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平津战役是在以毛泽东主席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下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在平津战役中,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共同作战,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的64天中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的52万余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唐山等地,使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使东北、华北以及长江以北的大片解放区连成一片.平津战役连同辽沈、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力量对比,使敌强我弱的态势逆转.这一伟大胜利无论在中国战争史上,还是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举行了淮海战役.在战役开始之前和战役进行中,粟裕先后向中央军委提出4次重要建议:第一,当济南战役尚未结束时,首次提出进行以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右翼集团为目标的淮海战役.第二,面对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的现实,主动提出淮海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三,在南线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的条件下,建议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在长江以北逐次歼灭,而不要把它赶过长江去.第四,当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积极筹划调兵增援淮海战场,战局有可能逆转的关键时刻,建议由华东野战军抽兵一部,协助中原野战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这4次重要建议,均被中央军委采纳,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他通观全局.审时度势,善于从战略高度选择和把握作战时机的高超战争指导艺术.  相似文献   

3.
名扬中外的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大地上进行的一场战略大决战.这次战役具有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歼灭国民党军人数多的鲜明特点.战役双方共投入兵力140多万人,其中国民党军80多万人参战,人民解放军60多万人参战,另外,还有543万支前民工协同人民解放军作战.  相似文献   

4.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次战略决战性战役之一.笔者作为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第37师师长,率部自始至终参加了这次战役:战役开始后,指挥所部渡过运河直插陇海铁路,和兄弟部队一起合围了国民党军第7兵团,为全歼该兵团做出了贡献;尔后率部南下,指挥第37师在西集团编成内参加了围歼国民党军第12兵团的双堆集战斗;第12兵团全军覆灭后,带领部队在永城西南地区进行战备休整,直到淮海战役取得最后胜利.笔者时淮海战役中作战指挥方面的心得体会,反映了当时作战指挥的特点和规律,对今天的军事学术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岩 《军事史林》2013,(9):36-38
平型关战役是国民党第二战区拟定的“太原会战”计划的一部分,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山西境内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对日战斗。“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和国民党中央军、晋绥军等先后投入8个军近10万兵力,历时19天,在长达百余里的长城线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抗击日军的战役。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共同御敌的一次成功范例。在整个战役中,国共两军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没能够扭转战场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6.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战斗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5天。在这场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60万兵力战胜国民党军80万,歼灭和争取起义、投诚国民党军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余人,解放军伤亡13万余人,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兰州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的一次大决战。兰州战役的胜利,对彻底消灭西北国民党军,解放大西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兰州,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是甘肃省省会,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在西北的军事、政治中心。在军事上、地理上又为控制青海、河西走廊、新疆及宁夏的重要枢纽。蒋介石早就与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策划利  相似文献   

8.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全局上以优势兵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规模强渡江河的作战,也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理论,在战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辽沈战役是东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辽沈战役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战略决战的军事思想,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获取和掌握敌方机密而又准确的情报,对取得战争的胜利至关重要.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出色的情报保障工作,对取得战役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一,利用潜入国民党军首脑机关的内线关系,直接获取战略情报.第二,千方百计搜集战场情报,及时了解敌情变化.第三,策动国民党军战场起义.  相似文献   

11.
桐柏战役,是新四军第5师野战纵队和中原军区部队,于1945年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在豫鄂两省边界的桐柏山地区,对国民党第69军等部进行的一次规模较大的反击战。此战共歼敌7000余人,一度控制了桐柏山主要地区,消耗了国民党军有生力量,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使其大量兵力不能北调,为华  相似文献   

12.
蟠龙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由组建不久的西北野战兵团[1]为打破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围攻,对敌胡宗南部重要的补给基地蟠龙所实施的攻坚作战,也是西北野战兵团的首次攻坚作战.此战,西北野战兵团以伤亡1500余人的代价,全歼守敌6700余人,俘虏敌第1 67旅少将旅长李昆岗等主要指挥员,并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缓解了西北野战兵团的补给困难,迟滞了敌人的后续行动.蟠龙战役与之前的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并称陕北“三战三捷”.通过这三战,打破了国民党军在3个月之内结束陕北战事的企图,稳定了西北局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争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红军长征中亲自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六计连环、出奇制胜,不仅使红军成功跳出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而且在寻求机动中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在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这次战役,毛泽东指挥红军转战赤水河,在运动中消灭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74军于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第51师和第58师合编而成,全军共8个团,2.1万人,骨干是58师。第一任军长俞济时,黄埔1期毕业,浙江奉化人,蒋介石的外甥,是标准的嫡系。国民党军队派系林立,以中央军和浙系军队最为显赫。第74军既是中央军又属浙系军队,算得上嫡系中的嫡系,是国民党王牌中最耀眼的明星,有着一系列的辉煌称号——"抗日铁军"、"虎贲师"、"御林军",并荣获国民党最高奖励"飞虎旗"。该军声名显赫的原因不但与其嫡亲出身有关,亦与其在抗日战场上的赫赫战功关系极大。8年抗战中,该军参加了正面战场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多次挑起主力重担,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杀,其中最为惨烈、可歌可泣的铁血拼杀就有3次。  相似文献   

15.
正1951年4月,"联合国军"再次进抵三八线,这时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国内有大批援军到达。从4月22日~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举行了第五次战役。此役双方共投入100多万军队,相互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第五次战役分为两个阶段,志愿军在初战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打得并不理想,收尾时又受到挫折。这一仗的最大意义,是使军委和全军上下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现代化战争,思想上收获颇丰。在朝鲜打美军同国内打国民党军相比,完全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这一战役在全国解放战争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与此相关的诸多文献资料、著作、论述以及当事人回忆也早已相继面世。然而,关于渡江战役的战略阶段属性、渡江战役两个内涵不同的名称、"总前委"全称的认定、渡江战役消灭国民党军番号等几个问题,时至今日仍有探讨以求共识,或抛砖以求深入之必要。  相似文献   

17.
数字忠实地记录着历史。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一份关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统计如下:投入民兵和民工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粮食2.15亿公斤……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走过的是那个枪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年代: 1948年11月,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到临城、南达淮河的广阔地域上,对国民党军展开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此次淮海战役,国民党80万"精锐之师",在65天之内即被歼灭55.5万。听到这个消息,就连远在苏联的斯大林也惊呼:"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连同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从根本上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当时的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指挥杜聿明坦言:国民党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三大战役,"兵民是胜利之本"。"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民兵、民工用小车、扁担保障了部队作战,再加把劲往前推,就推出一个新中国!"陈毅元帅这句经典话语的深意令人回味。淮海战役打响后,以民兵为骨干组成的支前大队推着独轮车,高喊着"不丢一个伤员,不丢一粒粮食,不误一分钟"的口号,不...  相似文献   

18.
蒋超 《军事史林》2023,(2):1-11
<正>河西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最后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又称“西线末战”。1949年8月26日兰州决战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第一野战军在进军青海、宁夏的同时,发起了解放河西走廊的战役,同时为解放军进军新疆做准备,对驻扎、溃逃到甘肃武威、张掖、酒泉的国民党武装进行了长距离追击作战。[1]通过河西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军在河西走廊的残余势力,解放了河西走廊,完好无损地收回了玉门油田,为和平解放新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数字忠实地记录着历史。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一份关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统计如下:投入民兵和民工543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粮食2.15亿公斤……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走过的是那个枪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年代: 1948年11月,我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到临城、南达淮河的广阔地域上,对国民党军展开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此次淮海战役,国民党80万"精锐之师",在65天之内即被歼灭55.5万。听到这个消息,就连远在苏联的斯大林也惊呼:"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连同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从根本上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当时的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指挥杜聿明坦言:国民党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三大战役,"兵民是胜利之本"。"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民兵、民工用小车、扁担保障了部队作战,再加把劲往前推,就推出一个新中国!"陈毅元帅这句经典话语的深意令人回味。淮海战役打响后,以民兵为骨干组成的支前大队推着独轮车,高喊着"不丢一个伤员,不丢一粒粮食,不误一分钟"的口号,不...  相似文献   

20.
1948年早春,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后,充分发挥新式整军的威力,运用围城打援战法,在陕西宜川及西南的瓦子街地区(属黄龙县),歼灭国民党整编第29军1个军部、整编第27师、第90师2个师部及5个旅,共计3万人,是为宜瓦战役.宜瓦战役是西北野战军由内线转入外线作战的第一个大胜利,经过此役,解放军打开了向渭北平原国民党统治区进军的门户,为继续南下战略进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国民党军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摊薄的战线则由此终于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