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徐向前对丰富和发展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向前元帅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始终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结合作战实际,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有效战法,并用其指导战争实践,丰富和发展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本文仅就他对丰富和发展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谈几点初步的认识。一、提出了“人山”理论,丰富了特殊条件下开展人民战争的思想深入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战争,利用人民群众特有的优势来组织开展人民战争,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出发点及归宿点。徐向前针对山地游击战的关键是有山地作依托的本质特征,富有创造地提出了在平原地…  相似文献   

2.
<正>【曲爱国】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题目是毛泽东的军事遗产。毛泽东是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者,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指挥者,是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战术的创造者,也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这些头衔当然不是为制造个人崇拜而杜撰出来的,而是每个头衔都有实实在在的历史内容。毛泽东所创造的战争伟业和军事思想震烁古今中外,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我军历次作战中的战略战术邓礼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中,创造了一整套适合人民战争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根据战争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地域和性质,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战略战术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4.
战法,是指军队进行作战的各种方法。它是战略战术在作战中的实际运用,是作战思想的具体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尽管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把当时的高新技术运用于战争,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在毛泽东军事  相似文献   

5.
兵力是达成战争目的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一切战略战术和军事决策的立足点.战争双方拥有兵力的多少,对战争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抗日战争时期阐明了坚持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几个重要思想 :关于发动群众、武装群众 ,在敌后广泛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思想 ;关于建立发展抗日人民武装 ,巩固人民武装的思想 ;坚持长期抗战必须创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思想 ;民族战争和反摩擦战争需要两种不同的战略战术原则等。这些思想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 ,也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观点包括革命战争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辩证分析战争中人和物质力量的关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自觉能动性、强调在政治上广泛动员军民,是取得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等。新时代创新性运用和发展其人民战争思想,必须坚持党对人民战争的领导、坚持军事斗争中的群众路线、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坚持人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坚持依客观条件创新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等。  相似文献   

8.
现代战争,其杀伤性、毁灭性、破坏性等都是史无前例的。这就对战斗人员的防护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现代战争大量增加高技术含量,其打击、损伤、破坏程度高,提高被装品的功能效益是现代战争趋势的必然战争历来是存与亡、生与死的较量。战争双方都各尽所能,用尽战略战术,借助军需装备,最大限度地打击摧毁敌方目标。同时也借助被服装  相似文献   

9.
歼灭战思想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把歼灭战作为我军最基本的作战原则,这是毛泽东的一个伟大创造。正如美国战略研究家柯林斯所说:“赤色中国主张的‘歼灭战’,在大多数其他国家的作战原则中是没有的。”从军事历史的角度,探讨毛泽东歼灭战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0.
战争的客观规律与人的自觉能动性毛泽东论述了战争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问题。这就科学地解决了战争的正确指导的问题。但是,在毛泽东看来,要使战争的胜利变为现实,还必须在战争实践中充分发挥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战争中的客观,就是战争双方的客观实际情况,实际上也就是进行战争的客观条件,战争规律就是客观地存在于这些客观条件之中;战争中的主观,就是根据客观实际引出来的思想、原则、计划等等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人的自觉能动性。要通过战争中的人的自觉能动性,能动地…  相似文献   

11.
作为红军的优秀指挥员,曾中生对红军作战和建设规律进行了艰辛探索。他的关于红军反"围剿"战争特点的认识,关于影响红军战略战术因素的论述,关于红军作战原则的总结,关于红军建军原则的思想,为苏区和红军的反"围剿"作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在高技术战争准备中的指导作用。高技术战争准备主要是国家力量准备、军事力量准备和后勤力量准备三个层次。用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指导国家力量准备,就是要增强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指导军事力量准备,就是要探索出以劣胜优的后勤保障新途径;指导后勤力量准备,就是要确保有限经费的最佳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郭化若作为毛泽东的军事高参 ,长期在毛泽东身边襄赞军机 ,协助指挥作战 ,他始终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 ,同时也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宝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从古兵法古战例研究、战略战术、军事辩证法、军事教育等四个方面 ,深入探讨了郭化若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运动战的情报信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泽东的运动战具有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样式信息来源,其效率之高和效应之大不仅是中国战史的奇迹,也堪称世界战史的典范。毛泽东当时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了用情报信息指导战争这一世界军事领域的前沿,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成功地利用情报信息对红军的作战样式进行了全新的革命,发明和发展了当年红军以类似今天的制信息权为特征的运动战,名副其实地成为中国战史上使作战样式与现代无线电信息技术结合最早也最为出色的战略战术的创始人,当然也就赢得了战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军事威慑思想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它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形成了十分丰富、完整的内容。在战略上 ,它主张通过人民战争、统一战线、“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发展尖端武器等思想体现出来 ;在战役和战术上 ,它主张利用战争过程和战争结果制造气势 ,达到威慑的目的。同时 ,它还注重创造威慑成功的条件 ,即增强军事实力、适时转换目标、选择适当的时机等。毛泽东军事威慑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是指导现代战争不可缺少的军事思想之一 ,为现代战争中我国军事威慑理论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为人们正确地观察和研究战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毛泽东坚持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观察和研究战争的运动发展,发现战争是一个充满着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他认为,从根本上来说,研究和认识战争就是认识战争的矛盾,认识战争的运动发展过程就是认识战争的矛盾运动发展过程,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这就告诉我们,要具体地了解和分析战争的矛盾,对于研究和认识战争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那样系统而成功地把这种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战争问题上,这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史上,还是在人类军事思想发展史上都还是第一次,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毛泽东的战争方法论。学习和继承毛泽东的科学的战争方法论,对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以及未来反侵略战争,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关注克里米亚战争,紧紧围绕战争的主要缘起、具体进程和如何终结,撰写了大量的战争述评,把战争控制问题纳入理论视野.他们的战争控制思想可以初步归纳为,国家政体和政略特征对战争控制的影响当属首要,政府宣传与公众舆论对战争控制的影响愈发凸显,运用正确灵活的战略战术是战争控制的重中之重.这一思想,对于认识和掌握控制战争的基本规律,更为精准、有效指导和实施战争控制实践,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爆发的第一场国际性大规模局部战争,也是我军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强敌的典型战例。这场战争虽然占主导地位的是地面作战,但空袭与反空袭的斗争也异常激烈。我军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对空防御作战的胜利。回顾我军  相似文献   

19.
依靠人民支援的后勤思想是毛泽东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创造性地指导我军历次革命战争后勤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这一光辉思想对于现代战争后勤保障工作,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战争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初革命党人发动的护国战争,达到了倒袁护国的战略目的。以蔡锷为首的云南革命党人所确定的战略战术思想,对指导这一战争取得胜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文拟对在护国战争中蔡锷的战略战术思想的形成,实践及其评价,试作述论,向学术界请教。一九一五年十一月下旬,蔡锷巧妙地避开了袁世凯爪牙的监视,绕道日本、香港、河内等地,于十二月十九日到达云南,和云南唐继尧、李烈钧等革命党人开始商议武力讨袁问题。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全国反对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