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国内游击战争和国内正规战争之间的转变"是人民军队在土地革命时期经历的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转变发端于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完成于遵义会议,整个历程大体分为初步实现、曲折反复和最终实现三个阶段。其间,由于李立三和王明两次"左"倾错误的干扰,转变过程充满了艰险曲折。  相似文献   

2.
迂回是运动战中的基本作战方法,是实现歼灭敌有生力量的有效手段.迂回的成功与否,往往决定着战役战斗的成败.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阶段的第一、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积极实施迂回,断敌退路,取得了重大战果.第三、第四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在防御作战中实施有计划的撤退,在进攻作战中使用直线平推战术,使志愿军无法通过迂回大量歼敌.第五次战役中,"联合国军"趁志愿军楔入纵深过远,穿插迂回至志愿军后方,企图切断志愿军交通线;志愿军则积极组织阻击,遏制了"联合国军"的进攻.运动战阶段的一系列迂回作战,使志愿军在战术上获得了与强敌作战的宝贵经验,人民军队运动战战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1934年4月10日至28日,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在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组织进行了一次空前的保卫战。这次保卫战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重大战役,是“左”倾冒险主义推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的典型战役,也是红军建军以来在一次战役中遭受最大损失的一次战役。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后期到底有没有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军事战略转变?衡量这一转变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它又是从何时开始到何时完成的?对于这些问题,近来不少党史军史工作者看法不尽一致。笔者根据现在手头掌握的资料认为,抗日战争后期实行军事战略转变是抗战形势发展的必然;衡量这一转变的基本标准是变游击队为正规军,变游击战为正规战;实现这一转变有一个过程,它发端于抗战后期,完成于解放战争过渡阶段,前后近三年之久。在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现战略性转变的今天,重新来探讨这些问题是很有意义的。本文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湘江战役,是在由博古掌握领导权的中共中央执行"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历史背景下,经历的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场极为被动的战役,整个过程悲壮惨烈。经此一役,红军由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此役后,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深刻吸取教训,纠正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得党的革命航船从此乘风破浪,直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针对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客观需求,红军从理论上对正规化建设进行了探索,在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编制军事法规,建立军队的基本制度,统一番号、编制和完善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正规化建设实践。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但仍对配合红军的战略转变、提高其建设水平和战斗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今天加强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也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东方军入闽作战是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在"左"倾错误指导下,为粉碎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而作出的重大军事战略行动。东方军初次入闽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客观上扩大了中央苏区东部版图,促成"福建事变",为第五次反"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时机。然"两个拳头打人"的方针,不仅没能实现预期战略目的,反而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错失准备第五次反"围剿"的宝贵时间。东方军二次入闽,博古等人秉承共产国际的旨意,没能予19路军以应有的支持和帮助,变被动为主动,结果坐失良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渐成定局。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梳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进行的战役和战役规模的9次作战行动:包括运动战阶段的第一至第五次战役,阵地战阶段的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战役规模的作战)、上甘岭战役、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包括金城战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抗美援朝战争战役指导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9.
张钊 《军事历史》2012,(6):28-31
特种作战与运动战、游击战甚为相通.红军长征的胜利,得益于卓越地运用运动战以及带有运动战色彩的游击战.研究现代特种作战的战略运用,可借鉴红军长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战略指导上重视特种作战的战略价值,在作战样式上提升特种作战的战略地位,在战役谋划上发挥特种作战的效能,在战术行动中运用特种作战的作战技能,在官兵士气上发挥特种作战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涛 《军事史林》2013,(7):33-34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在接连经历四次“围剿”的惨痛失败后,此番卷土重来,国民党军采取了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在苏区周围构筑纵横交错的碉堡封锁线,企图步步为营、处处设碉、层层巩固、节节进逼,封锁、蚕食苏区,最后寻求同红军主力决战。由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战略指导,红军先是冒险出击,企图以阵地战、正规战“御敌于国门之外”;继而消极防御,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与强敌拼消耗。结果浴血奋战一年,仍未能打破“围剿”,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11.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华盛顿举行代号为"阿卡迪亚"的首脑会议,决定设立中国战区,推举蒋介石为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同时,美国陆军部为了帮助蒋介石指挥作战,决定委派美第3军团司令史迪威来中国,出任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并组织指挥了缅甸作战.在此期间,我任史迪威的联络参谋,亲历了缅甸作战先败后胜的历史过程.在此,我把这段尘封的往事内幕披露出来,以作为对这段历史的补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在淮海战役中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73团(济南第一团)第7连指导员,亲历了淮海战役中的一些重要战斗.在纪念淮海战役60周年之际,作者著文以亲身经历追忆了当年战火硝烟中的一些往事,缅怀了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战友,给读者留下了历史的启迪和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魏克 《军事历史》2004,(4):71-73
全国解放战争第二年,即1947年7月至1948年6月,人民解放军共消灭国民党正规军和非正规军152万人。这时,蒋介石也不得不哀叹:“国军处处受制,着着失败。”在这种有利的战争形势下,我参与带领冀鲁豫5000多名参军的翻身农民,从山东聊城出发,经太行山,行程1600里,到达豫西,把新兵分配到中原军区各纵队。1948年7月31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原军区在河南宝丰召开的大会,会上由陈毅司令员传达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和中共中央文件精神,指出:一二年至三四年即可打败蒋介石,全国胜利的曙光已经不远了。这给到会的干部以极大的鼓舞。8月31日,我被分配到中原野战军…  相似文献   

14.
刘涛 《军事历史》2004,(4):58-61
谭知耕将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1师第1旅副旅长兼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1师师长,第三野战军第23军第68师、第69师师长等职,在苏中、涟水、鲁南、莱芜、孟良崮、破袭平汉路、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战斗中,屡立战功,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1947年春到1949年1月,我在他身边做参谋工作,多次跟随他到前沿阵地组织和指挥战斗。他在战斗中英勇善战、身先士卒、临威不惧、果断指挥的往事,至今忆来,仍历历在目。有勇有谋,指挥战斗在前沿1948年11月12日,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中,我华东…  相似文献   

15.
1955年1月,张爱萍在任华东军区参谋长(1954年10月已被任命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尚未到职)时,组织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首次进行解放一江山岛联合登陆作战,显示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当时,我在华东军区机关做秘书工作,对一江山岛的作战情况比较了解。在张爱萍老首长逝世一周年之际,我把我所知道的有关张爱萍与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的一些片断告知大家。  相似文献   

16.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清朝新军士兵自发起义,一夜激战,攻占了省城武昌,接着经过阳夏战役,顶住了清政府组织的优势兵力的攻剿。武昌起义为推翻清王朝打响了第一枪,保卫起义成果的阳夏战役是中国近代史上以劣抗优的成功战例。武昌起义(一)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索。1911年9月,在全国此起彼伏的反清斗争形势的影响和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的推动下,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协商,决定10月6日中秋节在武昌举行起义,并建立了起义指挥机关,确定了指挥人选。当时武昌城内盛传革命党人要在中秋节“杀鞑子”,清朝湖广总督…  相似文献   

17.
刘洋  张超  候哲威 《国防科技》2009,30(2):74-76
淮海战役是规模空前的伟大战役,几十万大军云集前线。没有后勤工作的充分保障,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文章在全面考察淮海战役后勤保障工作的基础上,探析了淮海战役的后勤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52年秋季,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而“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则对在正面战场取得胜利丧失了信心,有效配合了停战谈判.这一胜利,是各级指挥员正确指挥、活用战法和广大官兵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吃苦耐劳的结果,更是与各参战部队密切协同及祖国人民、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秦基伟在指挥上甘岭战役作战期间所写的日记,对于深入研究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作战指导问题,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认真解读,可以发现:战役爆发突然,出乎秦基伟的意料之外;坑道对志愿军取得战役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第15军伤亡很大,但秦基伟坚持打下去的决心更大;秦基伟的策略是以小的代价大量歼灭“联合国军”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笫1 5军军长的秦基伟,在战役初期,胸怀全局,沉着应变;敌情明朗后,下令全面反击,迫使敌军将战斗升级为战役规模;坑道战阶段,科学部署兵力,合理运用战法,将敌军拖入持久作战;决定性反击和巩固阵地阶段,正确预测战役走势,及时补充调度兵力,充分发挥炮兵作用,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