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纵观人类战争的现代史。凡国家间的全面战争一般都从边境上打起,这是战争通则。要么先空战,要么先海战,要么先在边境上陆战,或者是海陆空三军一起开始打,开战就是大规模战役,就是全面入侵,但都是从边境开始。唯独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一个例外,直到日本铁蹄踏入中国6年之后,日军打到今天的北京郊外了,才开始全面战争。显然,卢沟桥之战不是当年中日军队之间的第一仗。它前面有长城抗战,之后有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之前,日军已经在中国打了6年了。早在1931年9月18日,日军就打了沈阳的北大营,结果,没有全面打起来。后来,日军把东北全占了,结果,也没全面打起来。  相似文献   

2.
一、战争与战争伦理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了战争,这一观点已被中西方的多数学者所接受。在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吕氏春秋》中,也有这样的论述:“兵之所自来者上矣,与始有民俱……”不唯如此,该书当中还较具体地描述了远古时候的战争场景:“黄、炎故用水、火矣,共工氏周次作难矣,五帝故与争矣……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可见,在很早的时候,人类就已经“剥林木以战”了。无疑,“剥林木以战”正是人类战争的滥觞。西方学者西奥多·罗普也指出,早在人类有史以前,就有成批的人使用狩…  相似文献   

3.
我国夏、商两朝及西周初年,曾发生过几次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战争,这就是夏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商汤伐夏桀的鸣条之战,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和周公平定管、蔡、武庚叛乱的东征之役。这几次战争发动者的命令和有关言论,经后世史官之手以“誓”、“诰”的形式载录于《尚书》之中,分别名为《甘誓》、《汤誓》、《牧誓》、《大诰》和《费誓》。这五篇文献,以其对战争命令和战争言论的专题记载,为研究上古时代的战争动员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4.
1969年3月17日,入侵珍宝岛的苏军在与中国军队的激战中,一辆T-62中型坦克触发冰面上的反坦克地雷被毁。出于政治和军事的双重目的,此后中国军队与苏军反复争夺这辆坦克,分别惊动了周恩来和勃列日涅夫。最终,在中国北海舰队潜水员参战的情况下,中方取得了这场争夺战的胜利。自此,"珍宝岛事件"令T-62成为我国家喻户晓、最具知名度的"苏联坦克"。对其设计理念进行一番解读也就成了一件令人感兴趣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西藏人民的第二次抗英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 《军事历史》2003,(3):60-64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是藏历木龙年,西藏人民称该年第二次抗击英军入侵之战为“木龙年之战”。这次抗英,较之1888年(土鼠年)的抗英战争规模更大,斗争更加惨烈,战争结果对全国,特别是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也更大。一、战争起因1888年西藏人民第一次抗英战争失败后,清廷被迫与英国于1890年签订将锡金断送给英印的《加尔各答条约》,没有征求过十三世达赖和噶厦(西藏地方政府)的意见,因而达赖、噶厦和西藏人民普遍反对这一强加给他们的不平等条约。锡金(原本属于西藏的藩属)的沦丧和英国对西藏的虎视眈眈,引起西藏人民的极大愤慨…  相似文献   

6.
珍宝岛事件是一场给中苏两国乃至世界带来深刻影响的中苏边境武装冲突。《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以下简称《剑桥》)的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上对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特别是对珍宝岛事件进行了评述。由于作者受资料所限,也因其观察问题的立场方法不同人剑桥》所阐述的某些结论和观点为我们所不能苟同。本文拟分四个方面就《剑桥》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部分略作评述。(一)珍宝岛事件的原因对于珍宝岛事件的原因,《剑桥》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从“中国的地方局势;中国首都的政治斗争;外交方面的动机”①三个方面进行分…  相似文献   

7.
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杨杰在《国防新论》中写道:"一个国家的强弱,是根据全国人力、物力、文化力的总和来决定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武力之战,也是两国的"文化力"之战。武力之战让我们看到的是舰船、大炮和热血,"文化力"之战则让我们感受到思想、观念和灵魂的力量。"文化力"不足,散而不聚焉能不败在战争中,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局部战争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战争的高技术性,即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及与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由具有较高文化知识与技术水平的人所驾驭;其次是战争的局部性,即战争目的有限、投入兵力有限、作战范围有限、作战时间有限。1982年以来,世界上接连爆发了英阿马岛之战、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国  相似文献   

9.
<正>雅克萨之战是清康熙年间中国军民为抵御沙俄入侵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而进行的重大战役。战后清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两国的东段边境,在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属于中国的领土。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中国东北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各族人民的生活安宁,是中国早期反侵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清军在雅克萨之战中取得胜利,但这场胜利并未能展现清军的强大军事实力。  相似文献   

10.
“打一仗进一步”是美国历史的真实写照,以战争或军事手段确保获取更多的国家利益是美国战略的核心。当今世界,一提起战争,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不是惟恐避之不及。惟有美国不然。有专家统计,美国建国200多年来,参与战争和对外军事干预已达200多次。从1945年到1990年,美国对外较大规模战争或军事干预共有124次,年均约2.8次;从1991年到2003年,美国进行了40多次海外战争或军事干预,年均约4次。如果要从1989年算起,美国已经打了8仗,平均一年半打一仗:1989年入侵巴拿马,1991年发动海湾战争,1992年出兵索马里,1994年出兵海地,1995年轰炸波斯尼亚,1999…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陆军在中国一直保持4个军、17个常备师团的编制,1937年7月以后为了对我国进行全面入侵,又新成立了7个师团。此后,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日本陆军师团的数量也不断增加。经统计,从1931年至1945年,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陆军师团共有102个(内含3个坦克师团、3个飞行师团),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特组织了这组《侵华日军各师团全曝光》的系列文章,忆日寇铁蹄,记民族危亡,奋强国之心,振文明之邦。 --编者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军事战争小说的经典之作,它深受《孙子兵法》的影响。文章以赤壁之战、智取荆州、彝陵之战为窗口,以期窥探《三国演义》中所体现的《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13.
生日金版     
生在三月形象特使:钱明生日“涛涛的乌苏里江,英雄的珍宝岛.巍巍的完达山冲云霄,北国风光无限好,边防战士斗志高……”,每次唱起这首《珍宝岛之歌》我便挺起胸膛,豪情满怀。我自豪我是珍宝岛的一兵,在我生日之际,我想对家乡的父母说一句,祝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在这儿挺好的,你们不要牵挂。特使档案爱好:听音乐、弹吉他  相似文献   

14.
《史记》又名《太史公书》,位列中国正史"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国西汉时期史学大师司马迁的巨著.司马迁通过对历史的演绎,对战争问题的卓见,鲜明主张重战、慎战、善战,也可算是隐形的兵家.所以,《史记》一出,遂被视同兵书,严禁传播.直到西汉末年,东平王刘宇上疏朝廷,求赐《史记》、诸子,成帝征询大臣王凤意见,王凤还成功谏阻:"《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诸侯王家."唐朝玄宗时期,吐蕃遣使求赐文籍四种,名臣于休烈上疏反对,并以《史记》不入诸侯王家为例: "昔东平王入朝求《史记》、诸子,汉帝不与.盖以《史记》多兵谋,诸子杂诡术."  相似文献   

15.
习主席指出,“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必须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强调“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虽然现阶段我国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的战争可能性不大,但因外部因素引发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能低估。政治工作作为我军的“生命线”,在做好应对强敌军事斗争准备过程中,必须将政治工作摆在强军兴军首位,为部队在执行军事斗争任务中讲政治、讲策略、讲方法,正确领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习主席决策部署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6.
决策之于战争,是最核心、最精彩、最活跃的内容,是战争史研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广大读者最希望了解的东西。但是,迄今为止,专门从决策角度反映朝鲜战争的史著我们见得还不多。读完齐德学所著《朝鲜战争决策内幕》(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觉得作者在这一方面作了一个有益的尝试。该书包括《引言》和11章共24万字。原志愿军司令员杨得志为该书题词:“学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加强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原志愿军副参谋长王政柱为该书作《序》。众所周知,中国人民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帝国主义者所强加的,是被迫进行的。该书在前两章中告诉读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深知和平赢得之不易,饱尝战患之苦的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和平,全国上下开始致力于医治长期战争遗留的创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在《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写道:“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此话不为夸张。同样,研究近代战争,尤其是十九世纪后三十年的对外交涉和战争,都离不开李鸿章。作为近代中外战争中方关键人物之一的李鸿章,他是清政府国防战略的主要制定者。本文仅就其守势战略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任力 《军事历史》2006,(7):50-51
"谋攻"意为谋划攻战.本篇主要论述谋划攻战的策略,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和"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即根据敌我数量对比选择不同战法的作战指导思想,主张"将能而君不御",赋予前方将领充分的指挥权,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战争规律.本篇是《孙子兵法》中的名篇,占有重要地位,不但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对军事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也有启示意义,值得反复阅读,仔细揣摩.本篇的思想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从“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到“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1936年12月,在红军大学讲演《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毛泽东扼要回顾了红军作战原则的形成过程:我们的战争是从一九二七年秋天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经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失败了,秋收起义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的部队,也打了几个败仗,转移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  相似文献   

20.
1943年1月9日,日汪共同导演了一幕汪伪政府对美、英等国“宣战”,参加“大东亚战争”的闹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写下了滑稽而可笑的一页。此举是由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和汪精卫共同密谋决定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府并没有马上提出‘惨战”问题。12月17日,汪伪政府发表《对大东亚战争之声明》,猛烈抨击英美“包藏祸心’,“变本加厉”,“始有日本与英美间之战争”,强调中国之安危与东亚之安危为不可分,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则是与日本“同甘共苦”①,并在各种场合反复宣传。当日军进占上海租界时,汪伪上海市政府曾据此制定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