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姜蒙  周常乐 《兵团建设》2012,(14):23-24
正7月13日,记者来到农五师八十四团色素菊花加工厂。采访的对象叫董军,32岁,是加工厂的车间主任。高大的身材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干活的好把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7月,农七师一三七团阿吾斯奇牧场党总支书记、教导员项瑞芝和农五师八十四团七连职工王萍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本期特刊登他们的先进事迹,以飨读者站在一座老旧的哨塔之上,农七师一三七团阿吾斯奇牧场就尽收眼底了。绿毯一般的草原上,镶嵌了几十栋新盖的红顶砖房。和记者一起欣赏着阿吾斯奇的是牧  相似文献   

3.
农五师八十四团五连职工李俊超2002年秋天终于舒了一口气,70亩加工番茄、40亩制种玉米加上40亩小麦均喜获丰收.年终兑现时,他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不但还清了2001年2万多元的欠账,自家还有5万多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4.
他患有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等诸多顽疾他知道自己离不开牧区,他要用生命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初秋的傍晚,晚霞绮丽,苍穹拉下最后一道幕帘。农五师八十四团畜牧服务中心主任张宝玉,从赛里木湖夏牧场坐了3个多小时的汽车赶到家时,已是筋疲力尽。当他想到139户转场的少数  相似文献   

5.
王丹  刘松峰 《国防》2013,(4):58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歌声响彻云霄,燕赵大地回春。为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伟大号召50周年,河北省军区提出,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推动学雷锋活动"的部署,叫响"学习雷锋好榜样,驻冀官兵当先锋"口号。河北省是"双拥共建"发源地,驻冀部队有光荣的学雷锋传统。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时,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省军区现役和预备役人员始终冲锋陷阵、攻坚克难。去年抗洪抢险,省军区抽调精兵强将组建"抗洪突击队"、"党员抢险队",  相似文献   

6.
《解放军生活》2012,(12):42-43
"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在这个学习雷锋常态化的时代,在这个生活富足的社会,艰苦奋斗究竟该如何定义?勤俭节约和合理消费的临界点究竟在哪里?随着军人待遇的不断提高,手中的钱  相似文献   

7.
《兵团建设》2005,(3):11-12
1963年,年仅17岁的我从河南来到农五师八十四团当了一名牧工,至今已经在兵团工作生活了40多年。在改革开放以前的20多年中,我与许多农牧工一样,虽然吃了很多苦,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没有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8.
绿色情结     
正7月25日,笔者跟随卢明锡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林场,抚摸着一颗颗大树,老人有些伤感地说:"我和这些树生活了一辈子了,现在退休了还是会常常想念它们。"卢明锡在农五师九○团呼苏木图老风口100多亩的盐碱滩上,种了20多年的树,在他用执著与汗水实现心中的"绿色庄园梦"的路上,曾收获过"全国绿化先进个人"的至高荣誉,30多次被自治区、兵团、师、团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植树造林先进个人",2006年卢明锡还带着儿子卢宝峰一起捧回了中国绿化大奖。  相似文献   

9.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2,(10):5
正良师益友十二年农五师八十四团周常乐第一次读到《兵团建设》是在2000年从老家刚落户到兵团的时候。如今,伴随着这本杂志我已经走过了12年。我的成长与《兵团建设》可谓是息息相关。翻开自己往年的稿件剪贴本,第一页就是在《兵团建设》2001年第9期发表的标题新闻,虽然  相似文献   

10.
正每次巡逻到界碑时,捷尔塔总要将界碑擦拭一遍,他说这是他神圣的职责时间:10月2日。地点:农五师八十四团乌图布拉格沟夫妻民兵哨所。人物:蒙古族护边员捷尔塔和他的妻子、女儿。关键词:神圣使命。场景一:一大早,哨所背后的阿拉套山还没苏醒,边境护边员捷尔塔就起床忙碌起来。他今天要干的事很多。——今天是"双节"黄金周的第三天,地处边境的乌图布拉格沟的风景是  相似文献   

11.
连队职工到团部住楼房的多了,学校的课桌都换成新的了……这一件件、一桩桩"小事",被农五师八十四团党委做得有声有色,让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2011年,八十四团顺利完成团部小城镇建设修编工作,职工危旧住房改造、保障性住房政策得到落实,团部职工住宅楼面积达到4.8万平方米,年均增长28%。说起该团党委做的实事,居住在团部的王莲风感触很深,她近日说,团场补贴了4万元,她自己只付了6万元就搬进了一套69平方米的楼房。"今年,团里投  相似文献   

12.
这两天,89岁的阿不力孜老人经常到农五师八十六团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工地上看看。"党的政策好得很,湖北人民好得很,老汉我也能住上楼房了。"看着正在建设中的楼房,阿不力孜老人笑呵呵地说。该工程是为八十六团四连和五连的近1000户少数民族职工盖的新楼房。  相似文献   

13.
秦维岳从北京娶回了个老伴!今年67岁的秦维岳是农五师八十一团房建连的退休职工,他的新娘子洪杰是北京人。2006年5月两人成亲后,团部的马路上经常出现两位老人骑三轮车“观光”的身影。他们夫唱妇随、幸福恩爱的生活让人好不羡慕。  相似文献   

14.
刊中报苑     
在农五师八十一团,有一个被人们叫得很响的名字——"土地王"。他就是该团36岁的青年农工王坤。从1995年开始,王坤在农五师八十一团承包荒地,从当年的800亩发展到1997年的3100多亩。他会管理、懂技术、能吃苦,3年累计向团场交售籽棉320吨,甜菜9600吨,小麦408吨,创产值496万元,个人收入上百万元。1998年,经过竞聘,王坤向团里上交27万元,租赁承包了累计亏损300多万元的11连,成为团场第一个租赁承包一个连队的人。去年,王坤的步子迈得更大。他以46万元的总标数,承包了八十一团3个连队的16800亩土地,组建了该团首家开发农场,在他农场打工的人达400多人,,大多是王坤从安徽农村接来的。是年,王坤的农  相似文献   

15.
王海明 《国防》2014,(6):7-7
正乔安山是雷锋的亲密战友,今年已74岁。日前,他来到山西省文水县,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并与"小贾爱心接力团"共缅英烈事迹。55年前即1959年,乔安山和雷锋都在鞍钢工作并相识。1960年两人同时入伍,雷锋是乔安山的班长,  相似文献   

16.
李晓军 《兵团建设》2005,(10):43-43
农五师八十四团地处博乐市以北阿拉套山南坡,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多民族边境团场.近年来,该团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狠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选准切入点,运用好载体,结合本团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评选的内容,走在了全兵团的前列.据了解,八十四团居民总户数2597户,其中农牧连队职工户数1857户,有1558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有50户职工家庭被评为“最佳星级文明户”。  相似文献   

17.
历史,有时会那么巧合。37年前,河南省邓州市560多名新战士,入伍来到沈阳军区某工程兵团。他们和雷锋生活在一个团队。有的和雷锋分在一个连,住在一张大通铺上;有的和雷锋一起担任校外辅导员;有的与雷锋同台演节目;有的和雷锋一起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他们都听过雷锋的报告,许多战友还坐过雷锋的车。雷锋不幸遇难时,有的还亲自参加抢救。雷锋虽然离开了他们,但雷锋精神给他们的心灵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以后的生活中,是雷锋精神一直激励着他们走下来,一走就是35年。沧桑岁月,春秋寒署,他们始终象雷锋那样工作、生活。后来,他  相似文献   

18.
<正>"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为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3月6日上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团委组织团员青年,在白银市康复医院门口开展"学雷锋志愿者便民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9.
连日来,辽宁省瓦房店市入武部抽调机关干部下到基层55个编兵单位,分片组织全市6.6万民兵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两首学雷锋歌曲,激发了广大青年民兵学雷锋、树新风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马仔有与"父亲"有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姓氏,却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人间大爱在农五师八十一团有一对异姓"父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父亲"叫杨勇,一个孤独的汉族老人,"儿子"叫马仔有一个善良的回族青年。在杨勇感到最绝望的时候,马仔有给了他一个家。月3日,笔者来到了这对"父子"家中,听他们讲述这段异姓"父子"的感人往事。2007年12月的一天,杨勇拉着木板车艰难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他抬起头只觉一阵晕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