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二乙醇胺和乙酰乙酸乙酯作为原料,经过6步反应合成了3-喹咛酮。反应步骤为:二乙醇胺磺酰化后,磺酸酯与乙酰乙酸乙酯反应形成六氢吡啶环;接着六氢吡啶衍生物脱苯磺酰基、溴化和脱羧;最后经分子内成环反应获得3-喹咛酮。  相似文献   

2.
张宪成  丁日高 《防化学报》1999,9(4):26-29,30
在自制小动物动态吸入整体暴露染毒装置上,观察了小鼠吸入全氟异丁烯(PFIB)中毒性肺水肿的作用特点,比较了抗胆碱药物山莨菪碱和二苯羟乙酸-3-喹咛环酯的疗效。结果表明,PFIB的小鼠半致死浓时值(LCt50)为0.8mg.min/L,小鼠吸入PFIB中毒具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选择一个具有一定特点的掮量碱能药物,可能会有利于PFIB的医学防治。  相似文献   

3.
4.
顾惠芬  马文 《防化学报》1995,7(1):15-19
研究用薄层色谱法测定BZ及其相关化合物二苯羟乙酸(BA)、3-喹咛醇(3Q)、二苯酮(BP)、二苯羟乙酸甲酯(BE)、二苯甲醇(BL),探讨了色谱分离的最佳展开剂和显色剂,在硅胶G版上,用异丙醇:异丁醇:甲酸:水(15:15:4:10)为展开剂,BZ、3Q、BA的Rf值分别为0、62,0、36、0.84;以苯:氯仿(1:1)为展开剂,BP、BE、BL的Rf值分别为0.59,0.41,0.29,筛选  相似文献   

5.
6.
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肟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香兰素、盐酸羟胺和强碱为原料 ,制备出了 3 甲氧基 4 羟基苯甲醛肟。影响合成反应过程的因素有 :温度、试剂的加入顺序、不同的强碱及三种原料的摩尔比。正交实验后三种原料的最佳摩尔比为 1:1 2 :1 1,产物的产率达 97 4 %。文中还对不同酸碱度条件下的此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反应产物熔点的测定及其IR、1HNMR、TIC MS等的分析 ,确证了合成产物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介绍了俄罗斯军队最新装备的改进型ГМΙ-3履带式装甲布雷车的技术结构特性以及布雷系统的主要作业性能。  相似文献   

9.
2007年3月31日,10多辆载有"爱国者-3"(PAC-3)导弹发射装置和雷达的卡车抵达日本东京北部约40千米的入间军事基地.这标志着日本开始在本岛部署 PAC-3导弹防御系统,入间基地也成为第一个装备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药物中间体1,2,3—三—O—乙酰基—5—脱氧—D—呋喃核糖的应用及有关合成方法,并采用D—核糖为原料,通过形成对甲苯磺酸酯而还原脱氧的方法,非常简便而且高收率得到了该中间体。  相似文献   

11.
郭志  侯晓蒙  张欣 《环球军事》2008,(23):42-45
俄格“五日战争”虽然早已落下帷幕,然而,这场以陆战为主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仍然余温尚存。人们在欣赏“闪电战”对“闪电战”的双闪PK之后,开始将目光由冲突的全局转向细节,希望能从“细节决定成败”中发现俄军真实的作战能力。凭心而论,从全局上看,格必败,俄必胜,可以说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蚁熊之争”。但是,从细节上看,俄军诸多战术与技术上的漏洞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其中,图-22M3之殒就是佐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51-3/4大型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一个较全面的分析。从系统、部件、元器件可靠性指标的确定,计算公式的推导,可靠性设计、计算与予分配以及各种实验和生产质量控制等环节都作了较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13.
新年伊始,日美两国政府就决定从新年度起联合研制新型弹道截击导弹,目前双方正在为6月前签署相关备忘录进行调整。3月9日,美日联合成功试射了一枚弹头覆盖部分采用日本独家技术的新型海基拦截导弹(SM3)。此外,日本自卫队还计划多花40亿美元从美国购买导弹技术,自行生产“爱国者”3导弹。有关军事专家认为,日本借开发导弹防御系统的机会,打造具有强大进攻能力的导弹,绝非仅仅为了防御的需要。12亿美元开发 SM3新型海基拦截导弹“标准”-3导弹(SM3)的联合开发费用最多将高达27亿美元,日本将负担其中的12亿美元。日本主要  相似文献   

14.
15.
俄БМП-3步兵战车从开始服役至今的17年中,得到了科威特、塞浦路斯、阿联酋等许多国家陆军官兵的首肯,被证实仍是当今同类战车中性能较好的一种车辆。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在实战中的应用,БМП-3步兵战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考验,被迫进行全面的现代化改进,使得综合性能得到显著提高,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17.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丁二酸酐、4-氨基苯乙酮、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为原料合成了以聚苯基喹啉(PPQ)为硬段、聚乙二醇(PEG)为软段的"刚棒—线团"两嵌段共聚物PPQ b PEG,通过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PQ b PEG嵌段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Q b PEG(d)的热稳定性高,PPQ b PEG起始的分解温度为250℃,在250~400℃失重很少,其失重率小于5%,在400~600℃才迅速失重,到620℃时彻底分解。  相似文献   

18.
2007年4月12日,印度在奥里萨邦海岸附近的惠勒岛成功进行"烈火-3"中远程弹道导弹的飞行试验。印度官方表示,此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印度导弹技术取得里程碑式进展,也表明设计小组掌握并解决了导致2006年7月9日首次试射失败的问题。飞行试验于12日上午开始,共持续15分钟。试验中,1枚"烈火-3"导弹由铁路机动发射系统发射.随后弹载计算机根据发射点坐标和目标坐标计算出了导弹的飞行弹道,在未与地面系统联系的情况下,完全自主地命中指定目标。此次试射验证了试验任务需要验证的火箭的各项性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飞行过程中两级推进器和伸缩(折叠)式喷管控制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导弹拦截过程仿真是导弹设计和性能分析的重要手段,目前导弹弹道仿真以二维弹道仿真为主,对导弹性能描述不够全面。针对复杂战场环境中的弹道三维仿真问题,利用STK中自带的战场环境模型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代入导弹弹道数据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弹道三维仿真。以美国标准-3导弹的反卫拦截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拦截过程的数学弹道模型和STK中的仿真对象设置流程,实现"标准-3"导弹拦截过程三维仿真。最后的仿真结果显示,其数据精度完全满足仿真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2007年10月10日的台湾"双十"阅兵式上,台湾自行研制的"雄风"-3超音速反舰导弹出现在台北街头的游行车队中,这是该型导弹在公众面前的首次曝光。亮相的"雄风"-3反舰导弹外观靓丽,弹体采用黑色亮漆涂装,助推器为咖啡色涂装,色调搭配上佳,看上去如一支哈根达斯的冰激凌。然而,尽管"雄风"-3在热炒多年之后终于公开亮相,但关于它的具体性能,台湾方面仍讳莫如深,我们只能从之前各种报道和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对它进行猜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