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930年5月全国红军会议至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红军初步实现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但随着第三次"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左"倾领导人奉行积极进攻战略,强调通过所谓"正规战"夺取中心城市,红军的军事战略转变进入曲折发展时期.赣州战役和漳州战役正是这一时期阵地战和运动战两种正规战的典型代表.这两场战役,充分体现了红军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2.
平津战役是在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下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在平津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共同作战,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的64天中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的52万余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唐山等地,使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使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以北的大片解放区连成一片.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力量对比,使敌强我弱的态势逆转.这一伟大胜利无论在中国战争史上,还是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3.
环县是当年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山城堡战役“于1936年11月在这里发生。山城堡战役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战。当年环县人民积极支援前线,先后出动民工近4万人,捐赠粮秣14万石,有6130多人参军参战,47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为长征的最后胜利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会师西北.对此,蒋介石恐慌不安,调集重兵到西北继续围堵红军,胡宗南部是"围剿"红军的主力.中共中央意识到"能否歼敌一部,制止敌人进攻,成了关系我党我军和陕甘宁根据地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1]1936年11月,红军综合分析战争形势之后,决定在山城堡地区与胡宗南部决战.11月21日至22日,红军与丁德隆师激战山城堡.学术界对该战役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砺锋等对该战役进行的整体论述[2],雷兴鹤等关注其战略战术[1],杨奎松等分析其影响[2].但是对于战争细节,学术界关注较少,如战争前、后的形势分析较简;对战争过程论述多为简括,缺乏详细的阐述;对于战争的场面、士兵的表现叙述不足;对战争中双方指挥官应对战场形势变化时的战略决策研究较少.鉴于此,笔者试以时间为线,以山城堡战役中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战略决策为切入点,分析战争背景、过程、红军胜利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以及战后国共形势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甘肃陇南宕昌县的哈达铺,是自古商贸较为发达的历史名镇.在红军长征史上,因红军三个方面军都经过并在这里开展了重要活动,又被誉为"红色哈达铺".哈达铺是红军长征最终落脚陕北重要决策的起始地:党中央在这里决定了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正确方向;红二方面军在这里制定了《成徽两康战役计划》;红四方面军将这里作为实施《岷洮西固战役计划》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些重大战略部署,为长征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哈达铺整编,增强了部队的灵活性和战斗力,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为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力保证.作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补给地,哈达铺人民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卓越贡献.党的民族政策在哈达铺的制定和实施,团结了各族人民,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凡此种种,彰显了哈达铺在红军长征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红军西路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第四方面军总部和所属红军第5、第9、第30军及总部直属单位,共2.18万人,从甘肃靖远虎豹口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战局发生变化,宁夏战役计划被迫放弃。渡河部队奉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改称红军西路军,肩负"以在河西创立根据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与党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民族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与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民族问题的实际密切结合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产物。纵观党的民族政策史,不难发现,中共中央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一次民族政策的伟大实践。红军长征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已经60年了,然而长征中党和红军关于民族政策的伟大实践,仍然闪耀着夺目的光彩。认真研究长征中党的民族政策,对于发扬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维护祖国的统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相似文献   

8.
古田会议后.中国工农红军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主力红军发展到15万人,但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红军受到极其惨重的损失,被迫实施战略转移。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力挽狂澜,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9.
刘军 《军事史林》2021,(5):37-43
朱瑞(1905年-1948年),学名朱敦仲,字剑侠,江苏宿迁入,中共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特派员、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兼秘书长,红军总司令部科长、红军学校教员、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1军团,第一、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到陕北后参加了东征、西征等战役.  相似文献   

10.
红军的政治教育,是红军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红军将政治教育作为立军的基点,建立健全教育的组织领导,明确教育的对象任务,精心设计教育内容,采取多种教育方法.红军的政治教育,虽然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但它在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军队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地揭示了我军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战友沙龙     
《解放军生活》2012,(9):56-57
连队传家宝连队:济南军区某旅一营一连传家宝:毛主席委托中央办公厅给连队官兵的回信济南军区某摩步旅一连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是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亲自创建的红军连队,担任警卫红四军军部和保卫毛泽东、朱德的光荣任务,被誉为"红色卫士",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被红一方面军授予"青年先锋连"荣誉称号。1939年,连队在梁山战斗中打退敌人11次冲锋,毙敌300余人,被山东纵队授予"梁山战斗英雄连"荣誉称号。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莱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著名战役。  相似文献   

12.
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最早实践于红军时期。为了适应大规模的国内革命战争的需要,从1930年2月起,中共中央对红军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月,将中央军事部改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全国红军的统帅部。4月,中央通知全军,一切指挥权完全统一于中央军委。5月中旬,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对红军的任务、战略战术、编制、党的组织、政治委员会制度、政治部制度、政治工作和士兵委员会组织等问题,进行了详  相似文献   

13.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军队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并取得胜利.此后,南昌起义军按照中共中央在起义前的原定计划撤离南昌,绕路福建,进军广东.9月5日,起义军到达福建长汀后,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中共前敌委员会议,会上详细讨论了关于攻取广东东江的计划,并最终"主张以主力取潮汕,留一部分兵力于三河坝监视梅县之敌,再经揭阳出兴宁、五华取惠州".[1]朱德率领第11军第25师及第9军军官教育团进驻大埔县三河坝,阻击尾追之敌,掩护主力南下.三河坝战役是朱德指挥部队和国民党钱大钧部进行的一场战略阻击战.本文通过分析朱德在三河坝战役前的动员、战役中的表现,以及战役后的转移策略等方面探究其在三河坝战役中的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14.
远东战役,也称消灭日本关东军战役. 1945年5月9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欧洲战场的战争硝烟逐渐散去.根据雅尔塔协议规定,斯大林命令红军挥师东进,组成了以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为总司令的远东苏军总司令部,150多万红军屯兵中蒙、中苏边界,随时准备南下,消灭盘据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  相似文献   

15.
朱德于1934年10月随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及红军总部、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长征初期,朱德对博古、李德的瞎指挥导致红军处处被动挨打十分不满.想方设法减少红军的损失。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后,朱德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赞同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第四方面军会师后不久,由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错误举动,朱德被迫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其间,在处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与张国焘右倾分裂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努力说服争取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为最终战胜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取得长征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孙伟 《军事历史》2020,(2):50-55
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职务,在实际主持中央工作期间,周恩来对古田会议的成功召开和会议决议在红军各部队的贯彻执行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古田会议前他就对朱毛红军高度关注与支持,由他指导撰写和审定的中共中央"九月来信"直接促成了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并将朱毛红军经验和《古田会议决议》精神在全红军范围内进行大力推广,使之成为指导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7.
关于红军长征中几次重大战役战斗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在长征途中红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和顽强的抵抗,经历了大大小小百余场战役战斗,这些战役战斗为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长征中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中的热点和争议问题的梳理,较详细地介绍了近20年来关于这些战役战斗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遵义会议的酝酿和准备 长征开始以后,部队不断受到损失,士气十分低沉.首先在领导层中,对当时的军事指挥错误就有议论,早已酝酿着不满.湘江战役,进一步暴露了军事指挥上的逃跑主义错误.李德等人的所作所为,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迫使人们苦苦思索面临的问题:为什么在临时中央和李德来到根据地以前,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同志指挥下,能够以三四万人的兵力,粉碎了敌人1、2、3次“围剿”,还扩大了根据地,发展了红军.  相似文献   

19.
聂荣臻在红军长征中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4年10月,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领导,导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党和红军向何处去?就在中国革命处于生死攸关的严峻时刻,遵义会议召开了。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而使红军最终选择并落脚陕北,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实现伟大的战略转变,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落脚陕北,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有远见的正确选择。聂荣臻在实现这次伟大战略转变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支持和维护毛泽…  相似文献   

20.
遵义会议简介 1935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会议揭发和批评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批评博古在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进行辩护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