个战争理论大厦的支柱 ,而且也是其对军事科学的最重要的贡献。尤其是他通过“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的著名论断 ,对战争的政治本质作了空前深刻的揭示 ,驱除了长期弥漫于战争和政治之间的层层迷雾 ,使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大大地前进了一步。1 .战争决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克劳塞维茨在其理论巨著《战争论》的开篇就提出了“什么是战争”的问题。在他看来 ,战争的基本要素就是搏斗 ,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也就是说 ,战争就如同两个人搏斗的情况那…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 ,现代战争的形态和特点较过去发生了巨大变化 ,高技术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更为显现 ,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一个显著特征。如何加强和改进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 ,并作出一些前瞻性思考 ,对于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威力 ,确保“打得赢” ,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现实意义。一要关注国家战略。“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用政治的眼光来把握战争 ,通过政治上的主动赢得整个战争的主动 ,历来是军事战略的根本问题。尤其是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有限的战争目的和…  相似文献   

9.
战略问题,是关系战争全局的问题。毛泽东指出:“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对战略思想、战略格局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克劳塞维茨曾强调指出:“对一个大规模战争事件,或它的计划,进行纯军事的评价是不能容许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研究政治对战略思想、战略方针、战  相似文献   

10.
战争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矛盾的综合体。从政治、经济、技术、法律、文化等不同角度来分析和理解,都会对战争的发展轨迹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于我们立体地认识战争,把握战争,指导战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法律的角度看,当代战争存在以下四个特征。一、当代战争的起因有着重要的“国际法”内容。超级大国为建立和维护自我主张的法制秩序,不惜频频使用武力对于当代和未来战争(冲突)产生的起因,世界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各种理论。如西方学者亨廷顿、托夫勒的“文明冲突论”等;…  相似文献   

11.
一、苏德战争前苏联战争准备的经验尽管苏联的在苏德战争前的准备工作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从总体上看 ,苏联的战争准备工作仍有许多成功之处 ,这也是苏联最终打败德国的根本所在。概括起来 ,苏联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战争威胁有清醒认识 ,使苏联在战争潜力的贮备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斯大林对战争威胁一直有清醒认识 ,早在1926年他就断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重新瓜分已被瓜分的世界的初次尝试” ,“继重新瓜分世界的第一次尝试之后 ,必有第二次尝试”。1934年 ,斯大林在联共(布)十七大上进一步指出 ,由于持久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任何战争都是特定政治斗争的产物,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也是如此。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说,交战的地域、对决双方的主体力量等。但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也存在许多显著的不同。这些不同涉及政治、军事等许多方面,本文仅就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作战思想的不同,进行概要的论述,以揭示美军作战思想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6月22日是俄罗斯人难以忘怀的日子。60年前的此日,德国法西斯突然袭击苏联,导致苏德战争的爆发。几十年来,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有关战争爆发的真相始终没有公布。最近,俄罗斯有关部门披露了苏德战争爆发的一些内幕情况。《莫斯科时报》就此作了报道。 在俄罗斯政府这次公布的档案材料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希特勒“巴巴罗萨计划”中攻占苏联欧洲部分的早期  相似文献   

14.
人类几千年的战争史一再表明,战争是流血的政治。然而,善良的人们还是希望战争能够少流血或者不流血。伊拉克战争开战以来,一些人仍然认为美英联军在打一场“不流血或少流血”的现代“文明战争”。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5.
李德才  傅乐平 《国防科技》2003,(6):55-55,59,60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任何战争都是特定政治斗争的产物.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也是如此。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说.交战的地域、对决双方的主体力量等。但伊拉克战争与海湾战争也存在许多显著的不同。这些不同涉及政治、军事等许多方面,本文仅就海湾战争与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作战思想的不同.进行概要的论述.以揭示美军作战思想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1979年底爆发的阿富汗战争是苏联为实现其控制枢纽地区、南下印度洋战略企图而发动的军事冒险。从战争爆发时的长驱直入,到lO年后的黯然撤军,再到苏联肤飞烟灭。有人称这场战争是“苏联的越南”,其实并未确切反映出降临在苏联头上灾难的严重程度,因为毕竟越南战争没有把美国毁掉,而阿富汗战争确实是苏联崩溃的导火索之一。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一方面,超级大国的争夺使一些战略地带战乱不断,旧“热点”未降温,新动乱又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和平力量也在增长。阿富汗、柬埔寨战火继续燃烧,苏联、越南尽管在战场上伤亡日增,战争负担沉重,在国际上十分孤立,但它们顽固坚持霸权主义政策,拒不撤军,并接连发动攻势,妄图消灭阿、柬抵抗力量。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针对改革开放形势和军事斗争准备要求,本着“服务于改革大局、服从于军事斗争准备”和“着眼实战、符合实际、扎实管用、科学有效”原则,在深化民兵政治教育改革中做了一些有益探索,收到良好效果。 一、着眼形势任务,抓住要点统一思想。主要做到:在着力于军事斗争准备上高度重视;针对伪科学腐朽思想的侵袭,在“保持一致”、经受考验上毫不放松;根据经济建设、科技练兵需要入手,提高改革深化民兵政治教育的认识。 二、摸准思想实际,增强教育针对性。一些民兵对民兵、预备役人员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认识偏颇。“民兵派不上用场,战争打不到这里”观点盛行。我们针对人员思想实际,设置教育内容,编写了  相似文献   

19.
“巴巴罗萨”是十二世纪罗马帝国霍亨斯陶芬王朝皇帝菲特烈·巴巴罗萨一世的名字。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背信弃义发动了侵苏战争,扬言三个月内要将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为把侵苏战争涂上圣战的色彩,他将“弗里茨”侵略计划命名为“巴巴罗萨作战计划,”总的战略目标是以“闪击”式战役击溃苏联。苏联为了抵御德国的侵略,艰苦而又卓越地  相似文献   

20.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揭示战争本质的重要论述,但战争与政治的范畴则有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国古代的军事家思想家们已开始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或首要因素看待,但具有直观、朴素的性质;资产阶级军事家思想家们对战争与政治关系的探讨,在克劳塞维茨的时代基本上是零碎和不自觉的,在克劳塞维茨之后褒贬不一;克劳塞维茨首次提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论断,并通过这个论断基本正确而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政治本质,但对政治的理解有偏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批判地汲取了克劳塞维茨关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论断的合理成分,改造了这个论断中的政治概念,并对这个论断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和发展,使之成为马克思主义考察战争问题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