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最近在关于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讲话中指出:“后备力量建设必须通过调整改革,与现代战争的需要相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刘副主席的这一指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在后备力量建设方面的集中体现,既指明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中心任务,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后备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和深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相应地作了一些调整。中央1985年22号文件,根据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提出了新时期国防后  相似文献   

2.
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要把国防建设的立足点放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这不仅是对常备军建设的要求,也是对后备力量建设的要求。国防后备力量战线要高标准、高质量地贯彻落实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首先必须加强武装干部队伍质量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武装干部是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的一线指挥员,是开展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组织者和骨干力量。保证军令畅通,把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后备力量建设的大政方针落实到基层,促使后备力量建设上新台阶,关键在于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武装干部队伍。只有把这支队伍建设成政治稳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为政清廉,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才有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王三运 《国防》2006,(8):23-24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着眼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三个坚持”,扎实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面深入发展。一、必须始终坚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专题学习时强调:"必须从确保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安全环境与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国防建设,促进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贯彻落实胡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当前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后备力量建设要服从和服 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并在经济 建设大局下行动,是邓小平同 志关于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思 想。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 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 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的这 一思想,后备力量建设就要适 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积极进 行调整和改革,使之能够在市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以民兵、预备役为基础的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中央军委明确指出:“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这充分肯定了后备力量在国防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然而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民兵预备役工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突出。如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武装工作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极为重要。在新时期的和平条件下。“重经济建设,轻武装工作”的现象,一定程度影响了民兵预备役工作,“三难问题”即是集中的表现。 四川省召开党管武装工作暨“三年建设规划”总结表彰大会,褒扬了先进,总结交流了经验,对新时期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兵工作,又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根基。首都民兵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不断巩固组织基础,努力提高军政素质,像老一辈民兵那样,在保卫首都、建设首都的行列中,续写了新的光辉篇章,并代表全国民兵,向国内外展示了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强大阵容……  相似文献   

9.
“丹心一片献武装”。邢志广同志自担任肇州县委书记、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以来.始终坚持把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用满腔真情谱写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带全局性的基本关系。"认真学习领会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正确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对于我们统一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志强 《国防》2006,(10):31-33
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必须立足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动员实质性准备要求,切实做到始终坚持一条主线、紧紧围绕两个任务、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不断夯实四个支点、努力提高五种能力。始终坚持一条主线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战略观,也是统领、指导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主线。胡锦涛主席强调:“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我理解,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国防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而国防…  相似文献   

12.
田一农 《国防》2006,(9):50-50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全面建设的指导理论。胡锦涛主席指出: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科学发展观,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之中,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就必须更新观念,放弃“封闭半封闭式”建设的做法,全面提高军地兼容程度。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体制等原因,我国在国防包括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上习惯于自成体系,搞“封闭半封闭式”建设。这就…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如何贯彻中央军委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中国特色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特”在哪里?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索的问题。我带着种种解疑释惑的需求,读罢袁和平同志撰写的《中国特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概论》一书,掩卷之际,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4.
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加强国防建设,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国际国内实际情况的战略决策,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防的正确道路。一是从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  相似文献   

15.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理论研究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先导,其内容似应包括:基础理论。包括后备力量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后备力量建设对战争动员的影响;社会制度和国家兵役制度与后备力量建设的  相似文献   

16.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新疆疏勒县县委书记白晓,不仅是一位为民造福的“父母官”,他还从稳定边疆、繁荣边疆的大局出发,始终把关心支持国防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为驻军部队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办实事、解难题,受到人们的称赞。 善抓大事 近年来,疏勒县部分同志对后备力量建设不那么关心,一些少数民族民兵不能正确处理“兵强”与“家富”的关系,还有一部分同志把国防建设看成是“多余的负担”。白晓到乡、镇调查研究,了解到“武装工作难做、国防观念淡薄”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王学丰,1963年6月生。现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委书记、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第一主任。多年来,王学丰同志热爱国防、关心国防,积极参加和支持地区国防建设,为乌兰察布市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黄涛  杨鸿 《华北民兵》2005,(1):30-31
朝气蓬勃的太钢人正在以与时俱进的国防新观念,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成功地实现了“市场”与“战场”的双赢: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快速提升。国防建设跃上了新台阶,国防教育、民兵工作、人防建设、拥军优属、安置复转军人等11项工作受到总部和北京军区表彰。尤其是企业民兵工作走在了全国先进行列,被誉为山西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本刊将陆续刊登记者对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加强国防建设的调查。  相似文献   

19.
白杨 《华北民兵》2011,(11):44-44
近年来,内蒙古蒙牛集团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民营企业中脱颖而出。行政总裁姚海涛先后在企业中建立起国防教育基地、民兵训练基地,成立了企业武装部,带领员工努力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用经济效益带动国防建设,以国防建设推动企业发展,为后备力量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推动了蒙牛乳业集团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滚滚倒天河水吟唱一曲曲关心武装、支持军队建设的颂歌,巍巍乌蒙山展示一道道军爱民、民拥军的亮丽风景线。 毕节地区是革命老区,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许多支持国防建设的先进人物,毕节地委书记朱生亮同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居安思危,心系长城,情洒武装。这是朱生亮同志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真实写照。乌蒙山区无不传颂着朱书记发扬党管武装优良传统,积极做好新时期党管武装工作,关心支持国防建设,为巩固和加强毕节地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挥重大作用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