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山城谍影     
(赫伯特·奥斯本·亚德利(1889-1958)是美国最早的密码破译机关——“美国黑室”的创始人。1938年9月至1940年7月,国民党政府聘请他为军统局的顾问,参与建立“中国黑室”,破译日、汪密码。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蒋、汪、日、德间谍在重庆的活动情况。)1938年9月,亚德利应重庆国民党政府聘请来华。  相似文献   

2.
正当蒋介石调集五十万兵力对中央工农红军进行第五次军事“围剿”近两个月的紧要时刻,驻守福建的十九路军由李济琛、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率领,发动了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宣布同南京国民政府决裂,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以  相似文献   

3.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因其成绩卓越、经验丰富,曾被毛泽东赞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①,“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是“沦陷区民众抗日斗争的导标”③。8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人。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的1945年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干民兵扩大到9…  相似文献   

4.
从若干材料看我军在抗战中的主力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点还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评价。在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其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局部性进攻面前,不但不坚持抗战,反而在日本侵略军大规模“扫荡”解放区战场时,乘机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制造军事磨擦,破坏抗战团结,削弱抗战力量,因而,国民党的抗战地位和作用也随之不断下降。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从“九一八”事变起,就坚决主张抗日,组织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芦沟桥事变后,又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实行由国内阶级战争到民族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学家蒋百里,一生致力于建立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他的军事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该引起史家的重视。蒋百里在世五十六年,经历了清末和中华民国两个时期,但终其一生无法施展胸中抱负。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是他一生的最后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发表了大量抗日言论,阐述了他对抗日战争的基本看法。这些言论是蒋百里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概述蒋百里的抗战思想,并作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走进“京郊著名抗战遗址”——顺义区龙湾镇的焦庄户村,您会无时不刻地被“地道抗战”这一特殊形式所感染,会被当年焦庄户人民英勇抗敌的智慧和勇气所折服。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当年的“抗战红旗村”,一直延续发展,成为有名的“致富示范村”、“红色旅游村”呢?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始终牢记毛主席“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光辉教导,不断继承和发扬“抗战红旗村”的光荣传统,把“团结求进步、坚决跟党走、英雄不屈服、武装来带头”的抗战作风,运用到“齐心奔小康、共建新农村”的主题活动中去。在建设“三个文明”中,村党支部注重组织本村的民兵、预备役官兵积极参加镇、村的各种建设和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7.
1996—1997近两年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中国抗日战场的军事活动的探讨有一些进展。现将有关的各种观点作一概述。一、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一、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和战态度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和战态度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以往许多论著认为蒋介石在事变发生后和战态度不定。现在一些学者认为:7月10日蒋介石要求各地方各部队‘确实准备”的密电,“实际上是秘密的全国动员令”,蒋7月17日在庐山谈话,“表明了中国决心抵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严正立场”,是“国民政府对日方针的根本性转变,标志着国民政府走上了全面抗战…  相似文献   

8.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在八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11月,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于民兵扩大到90多万人,形成了以张家口为中心的晋、察、冀、绥、热、辽纵横数千里,人口达4000万的战略基地”①,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②;“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  相似文献   

9.
战争轶闻     
测字卜胜负传说,1930年将(介石)、冯(玉祥)中原大战爆发前夕,两人都曾用测字的方法占卜吉凶。蒋介石测的方法是,把“蒋”字和“冯”字排在一起,除去“蒋”字的草字头,又除去“冯”字左边的两点。剩下了“将马”二字,按两个字义推测为“将军要骑马”。冯  相似文献   

10.
人称“山西王”的阎锡山 ,平生以“存在就是真理”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他先策动太原起义反对满清帝制 ,不久又投靠袁世凯拥护洪宪帝制 ;在军阀混战中 ,他曾联奉倒直、联直倒冯、联蒋讨奉、联冯倒蒋。抗日战争爆发后 ,他亲蒋又惧蒋 ,联共又反共 ,抗日又密谋降日。为保存实力、保住地盘 ,他审时度势 ,见风使舵 ,可谓费尽心机。本文仅就他在抗日战争时期联共抗日、组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历史情况 ,作一些探讨。  一、“非常时需非常策” :阎锡山联共抗日政策的由来1 935年“华北事变”发生时 ,盘踞晋绥 2 0多年的阎锡山已经拥有了一份庞…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广大爱国侨胞以各种形式开展航空救国活动,为祖国培养和输送空勤人材,抗击日本空中侵略者,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一、抗战期间华侨的航空救国运动华侨航空救国运动从“九·一八”事变后即已开始。建立华侨航空学校,为祖国抗战培养输送空勤人材,是华侨开展航空救国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步步加紧。美国旧金山、波特兰、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檀香山、菲尼克斯、图森以及加拿大等地的华侨纷纷创办航空学校或组织航空学会。其中成绩卓著者为波特兰的美洲华侨航空学校和旧金山的旅美中华航空学校。  相似文献   

12.
四川苍溪县两河乡五台村有一位针到病除的老郎中,二十多年来免费为乡亲解痛去疾,被大家亲切称为“汪神针”。 “汪神针”名叫汪中凯,是1968年入伍的老退伍军人。在部队期间,他迷上了针灸技术,深钻细学,通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掌握了过硬的针灸技术。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充分利用反蒋军事统一战线形成、发展的有利条件,正确贯彻军事统战的理论原则和策略方针,以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基础,以反对蒋介石集团内战独裁政策为号召,以政治争取和政治瓦解为主要形式大力争取并促使国民党军内部的反蒋“间接同盟军”转化为“直接同盟军”。反蒋军事统战的成功开展,丰富了我党军事统战的理论宝库,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37年,日本法西斯在作好周密的战争准备后,于7月7日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始全国抗战。“七七”全国抗战对中国前途命运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的班子带来新的生机蒋敬德曾在50年代末期荣获全国“红旗厂”称号的西安庆华电器制造厂,到80年代初成为西北兵工系统有名的亏损大户。新领导班子调整后,经过几个阶段的改革,工厂出现了新的生机,较好地完成了1993年生产经营目标,开始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梁茂芝 《环球军事》2014,(23):55-57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第129师进驻河北涉县,创建了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涉县是该根据地的心脏,最多时曾有110多个党、政、军、财、文等机关长期驻扎在这里,刘伯承、邓小平就在这里战斗、生活了6年之久。八年抗战中,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根据地的抗日军民作战3万余次,毙伤日伪军19万多人,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发展到29万余人。日军视刘伯承、邓小平为“眼中钉”,多次重兵“围剿”。1943年5月,刘伯承、邓小平在涉县经历了抗战期间最严重的一次危险……  相似文献   

17.
1943年1月9日,日汪共同导演了一幕汪伪政府对美、英等国“宣战”,参加“大东亚战争”的闹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写下了滑稽而可笑的一页。此举是由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和汪精卫共同密谋决定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府并没有马上提出‘惨战”问题。12月17日,汪伪政府发表《对大东亚战争之声明》,猛烈抨击英美“包藏祸心’,“变本加厉”,“始有日本与英美间之战争”,强调中国之安危与东亚之安危为不可分,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则是与日本“同甘共苦”①,并在各种场合反复宣传。当日军进占上海租界时,汪伪上海市政府曾据此制定宣传…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爆发后,各方面努力促成了全民抗战的局面。国民党政府于1937年8月14日发布《自卫抗战声明》。同时召开最高国防会议,成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8月20日,大本营又在发布1号训令《关于全面抗战作战指导方案》中指出:为统帅指挥便利计,将全军区分为5个战区。这是国民党政府设置战区的开始。八年抗战中,多次对战区进行调整,先后在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这不仅对夺取解放战争胜利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全面进行正规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依战争进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由分散的游击状态到建立战区野战兵团阶段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军民面临着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新形势。为保卫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壮大革命力量,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做出了加速实行军事战略转变的决策,即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这一阶段的正规化建设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严重的化学战威胁,国民党军开始创建化学兵。这一新兴兵种此后经历了初创奠基、发展壮大和衰败溃散3个发展阶段。作为抗战准备的组成部分,国民党军组建军政部学兵队,开始培养化学兵军官。全国抗战爆发后,化学兵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编制规模进一步扩展,组织结构更加健全,逐步发展壮大为一个战斗支援兵种,达到鼎盛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高歌猛进,国民党军全线崩溃,其化学兵也随之迅速败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