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9月21日,中央企业先进集团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兵器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蔡虹荣获"2019年度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是兵器集团此次14名获奖个人之一。蔡虹是江麓集团产品研究院车体室主任,也是江麓集团唯一的公司级女  相似文献   

2.
<正>胡义春是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党员,有着23年多岗位历练的老员工。"她身上有一种踏实肯干的劲儿""她爱学习,能琢磨,能成事儿。"身边的同事这样评价她。1998年,胡义春毕业于长春光机学院,同年进入华丰公司工作。先后从事工艺装配、火工品药剂等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23年来,她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  相似文献   

3.
正经济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兵团完成生产总值356.65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7月23日的清晨,在位于天山西麓焉耆盆地中心的农二师二十二团,48岁的十一连职工杨素贞正站在自家承包的30亩辣椒地头,望着眼前缀满青果的辣椒枝,她内心既忐忑不安,又充满了丰收的兴奋。她期待着团场大面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后,她能在辣椒种植上收获"一桶金"。近几年,焉耆垦区大力发展番茄辣椒"两红"产业,把杨素贞锻炼成了一名番茄种植高手。然而,连续两年"丰产"却并没有让她得到"丰收"。  相似文献   

4.
妻子范一,小我三岁,却比我早一年毕业,是武警江苏张家港边防检查站一名普通的检查员。确定恋爱关系前,我一直都在犹豫到底该叫她师姐还是叫她学妹,直到"一姐"这个称谓不胫而走,我也就随着大家叫她声"姐"。这让她至今津津乐道,占尽了我的便宜。"电话粥"煲成了"口语课"我和范一是在军校时的一次接待亚非拉美外宾的外事活动中相识的。认识她之前,我就知道她英语不简  相似文献   

5.
1989年,她在歌坛崭露头角,面对无限可能的未来,她却选择了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做一名军旅歌手。19岁时的选择,她已经为之坚守了24个年头。随后,在1990年第四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她以抒情柔美的江南气质脱颖而出;一年后,她在第一届上海亚洲音乐节新人歌手演唱大赛上获得金奖,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星;1997年"春晚"上的演出更让她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6.
2012年,对于马志敏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一喜,她被首都文明办、北京新闻广播联合举办的"2012北京榜样"活动评委会授予"北京榜样"荣誉称号;二喜,是她又收到了儿子所在部队寄来的立功喜报。然而,这喜悦的背后,却承载了她18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收养,源于她母性与大爱1994年12月14日清晨,马志敏像平常一样,早早地到法院上班。刚进办公楼,一阵婴儿的哭声引起她的注意。来到办公室方才得知,一个婴儿被人遗弃在法院门口,同事们已  相似文献   

7.
1.她叫白雪,接力连连长。别看她外表文静柔弱,却让男兵们个个竖起大拇指。到连队一年,她就捧回了"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等10多个证书。多少大老爷们都没做成的事,一个文弱女子却做到了,不服还真不行,难怪战士们私下里都叫她"穆桂英"。  相似文献   

8.
时间:2013年10月1日地点:六师一○二团、梧桐镇敬老院人物:敬老院院长张新玲7时:太阳还没露头,张新玲就起床了。她早已习惯了,自打1990年到敬老院工作以来,她就钟表般地准时起床、准时上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就是这么过来的。一天的日子就是23年的缩影。一走进敬老院大门,张新玲一天的忙碌就算开始了。她先到每个房间查看,给两位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换垫子、擦洗身子,然后又去清洗沾满屎尿的垫子。忙完了两位老人的事后,她就得给其他失去自理能力的老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1月23日,大年初一,星期一,晴。今年春节,对于石河子市石河子乡三十户村农民张玉萍一家来说,确实有点忙。"我们家亲戚多,光姨姨就有9个!"张玉萍乐呵呵地说。不过,这些都难不倒张玉萍。按照往年春节的经验,今年春节前,她就已经"规划"好了。  相似文献   

10.
宋娟 《兵团建设》2012,(6):40-41
她是一位患脊髓灰质炎的残疾人,却用爱温暖着身边的人。她就是农一师十团三连职工潘志新。潘志新出生于1963年,她的幸福童年,在五岁那年戛然而止:脊髓灰质炎使她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虽然厄运袭来,可是潘志新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1995年,潘志新结婚了,婚后的她终于找到了幸福。可是多舛的命运在12年后夺走了她的丈夫,只留下10岁的女儿与她相依为命。虽然潘志新的人生接连遭受厄运,可她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她以雷锋为榜样,默默地为群众做好事,她的事迹在团里被传为美谈。连队有位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潘志新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帮助老人洗脸、梳头、做家务。老人总爱说:"小新比亲闺女还亲。"  相似文献   

11.
<正>在技术技能这条崎岖的道路上,杨芳攀登了二十多年,写下了勤奋敬业、痴迷技术、勇于担当的诗行;她如同一株散发着清香的紫罗兰,在芬芳了"江南"的同时,也美丽了自己。一名女性若是"白富美",同时还有"高度"的话,那定然是完美的化身。在中国兵器集团江南公司就有这样一名女性,集"白富美"和"高度"于一身,她是谁?她就是杨芳。杨芳是江南公司数控加工  相似文献   

12.
王妍曦 《兵团建设》2013,(12):31-32
凌晨五点半,她从东莞赶赴广州白云机场,晚上九点四十五分,飞机降落在新疆喀什机场。三年来,她戏称自己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习惯了。"她说,"我很少回去,路上的时间太长,浪费时间。"一米六的个子,利落的短发,豪爽、干练、爱笑,说话从不啰嗦,总是直奔主题。"你是不是觉得我不太像个女人?"她哈哈大笑着说。她叫陈俊,援疆干部中的"穆桂英"。责任,担在肩上"我很喜欢兵团,这儿的人太对我的脾气了,有什么问题马上会说出来,就算吵架也不记仇,上午吵了下午就能坐在一起喝酒,太爽快了!"和陈俊的对话就这样开始,没想到这个南方来的小女人居然这  相似文献   

13.
听说安徽省田吉女士在乌奎高速公路上遇救的故事后,笔者于2月23日电话采访了田吉。她说:"昨天的事现在想起来还害怕。如果不是遇到兵团农十二师一○四团司法所所长冯建江,我恐怕昨天就冻死在乌奎高速公路上了,谢谢兵团的好心人!"以下是田吉女士的讲述。"我是安徽省利辛县人。家有一辆载  相似文献   

14.
病床上,癌症晚期术后的张君显得又消瘦了许多,而此时她身上的麻醉剂药效还没消完,嘴里却嘟嘟囔囔个不停。她的丈夫俯身一听,眼泪就止不住往下落。原来她在神志不清的情况下惦记着的仍是她的那帮学员:"我要回去……娃们的单片机开发板还没换呢……让我回去……"拿命在工作的"机器"司机老陈驾驶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班车已经有5年多,学院几乎没有他不认识的。然而,在学院工作了十多年的张君,他却感到很陌生。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张君的进步总比别人快一步。同事刘宏曾评价她:"她这个人呐,简直就是一台‘机器’,太拼!完全是拿命在工作。"她经  相似文献   

15.
中央部委某机关,有一位人人称道的老兵,她把十几年军旅生活养成的优良作风和对同志对群众的满腔热情带到了机关,她让同事们感受到理解、体贴和温暖,她让单位充满和谐、温馨和关爱。她的名字叫王萍,大伙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6月,北京的夏天。虽然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党支部副书记王萍大姐的头上却一直冒汗。整整一天,住在医院要做手术的同事胡伟却怎么也联系不上,让人  相似文献   

16.
燕山深处,当嘹亮的军号刚刚把群山唤醒,杨立丰就骑着她那辆“拥军号”自行车来到了军营。 杨立丰,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农艺师。10年来,为了提高驻军“菜篮子”的质量,她义务为军营传授蔬菜新技术种植方法,赠送资料设备,培训战士技术员、“种植能手”约320名,帮助新建或改建大棚、温室、种子场23个。她骑着自行车,走遍了驻车部队的每块菜地,每个温室和大栅,她和她的自行年也因此被官兵们誉为“永不停歇的‘拥军号。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西部边陲.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有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她年轻而富有活力,她享誉中外而令人神往,她的名字叫石河子。50年代初期,这里还是一片野兽出没、芦苇丛生、人烟稀少的戈壁荒滩。一支既是"国防军"又是"生产军"的解放军部队,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在王震将军的率领下,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铸剑为犁"、屯垦戍边的历史壮举,拉动了驰名中外的"军垦第一犁"。从此,在这块亘古荒原上开发了沃野千里的军垦农场,创建了一批现代化工业企业,崛起了一座军垦新城。经过近50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一个以大农业为基础,轻工业为主体,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农工商贸服综合经营、科教文卫体协调发展的新型绿洲。石河子的农业系典型的灌溉农业,以18个大型  相似文献   

18.
人物名片:贾真,女,汉族,山东济南人,1987年9月出生,2006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下士,现任武警特警学院女子特警队二分队三班班长。先后担负奥运会警卫、国庆安保等重大任务,荣立二等功一次。她的言谈举止没有传说中的"纯爷们儿",一枪毙命,枪枪绝杀!她那略带"杀气"的眼神儿,却和男人的形象重叠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9.
在天山脚下,有一朵盛开的"铿锵玫瑰"。对待工作,她如"拼命三郎",常常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4年审结案件1419件,件件过硬;对待百姓,她亲如家人,耐心做好劝说工作,打开当事人的"心结",彻底化解矛盾纠纷。她就是六师五家渠垦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娜。"通过我和同事们的努力,让更多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合理合法的人性化帮助,  相似文献   

20.
小何 《世界军事》2022,(4):32-37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开始了他们长达6个月的"太空出差".这次飞行任务,创造了多个首次.对于女航天员王亚平而言,也写下一个又一个航天历史:她是中国首位两次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是首位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是累计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是首次出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