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生于5月的地震、海啸和持续至今的核泄露危机让日本国力受到了重创。林林总总的各项数字,从多个方面准确地说明了日本遭受的损失,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这个国家走出阴影将会面临怎样巨大的困难。但是,舆论普遍认为,这场灾难对于日本而言,很可能是走出经济“十年低谷”、重新提振国民士气的一次机会。在灾后废墟上站起的日本,将会展现出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战争狂人拿国家命运的大赌博,是极端唯意志论者向真理和正义的疯狂挑战。它不仅给被侵略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使日本由此走向灭顶的深渊。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战争”虽然写起来只有区区两个字,却意味着社会的毁灭、民众的伤亡、文明的倒退。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 给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造成了空前深重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  相似文献   

4.
有幸成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在过去五十年的风风雨雨里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目睹了共和国的繁荣昌盛,发展变化,令华夏儿女激动不已,感慨万千。今天的生活富足幸福,昔日共和国的灾难也曾给我留下苦涩的记忆。一月工资买三斤肉五十年代初,共和国全力以赴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3时46分,大自然骤然间露出狰狞面目,一场9.0级剧烈地震猛烈袭击了日本,随之而来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四个机组相继发生事故,"核危机"的阴云笼罩着日本列岛。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如此直观地面对核危机.从地震后日本政府发布核电站周围民众不需要“特别举措”.到首相就核危机公开发表告国民书,短短4天时间.情势急转直下。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给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亚洲一些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历史发展到今天,日本仍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和右翼分子沉迷住“皇国论”的梦魇中。尤其是近一段时间,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日美安保指针、发表上张“先发制人”的防卫白皮书、通过国旗国歌法案、觊觎我钓鱼岛,这一系列动作所透露出的危险信息,不能不引起亚太  相似文献   

7.
一场重大灾难正在考验我们!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成千上万同胞的生命安危,揪动着每个人的心。每个炎黄子孙都行动起来了,大家团结一致、共同行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给灾区群众以无微不至的关爱,给地震地区以切实有力的帮助。大家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靖国神社”最初的教义是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祭祀之地却变成了供奉二战战犯灵位的地方,而且因为战后日本首相和议员等政界要人的参拜,给本来就阴魂不散并且兴风作浪的日本右翼势力作伥,极大地伤害了曾经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引起了无数人的强烈愤慨。那么,靖国神社缘何从一个日本普通宗教设施一跃成为国家宗教象征,成为日本和周边亚洲国家政治的焦点呢?  相似文献   

9.
郑林 《宁夏科技》2002,(10):52-52
世界人民不会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大举进攻、侵略、掠夺、残害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人民,犯下了不能饶恕的滔天罪行,给中国、朝鲜、韩国及东南亚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这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美称的所谓“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快60年了,可是日本有些人贼心不死,继续大做“圣战”梦,竟然建起“大东亚圣战大碑”来了。  相似文献   

10.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与美英在亚洲的霸权进行全面较量的起点,它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同时也标志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开始形成。面对日本的侵略和咄咄逼人的争霸行动,在当时已经具有强大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的美国等国却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这种绥靖政策加速了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世界大战的爆发,断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1.
地震,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测和控制的“恶魔”,它在哪里出现,那里就是一片灾难。 1997年4月6日早晨7时46分16秒,6.3级强地震再次在伽师发威,中午12时36分33秒,6.4级强震又一次肆虐,给伽师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6亿多元。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已处于战略守势,为迫使日军尽快投降,美国决定采取攻势布雷行动封锁日本海上交通线,瘫痪其经济和工业,并给其国民造成  相似文献   

13.
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临时教室黑板上写下的“多难兴邦”四个字,饱含了深意。多难兴邦,需要我们善于在灾难中学习。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冷静回望的时候欣然看到,我们的良心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我们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净化洗礼,我们的精神经受了一次砥砺锤炼,我们以血的代价学会了我们平时学不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试论日本侵华战争的军事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从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长达14年之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空前浩劫。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蒙受了莫大的痛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深入探讨日本侵华战争的军事战略,对于研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驳斥少数人为日本侵华罪行辩护的无耻谰言,对于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和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一) 军事战略,即协调地发展、部署和使用军事力量以达成国防战略目标的方针和策略,有时也称为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其中尤以地震灾害为最多。据统计,全球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约有20%发生在日本。历史上日本发生过多起大地震,上世纪初的关东大地震和上世纪末的阪神大地震,给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日本也由此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十分注重防震,并在防震救灾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舆论普遍认为,日本在防震抗震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6.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 国人民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日寇铁 蹄所至,庐舍为墟,人头落地,其野蛮行迳旷古未闻。1938年11月12日至13日晨,在日本侵略军疯狂攻势的进逼下,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在长沙点燃了一场空前的毁灭性大火,是为中国抗战史上的一大惨剧。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世界各国纷纷举行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以警醒人们牢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珍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然而,作为曾经发动侵略战争,实施法西斯统治而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日本,  相似文献   

18.
张黎鸿 《国防》2011,(7):34-36
日本发生的世界有历史记录的第四大地震,以及接踵而至的超强海啸并引发的波及北半球大部分国家的福岛核泄漏危机,酿成世所罕见、史无前例的复合型灾难。剖析日本大地震灾害救援,既有初始响应迅速、专业程度较高、组织实施有序、民众自救能力较强等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也存在救援力量不足、后续行动滞后、未能有效控局等需要吸取的教训。人类无法抗拒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可通过未雨绸缪的积极准备,有效削弱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鉴此,就后备力量应急能力建设问题谈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地震,地震引起了一系列链式反应。海啸袭来,巨浪滔天,岩手县的大槌町与南三陆町几乎被夷为平地。而3月12日,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日本全国上下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日本一改过去给人们留下的井然有序的面貌,将它脆弱的一面展现在了全世界面前。要评估这次灾害对全球经济、政治、秩序的影响仍为时尚早,但如何防止出现类似的情况,有序地利用海军舰只展开救灾工作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20.
漫谈核电站     
迄今为止,世界上的核电站共发生3次核事故,造成不同程度的核泄漏灾难:第一次,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其事故等级定为5级,即放射性物质"有限泄漏" ;第二次,1986年4月26日,苏联乌克兰地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造成严重的核污染,其事故等级定为7级,即最高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严重核灾难,震惊了全世界;第三次,2011年3月11日13时45分日本的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在没有任何预兆情况下,突发强烈地震,强度为里氏9.0级,引发了10米高的海啸,强烈冲击日本福岛核电站,使核电站遭受毁灭性打击,造成严重核泄漏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