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历史是一面镜子。考察历史上的登岛作战,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执登陆一方依托天然屏障,凭险据守,以点制面,占据江河地理优势,都没有攻不破的海上堡垒。凡取得登陆成功的,大都是在登陆时间、登陆地点或战术手段的运用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突然性。据有关资料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进行了规模不等的登陆作战约有600多次,绝大多数都达成了突然性。汉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进行的一百多次登岛作战,采取各种手段达成突然性登岛的就占半数以l。那么,未来我军实施登岛作战,是否还会象以往那样强调和依赖突然性呢?回答应该是肯定…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一面镜子。考察历史上的登岛作战,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抗登陆一方依托天然屏障,凭险据守,以点制面,占据江河地理优势,都没有攻不破的海上堡垒。凡取得登陆成功的,大都是在登陆时间、登陆地点或战术手段的运用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突然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抗登陆一方高技术武器装备数量不断增多,并且其快速反应能力、机动能力、信息战能力、防空能力不断加强,也将迫使登陆一方更加注重登岛的突然性。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一面镜子。考察历史上的登陆作战,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抗登陆一方如何依托天然屏障,凭险据守,以点制面,占据江河地理优势,也很难有攻不破的海上堡垒。凡取得登陆成功的,大都是在登陆时间,登陆地点或战术手段的运用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突然性。据有关资料统计,二战期间,共进行了规模不等的登陆作战600多次,绝大多数都达成了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重要登陆战役后勤保障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次重要登陆战役后勤保障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反映了现代条件下登陆作战后勤保障的一般规律,对于我军未来作战,尤其是渡海登岛作战的后勤保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充分的战前准备是登陆作战后勤保障成功的前提   剖析历史上重要的登陆战役,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登陆战役,可以发现一条重要的规律:凡是成功的登陆战役,都是在战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充分的后勤准备;而一些失利的战役,都或多或少地与后勤准备不足或缺乏准备有关。   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由于准备充分导…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底战役中,美军精锐的101空降师的任务,是在登陆地区的后方实施空降作战。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空降拟于夜间进行。但夜间进行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并非易事,特别是部队着陆后,人生地不熟,许多地方还有德军驻守,空降部队收拢装备和  相似文献   

7.
张齐新 《国防科技》2000,21(2):68-69
对垂直登陆行动实施烟幕保障,是隐蔽作战企图,减少敌防空火力对己方空中行动的威胁,顺利达成立体登陆目的的重要作战保障行动之一。在高技术条件下,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垂直登陆烟幕保障,最近推出许多新招。 一、迷点 迷点是指将一系列规模不大,互相可不连接的烟幕投放在敌方防御阵地上,形成不规则星点状的烟幕遮蔽区。其目的是迷盲敌防御阵地上可能观察到直升机航道和机降场位置的那些观察所,达成己方垂直登陆的突然性。 垂直登陆时,直升机通常采用超低空掠地海飞行,这样虽然可躲过敌方警戒雷达的侦察,却不能避过敌防御阵地上的目…  相似文献   

8.
渡海登岛作战是我军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主要作战方式。在这场诸兵种参与,陆、海、空立体进行的战争中,搞好军需保障,确保“筹得足、供得上、用得好”,是“渡得过、登得上、站得稳”的重要保证,是“打得赢”的前提条件。如何根据渡海登岛作战军需保障特点,做好军需保障准备工作,值得军需工作者思考。一、渡海登岛作战军需保障的特点要求第一,军需保障物质需求量大。联合登岛作战是一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但“局部”是相对于历史上攻  相似文献   

9.
程友敏  谢均球 《国防》2002,(6):50-51
登陆战役运用民船是我军的传统做法,从金门登岛作战,到解放舟山群岛;从海南岛登岛战役,到一江山岛登陆战斗,每次都动用了大量民船。可以预测,我军在未来的登陆战役中仍然需要征集民船。因此,在当前军事斗争准备中,应高度重视对民船输送登陆部队海上航渡问题的研究,着力探索解决在航渡过程中遇到的速度难掌握、队形难保持、控制难协调、防卫难保障等问题,以提高运用民船输送登陆部队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江山岛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史上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次三军联合作战。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在战斗发起之前和战斗过程中,有效地夺取和掌握了战区制空权,对蒋军盘踞的一江山、大陈、披山等岛屿实施了多次航空侦察和轰炸,支援和掩护了解放军登陆兵和舰艇部队的战斗行动,为登岛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鉴于此次作战在人民解放军战史中的特殊地位,研究这段历史,分析此次作战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前和今后人民军队空中力量的建设和作战使用,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一、战役背景一江山岛位于浙江省台州湾椒江口外,上大陈岛的北面,为上…  相似文献   

11.
渡海登岛作战是我军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本文就渡海登岛作战后勤建设问题谈几点认识。一、渡海登岛作战是在特定的地域内进行,登岛保障是后勤保障最突出的问题,后勤建设必须针对海岸、季风、潮汐和泥滩等自然特点统筹规划我军渡海登岛主要方向的海岸长约千余公里,通向海岸的大部分地区覆盖着纵深3—8公里的浅泥滩,适于常规登陆的地区十分有限,后勤保障展开受限。尤其是渡海海峡的潮汐变化很大,后勤展开就更是难上加难。同时海峡的海况十分恶劣,在两个季风期内,海风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舰船,尤其是吨位较小的船只渡海将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另一海岸不仅距我距离较远,且海  相似文献   

12.
黄涛  徐国强 《国防科技》2003,(11):62-64
一些观点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战场日趋“透明”,欲达成作战的突然性似乎一厢情愿。事实上,信息化条件下敌对双方的对抗更加激烈,战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双方的作战准备永远达不到无懈可击的程度,存在着被对方利用的“间隙”、“死角”,必被高明一方所利用而达成作战突然性。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东闽、浙沿海有两次激烈的渡海攻占敌岛的战斗,这就是金门岛战斗和登步岛战斗.金门岛进攻作战,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8军和第29军各一部登陆金门岛,与国民党军3万余人激战两昼夜,两批登岛部队3个半团9086人,因后援不继,全部覆没.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条件下的登岛战役防化障碍具有任务艰巨,保障困难,组织指挥、协同复杂等新特点。高技术条件下登岛战役作战目的的坚决性,作战手段的进攻性,作战保障的独立性,作战行动的连续性和快速性,对防化保障的快速性、有效性、可靠性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贵在不意     
1950年9月15日,侵朝美军根据麦克阿瑟的决策,在仁川登陆成功,使战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在这之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人都坚决反对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的主张。他们认为:仁川的地形和水文条件都不适合登陆作战,由于受潮汐的影响,物资器材难以在短暂的两小时以内全部上陆,仁川港的入口处有海拔105米高的月尾岛扼守,更增加了登陆作战的困难。麦克阿瑟则认为,上述不能在仁川登陆的论据,正是取得奇袭效果的理由所在。因为对方的司令官一定没有料想到我们竟会进行如此鲁莽的作战,因而容易达成突然性。仁川至汉城是朝鲜人民军防御的薄弱部位,可以攻其不备;仁川地处朝鲜西海岸中部,突然在此登陆可拦腰切断人民军的后勤补给线及退路,策应第8集团军夹击人民军,有利于挽回颓势。战场上,确有按照用兵的常规打胜仗的,但高明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下,传统的渡海登陆(岛)作战向着多战场空间覆盖、多作战领域重叠、多军种部队联合的方向演变。在这种新形势下,无人机蜂群的加入,为联合渡海登陆(岛)作战增加了新鲜的多元化作战方式,也为战争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本文分析了渡海登陆(岛)作战的重难点,从无人机蜂群特点优势和应用前景入手,研究无人机蜂群对联合渡海登陆(岛)作战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登岛作战中核化环境的基础上,对我军在登岛作战中防化保障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化保障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研究探讨登岛战役中先期作战,登陆作战,岛上作战3个作战阶段的烟幕保障的内容,目标,方式方法,兵力装置运用原则及注意事项,为我军在未来登岛作战中运用烟幕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台独分子为达成以拖待变、以武拒统之目的,不断调整武器装备结构。特别是近年来,台军以海、空军优先发展显得特别明显,采取买、租、造的办法,大量增加武器装备,改造武器装备的性能,着力提高防空、制海、反封锁和抗登陆能力。但其武器装备和发展思路也有很多的弱点,了解台军武器装备现状,对粉碎台独美梦,跨海登岛作战,实现祖国统一,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基于预案辅助决策的无人机登岛作战过程模拟,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无人机编队如何根据所处作战态势的变化,以及自身的当前状态来自主推理或修正,判断下一步所要采取的动作,以此达到自主决策的目的。立足于OODA环作战理论,通过对LR有限状态机进行适当改进,对无人机登岛作战实现了基于预案规则的行为过程建模,分析了无人机登岛作战行为模型的各个状态及触发事件与不同状态之间转换的关系,为登岛作战中无人机编队自主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