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70年前,有数以千计的红军女战士走上漫漫长征路。在红军女战士队伍中,有一位年仅11岁的小姑娘,只见她身背一条线毯、腰别一把横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为大家鼓劲,她就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战士王新兰。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维舟是著名的中  相似文献   

2.
马宏伟 《军事历史》2006,(10):20-28
康克清是红军中为数不多的真正指挥过打仗的女战士,是中央苏区赫赫有名的“红军女司令”。作为中央红军参加长征仅有的三十名女红军之一,康克清在长征初期担任红军总部直属队指导员,紧紧相随在红军总司令朱德身边,三过草地,数跨雪山,历尽艰险,走完了长征的全过程,也见证了长征历史中的许多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3.
在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中,红军各部队共有几千名女战士行进在品斗行列中。她们中有的原在中央和部队机关工作,有的是中央苏区妇女运动的领导骨干,有的是为向新区转移储备的妇女干部。在中央红军中,她们大多数被编在干部休养连;此外,还有少数女战士。在其他部分红军部队中,女红军有干部、机要员、护理员、炊事员等,有成建制的,也有分别编在部队各单位,没有单独编队的。如妇女独立团、妇女工兵营、宣传队、运输队、军医院、剧团,粮食局、被服厂、制鞋厂等。红二十五军有7名红军女护士,被人称为“军中七仙女”。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最多,有几千名。她们在党的领导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一往无前的精神,一步步走过了万里征途,在长征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人民军队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上建造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4.
牛钵峪村是陕西省凤翔县董家河乡的一个贫困村,自然条件很差。过去,外边人很少光顾这里。近年来却远近闻名,那是因为省、市领导常来看望在这个村住着的一位老红军女战士。前几日,笔者慕名采访了她。老红军名叫何秀云,四川巴中人,现年92岁,中等身材,满头银发,除了耳朵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队伍里聚集着数以千计的红军女战士。这些红军女战士以勇往直前和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征途中,她们将生命置之度外,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同国民党军进行了  相似文献   

6.
齐霁 《军事史林》2006,(8):42-44
在史无前例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曾有几位外国人参加?人们历来存有争议.李晓朴认为,"曾有两位外国人参加:一位是众所周知的共产国际派驻我党中央的军事顾问李德,另一位是鲜为人知的法国传教士阿尔弗雷德·勃沙特"(《长寿》1998年第6期).王树人认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的外国人共有三位,除李德外,还有越南人武元博和英国人阿尔费雷德·博萨哈特"(《咬文嚼字》2003年第6期).还有人认为,"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一共有五位:除李德外,还有朝鲜人武亭和毕士悌、越南人洪水以及法国人勃沙特"(《新闻与写作》1996年第8期).笔者认为上述三种说法均存在错误.关于勃沙特(博萨哈特)(Alfred Bosshardt),他是英国人而不是法国人;1934年10月,他在贵州因被误认为是外国间谍而遭红军扣留,随行了560天,1936年4月12日,红军在云南境内释放了勃沙特,因此不能把勃沙特视为参加红军长征的外国人,只能说是随行长征的外国人.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目前能够确定的参加红军长征的外国人共有五位,他们是德国人李德,越南人洪水(武元博)、李班,朝鲜人毕士悌(杨林)、武亭.  相似文献   

7.
歌唱长征     
近日,广空装备部举办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青年杯”歌曲比赛,来自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4名参赛选手参加了比赛,他们用歌声缅怀这段难忘的历史。这次活动鼓舞了官兵们走好新长征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实现梦想的那几张"入场券"专列经过武汉、郑州两个省会城市,下火车、转汽车颠簸一个多小时,女兵小吕来到豫北辉县市驻军某师的一座军营。新兵训练结束后,她被分到师通信营有线连总机班,当了一名话务员。在所进行的专业训练中,她最擅长背记电话号码和收放被覆线。每次的考核,这两项都位居前列。转眼间两年多的当兵生活过去了,  相似文献   

9.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们责任重,妇女们冤仇深……”每当听到这铿锵激昂的歌声,就会想起一支英雄的队伍——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的光辉形象,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人。半个世纪过去了,昔日威风八面的“娘子军”们,大多离开了我们。然而,在山东省无棣县佘家巷乡,一位在红色娘子军旗帜下投身革命的原海南琼崖游击队女战士依然健在。她的名字叫杨淑珍,今年86岁。  相似文献   

10.
《兵团建设》2006,(9):36-36
两年前,两个英国年轻人李爱德和马普安用了384天重走了长征路,并且出了一本书——《两个人的长征》。他们走的时候用GPS做了精确测量,认为红军长征走了不到6000公里,没有过去说的2.5万里那么长。那么,70年前红军长征究竟走过了多少里路?摘自《党员文摘》的这篇文章将给你答案。  相似文献   

11.
在古赵都邯郸北侧的滏阳河畔,被当地群众誉为“红军院”的军分区第一干休所里,住着一位原红四方面军30军88师的老红军邵云,他11岁参加红军,身负11次枪伤,周恩来副主席指示救过他的命。近日,笔者见到了已年近90岁高龄的邵老,提起长征路上的战斗经历,邵老如数家珍。在他的讲述中,那段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又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12.
“蜡烛成灰泪始干,甘献余热作贡献”是退伍红军老战士杨作芝同志一生的真实写照;他虽然只作了一些平凡的事,却留给人们一个不平凡的印象。家住四川宣汉县新龙乡94岁的杨作芝,从小学医;参加红军后,曾多次聆听白求恩大夫的教诲。他在长期的行医中琢磨探索,在治疗骨折方面有一定的技能。退伍回乡后,他时刻  相似文献   

13.
各路红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宣告了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特别是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红军长征中,到底有几次会师?有的说六次会师,有的说七次会师.笔者认为应该是八次会师:红2、6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红7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10军在江西重溪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红25军与陕甘红军在陕北永坪会师;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在陕北甘泉会师;红2、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14.
《兵团建设》2013,(10):31-34
在巴尔鲁克山的山坳中,有12个女孩子,她们20岁出头,青春飞扬。在九师一六一团十一连,有12个女战士,她们站岗放哨,意志坚定。她们是孙龙珍民兵班,也是全国唯一一支以屯垦戍边为使命、成建制的女民兵班。4月底本刊记者走到她们身边,深入采访她们的生活,也带回了她们为家人写的一封家书。细读她们的家书,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她们的性格,一本正经、古怪精灵、温柔体贴、多愁善感,不一而足,每个人的形象都鲜活了起来。不同的性格,对自己的家人所讲述的事情却几乎一样——关心家人的身体,讲述生活的快乐和辛酸,向家人表示坚定的工作态度。家书的文字也许并不文采飞扬,却极易让人感动,感动于12个女孩的成长,或许在这些文字里,她们才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美丽的。  相似文献   

15.
长征中的士气激励郭新瑞红军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惊世壮举。它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也是整个人类史上所罕见的。那么,红军靠什么战胜困难并最终赢得任征的胜利呢?其中,激励高昂的战斗士气是一项重要保证。红军的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这...  相似文献   

16.
张军贤 《国防》2006,(7):80-83
王稼祥是长征实现从失败退却向主动转移的关键人物。1934年10月,王稼祥带伤参加长征。他积极提议召开会议,纠正中央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在遵义会议上,他对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他积极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指挥红军军事行动。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王稼祥积极宣传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维护全党全军团结,同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终于使红军转危为安,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担架上的“阳谋”1933年4月,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中,王稼祥身负重伤。由于当时苏区医疗条件差,无法把残留弹片全部…  相似文献   

17.
1934年9月7日,红六军团前卫部队进抵广西全县地区(今资源县西),突然遭到国民党桂系空军一架AVRO637号侦察机的低空扫射,红军立即进行对空射击。敌机被击中后迫降于附近的稻田中,两名飞行员下机顽抗,被红军击毙。11月24日,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2师在道州(今湖南道县)的战斗中,用步枪击落了第二架敌机,并俘飞行员两名。1935年3月18日下午,在贵州茅台上空,第  相似文献   

18.
梅兴无 《军事史林》2016,(12):52-56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时问:“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回答:“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搞分裂,另立“中央”,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严重危机.一直坚持在南方的红二、六军团,成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双方争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黄国强16岁时在贵州遵义参加了革命,在红军长征队伍里当了一名“红小鬼”,他跟随红一方面军爬雪山,过草地,铁索桥上冲锋陷阵;渡黄河,上太行,枪林弹雨中勇猛直前。1943年因负伤退伍后在黎城南委泉带领军民开荒种粮300亩,解决了驻军生活供给。他还担任过教师、当过演员,走到哪里他就把共产党的主张宣传到哪里。 如今,这位当年的“红小鬼”已是  相似文献   

20.
莫俊鹏 《国防》2006,(10):73-75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自己用鲜血和生命建立起来的中央苏区,在《十送红军》的凄婉歌声中踏上了战略大转移的漫漫征程。人们都知道,长征因失败始,而以胜利终。失败是因为毛泽东被剥夺领导权,胜利是由于毛泽东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如果没有毛泽东参加,长征的结果会是怎样?中国现代史又该如何书写?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事实上,毛泽东差点儿被剥夺了参加长征的资格。差点失去参加长征的资格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左”倾路线开始了第三次在党内的统治。1933年初,因为无法在上海立足,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总负责人博古不得不将临时中央迁入中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