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家因人才而兴旺发达 ,军队因人才而克敌制胜。伴随着世界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 ,未来的高技术战争正朝着“战争力量的白领化”方向发展。江主席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 :“迎接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 ,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 ,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因此 ,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 ,方方面面的工作千头万绪 ,人才准备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准备。围绕“保障打赢”目标的实现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中的人才准备 ,努力培养和造就…  相似文献   

2.
正确并充分认识毛泽东军事后勤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我们理解和掌握并自觉运用毛泽东军事后勤思想的根本前提。本文认为,土地革命战争理论、人民战争理论、根据地建设理论和战争第一原则是毛泽东军事后勤思想的理论基础,并由此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时期军事后勤的一系列做法和创造。即使在军事后勤由国家保障的今天,毛泽东军事后勤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没有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强化现代战争观念,就是强化战争必打、打则打赢,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应急作战、持久准备,平战融合、军民兼容等观念。军事后勤系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力量,精心谋划,科学预测需求,实施多种保障方略,确保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军事经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军事经济准备既要立足可能提供的条件,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适应未来战争的要求。同时,在理论上要深化对军事经济准备如何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中高与低、如何运用人民战争思想于实际工作、如何做到重点准备与统筹兼顾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战争的后勤准备与战争的经济准备(亦称战争的军事后勤准备与战争的国防后勤准备),是由军队与国家分别筹划和组织实施的战争后方准备。战争经济准备的范畴,主要包括国家战略后方建设,国家工业、农业、交通、邮电、物资等主要国民经济部门的动  相似文献   

6.
应急作战后勤保障力量建设,是军事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作战后勤保障力量建设,事关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一、改造传统型保障力量,建设技术密集型应急作战后勤保障力量1.加大后勤保障装备中的高技术物化量。一是把后勤自身群体科研力量组织起来,加速研制高技术装备。一方面,我军后勤拥有各种不同专业的科研机构和院校,有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应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研制后勤装备所需的许多科学技术要依赖于民用科技的发展和民用工业部门的支持,后勤必须加强与地方科研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军事思想对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和准备,具有直接的长期稳定的指导意义。进行高技术局部战争后勤保障与准备,必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和准备,应着力把握五个方面的关系:坚持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坚持适应战场与适应市场的统一,坚持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的统一,保持稳定与推进改革的统一,坚持平时准备与战时保障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后勤动员建设作为战争动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斗争准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要求我们要扎扎实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一场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新的军事斗争方式给战争动员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加强后勤动员建设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高技术的发展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使未来战争的作战样式和保障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迫使人们以全新的观念研究军事经济动员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该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军事经济动员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建立“军民一体”的军事经济动员体制;建立“军民兼顾”的物资储备体系;健全军事经济动员法规;组建以预备役后勤力量为主、基干民兵后勤力量为辅、民间其它后勤力量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应急动员力量;提高军事经济动员的技术含量;按区域就地就近动员;把军事经济动员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分批进行动员。  相似文献   

10.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战争不但以经济力量为基础,而且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毛泽东在领导和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十分重视研究和解决战争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顺利进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在理论上自成体系,而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根本特点,就是充分反映了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以及由这一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革命道路的基本路线。这是产生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内涵极为丰富,研究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要注重拓展新视野。作者通过潜心挖掘,提出了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新内涵是:中心转移论、后勤社会论、强本节用论、商品阶值论和科技兴军论。并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军后勤建设遇到的新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收缩后勤摊子,强化后勤保障功能;引进市场机制,建立供给与经营相结合的后勤体制;推进军事经济立法;建立军事订货网络;改革军队工资福利制度;加快后勤供应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军办企业走向市场的体制。  相似文献   

12.
罗荣桓军事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战争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对敌经济斗争,发展根据地经济,保证战争供给;实行减租减息,为战争提供人力、物力资源;加强军队后勤建设,使后勤工作服务于军队、服务于战争;精减整编,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武装斗争和人民军队建设过程中,一贯重视军事后勤工作,特别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战争物质观,深刻分析军事、政治、经济诸因素与军事后勤之间的内在关系,围绕正确处理战争与经济、依托社会力量组织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后勤实践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发展经济、建立根据地和后方基地,是搞好战争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4.
刘孟合 《国防》2010,(2):30-33
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是我军新世纪新阶段的重要使命。胡主席明确指出: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要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放在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加以筹划和实施。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高技术条件下战争需求的特点是:科学技术直接成为军事需求的内容、军事需求内容变化迅速、军事需求的经济资源的资金密集程度高。要想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必须在国防科技、军事高技术人才、军事经济、军事后勤诸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及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家经济力量是军事力量的唯一源泉,军队的战斗力大小是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志,提高战斗力是军队一切工作的核心。但是,经济力量并不等于就是军事力量和战斗力,要把经济力量变为军队的战斗力还要经过一系列的转化过程。其整个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即经济力量向保障力量要素的转化;保障力量要素向保障能力的转化;保障能力向战斗力的转化。认真研究这些转化过程和转化环节,掌握其转化途径、方法和转化机制,对于促进和加快转化速度,提高转化效率和军队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加强质量建军,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战争既是人类在军事领域内的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为了取得一定的军事效用,获得一定的物质军事力量,人们必须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此形成战争成本。战争成本思想是军事经济思想史的重要内容。先秦时,《管子》、商鞅等已提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成本思想。汉代后,尤其是唐、宋时,也有较多的人关注战争成本,并涉及到精简冗兵、调整兵员结构和加强后勤财务管理等较具体的问题。并以此展开了对国家政治、安全和经济发展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75年,邓小平同志重新担任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入后,他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后勤思想,揭示了新时期军队后勤建设的客观规律,逐步形成了指导我军后勤改革和建设的完整的新时期军队后勤建设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后勤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军队后勤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军队后勤要走质量建军之路;要发展军队后勤科学,提高后勤队伍素质;要强化后勤管理,热心为部队服务;努力搞好军队农副业生产;等等。在学习和运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后勤建设思想时,应充分认识其在我军后勤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精神实质,联系我军后勤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9.
军队后勤发展主要取决于战争的牵引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根据未来高技术战争对后勤的要求,新军事革命发展、经济全球化过程等因素对后勤的影响,预测和描绘了军事后勤发展的八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战争,尤其是现代战争,绝非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它还受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经济力量的作用尤为重要。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因此,要研究战争就必须研究战争经济。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日战争、太平洋战争的发动者,它野心勃勃,力图称霸亚洲和世界。但同它的称霸野心相比,其经济力量明显不足。因而,战争时期,日本不得不最大限度地调动全部经济力量为战争服务,从而使二战期间的日本经济成为典型的战争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