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孙立 《防化学报》1998,8(2):55-59
综述了非致命性武器和技术中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学,化工材料。  相似文献   

2.
定义了非致命性武器驱散效能的概念;根据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发目的和应用实际,对影响其驱散效能的各相关因素进行逐层递阶划分,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指标评估体系;提出非致命性武器效能G-AHP评估方法,借鉴专家经验,实现了非致命性武器装备驱散效能的量化评估;案例计算结果符合实际,验证了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可行性,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使用非致命性武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盘毅 《国防科技》2001,(4):76-79
新概念武器中的非致命性武器概念在短短数年已被军事和政界人士广泛接受。冷战的结束、军事格局的变化和战略重点的转移,确立了非致命性武器在军备发展中的特殊地位。非致命性武器(Non lethal weapons)是指杀伤威力比较低的那一类武器,有的资料将其定义为“低杀伤性武器”(less lethal weapons),其作用原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武警(特种)部队装备的非致命性和非破坏性的软杀伤性武器较少.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国也加快了对非致命性武器及非破坏性武器的研制步伐.一批新颖独特的非致命性武器、非杀伤性武器陆续研制成功,并装备于武警(特种)部队,使得武警(特种)部队的反恐怖(防暴)能力大增.  相似文献   

5.
高科技的发展不断为人类的武装斗各提供新的手段。新概念武器——“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制、运用和发展将有可能部分地改变传统的军事行动方式。所谓“非致命性武器”,是指一系列不必消灭对方的人员和装备,通过“软杀伤、软破坏”即可使对方作战能力丧失或减弱的“温和型、人道型”武器。非致命性武器主要包括:使用故方基础设施和装备瘫痪的武器、使敌方人员丧失战斗力的武器、和使故方电子设备失灵的武器等。其中,少量已应用于实战。大部分处于研究发展阶段。预计再有10年左右时间,非致命性武器将广泛装备并使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微波武器对有生目标非致命性攻击的研究,设计实现非致命性攻击的能源系统,提出微波生物效应对有生目标非致命性功效及使用的安全标准,以便于微波武器能服务于武警部队。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小断变化的世界战略格局,许多国家开始着手失能战略与技术理论的研究和作战实践,并争取使非致命性武器在国防发展一体化系列中发挥主要作用,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非致命性武器是指任何一种使敌方人员丧失战斗力或使其装备严重损坏、不能正常工作为目的而采取的手段。非致命性武器包括三大类:1、使敌方人员丧失战斗力的武器;2、使敌方基础设施和装备瘫痪的武器,3、干扰和摧毁敌方电子设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2004,(7):91-92
近年来,世界各国军事科学家和武器设计师重点研制和生产各种高精武器系统,保障完全精确地摧毁目标,尽量避免平民的伤亡,同时还特别注重可用于军事;中突中的新型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制。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只有非致命性武器才能实质性地降低敌人的战斗力,迅速俘虏对方,同时避免自身的伤亡。  相似文献   

9.
声学在非致命武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防部对非致命武器定义为:指那些设计和使用目的是为了使人员或器材丧失行为或工作能力的同时,将对人员的致命性,永久性伤害以及资源和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的武器。非致命性武器也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医学技术原理作用于有机目标或武器,使有生目标暂时受抑制或丧失抵抗力,不致命、不致残、不造成永久性伤害; 或使武器装备失效、失能、失灵, 人机无法有机有效结合的武器装备。 近年来,非致命声学武器发展迅速,主要有非致命次声武器、非致命强噪声武器和非致命超声武器,这些武器在反恐怖袭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相似文献   

10.
具有高科技性质的非致命性武器有物理型、化学型和生物型三种。它们既可使有生目标暂时失去抵抗能力或受到抑制 ,却又不危及生命。我国警用装备应该有选择地全面装备物理型、化学型和物理化学综合性的非致命性武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非致命武器的概念以及在新概念武器中的重要地位,具体对当前各国以及我国非致命武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说明了"采用新技术发展新的作用原理""非致命武器小型化发展""发展非致命性武器的一体化技术""非致命武器弹种多元化"以及"终点作用效果多功能化"五个非致命武器的未来发展方向,最后对未来非致命武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说明了非致命性在未来武器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吴素琴 《国防》2002,(1):29-30
“非致命性武器”是冷战结束后首先在美国逐渐时兴的一个新概念。所谓非致命性武器又叫失能性武器,它是指利用声、光、电磁、化学等手段,攻击敌方人员或武器装备,使其效能降低而又不会造成大量伤亡或严重损坏的新型武器。美国国防部的专家认为这类武器由于不会造成大量杀戮,因而不易引起政治上的麻烦,尤其适  相似文献   

13.
海湾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特别是美、俄、西欧等国对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给予了高工的重视,纷纷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开发。在此背景下,各国纷纷召开各种学术会议,制定出一毓有关非致命性武器的使用和发展指南等条令和政策。与此同时,不断涌现出的新型非致命武器的效能在战争中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14.
永泰 《云南国防》2001,(4):46-46
在非致命性武器中,军工专家们正在研制一些千奇百怪的弹药。它们之中有:  相似文献   

15.
次声波武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声波武器由于其有效性和非致命性而得到重视,本文从生物角度简述了次声的作用效应,总结了次声的基本特点,并介绍了国外的技术装备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警用捕捉网是非致命性武器捕捉网及发射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件 ,设计新颖 ,成本低 ,便于快速形成战斗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非致命武器越来越显得其重要。本文综述了非致命武器的相关概念,总结了非致命武器在反恐中的应用状况,并展望了非致命武器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发展使人员战斗力丧失的失能性武器,主要是物理型、化学型的非致命性武器。  相似文献   

18.
非致命武器是运用声、光、电磁、计算机病毒和化学等手段,使敌方武器装备或人员效能降低甚至完全失去正常机能的一类新型武器。这类武器采取完全不同于传统武器的毁伤机理,既可通过“软杀伤”达到制胜的目的,又不会产生严重的附带破坏,可以在不同范围广泛应用,可作为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重要补充。近几年来,许多发达国家都十分关注非致命性武器的研究和开  相似文献   

19.
规范的军事用语中应当确立“非致命性武器”这一词条及其定义.其理由如下:一、武器系列中增添了新的“家族”据外刊报道,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开始计划改变某些传统武器的概念及其作战性能,以适应未来战场的需要.其中一批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武器装备业已诞生.  相似文献   

20.
非致命武器是以现代军事高科技为基础,在世界对和平与人道的强烈呼唤下应运而生的,也是在高技术条件下进行的新一轮竞争。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外已经装备或正在开发研究中的非致命性武器;以及各方面对非致命性武器所持的反思与忧虑,为广大军事爱好者提供必要的参考。@一、前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战结束后,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小,军、警参与“维护和平”以及“非战争行动”日益增多;同时,世界呼唤和平,呼唤人道的呼声日益高涨,那种靠大规模杀伤与破坏来赢得胜利的做法必将遭到强烈的谴责,而主要以削弱或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