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山西省兴县蔡家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它位于晋西高原,吕梁山西麓,蔚汾河北岸,包括山西省同蒲铁路以西的大部,原绥远省黄河以东及平绥铁路以北的广大地区,南北纵长2000余里,东西横宽500余里。而且是华北、华中、华南各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联系的枢纽和惟一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遵照党中央的指示,贺龙同志于1937年9月,与关向应同志一起,率领120师8000余人挺进晋西北抗日前线。贺龙率120师到达晋西北后,  相似文献   

2.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向冀鲁豫平原发展的战略基地,它东起平汉路,与冀鲁豫区衔接,西抵同蒲路,西北面与晋绥区相连,北至正太路,与晋察冀区相邻,南迄黄河,包括晋东南、冀西、冀南黄河北之豫北部分地区。作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主要组成部分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是晋冀豫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第129师、第115师344旅以及山西抗日决死队第1、第3纵队,遵照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部署、战略方针,在八路军总部的统一指挥下,在同日伪军反复激烈的较量中,共同开辟和创建起来的。本文…  相似文献   

3.
1944年4月,毛泽东从中国敌后抗日战争形势发展出发,决定派兵深入中原腹地,开辟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同年9月,第1支八路军支队挺进豫西,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控制了北临黄河,西接潼关,东连平汉路,南靠伏牛山20000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拥有300余万人口;建立有6个行政专署和新安虎地、宜阳、登封等26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八路军正规部队发展到近万人,地方独立团武装发展到8000人,民兵武装发展到7000余人①。根据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4.
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江苏淮海、盐早地区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敌后19块根据地之一。1945年夏季,苏北抗日根据地,北达陇海路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相联,南至宝应、盐城一线,与苏中抗日根据地相依靠,西临运河,与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河,有2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整个区域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苏北抗日根据地由于地扼华中、华北联系的枢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是华中敌后抗日…  相似文献   

5.
坂田太郎认输记吴基林1940年12月,占领海南岛的日军最高司令官伍贺中将率日、伪军1万多人,向琼(山)文(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扫荡”,企图将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包围压缩在狭窄的根据地内加以消灭。就在这时,中共中央派抗日军政大学第3分校教育长...  相似文献   

6.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华北华南联系之枢纽”,①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毛泽东称“华中为我最重要的生命线。”②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是在1938年春新四军组建集中特别是在徐州失陷前后就明确提出来了。是年11月6日结束的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判了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路线,确定“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中”③的战略方针。根据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和部署,八路军在创建、发展和巩固晋绥、晋察冀、晋冀豫。冀鲁豫、山东几大块抗日根据地的同时,为贯彻党的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7.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它东濒黄海、东海,西至汉水及武当山脉,南迄浙赣线,北抵陇海铁路,处于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抗日战争时期,华中地区建立了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皖江、浙东、湘鄂赣、鄂豫皖等抗日根据地,统称华中抗日根据地,面积25.3万平方公里,人口3420余万,并有147个县和40余座城市。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八年抗战中,共对日伪军作战24602次,歼灭日伪军448410人。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时,华中地区的主力部队新四军发展到刀…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华南敌后武装斗争,逐步建立了以东江和琼崖为中心的华南抗日根据地。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相比,华南抗日根据地较为分散,力量亦较有限,故而中国共产党一直寻机发展华南,以壮大区域武装力量。1944年1月,日军中国派遣军发布“一号作战”的命令,“乃企图开拓大陆交通线,以保持中南半岛之陆上联络”。[1]按照“一号作战”的计划,时驻广东的日军第23军将分三期执行“北进作战”“西进作战”“打通粤汉路南线及赣州作战”。[2]“一号作战”期间,日军主力尽数集中于前线作战,客观上形成广大敌后沦陷区兵力空虚的局面。所以,中共中央敏锐地意识到广东广泛开展武装斗争契机的出现,初步设想了“发展华南”战略。据日军第23军规划,在“西进作战”之前,需要“扫荡”广东境内的抗日力量,由此造成西江、粤中、南路[3]等地区大部沦陷。随着桂柳会战的酝酿与爆发,广东地区的国民党部分军队与日军主力相继进入广西战场。中共中央在提出“向北发展”以建立五岭抗日根据地的同时,亦重视发动西江、粤中、南路方向的敌后武装斗争,要求广东...  相似文献   

9.
早晨,忻州大地冰封雪盖,寒风凛冽。然而,刊授教育的春风早已给这里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忻州地区曾是我军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的发祥地,又一度是晋绥根据地的中心腹地。如今,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人民居安不忘思危,致富不忘保国。1989年全区订阅《中国民兵》15371份,《华北民兵》8800份,  相似文献   

10.
在祖国的北疆驻守着一支威名赫赫的英雄团队。她就是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团”荣誉称号的沈阳军区某部红军团。该团前身诞生于方志敏同志领导的弋阳、横峰起义,参加了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在红军主力长征前担负了抗日先遣队任务,坚持了浙南、闽西南和闽南地区的三年游击战争;参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江(宁)当(涂)溧(水)高(淳)抗日游击根据地、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黄桥决战、苏中反“清乡”、车桥战役、浙西三次反顽战役;解放战争中的高邮战役、苏中七战七捷、鲁南战役、莱芜战…  相似文献   

11.
八年抗战的艰难岁月里,八路军第120师广大指战员,在贺龙、关向应、肖克等领导同志的组织指挥下,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和政策、策略,坚持统一战线,紧紧依靠各阶层人民群众,英勇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创建和发展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20师的战斗历程作为八路军历史的光辉一页,有必要加以回忆并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2.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在八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结束后的1945年11月,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于民兵扩大到90多万人,形成了以张家口为中心的晋、察、冀、绥、热、辽纵横数千里,人口达4000万的战略基地”①,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②;“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  相似文献   

13.
正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和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由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旧址管理处联合举办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历史图片展》,于2017年12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这次展览共分"序篇""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创立""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抗日根据地的艰难坚持""抗日根据地的再度发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附录"七个部分,用近600幅珍贵的历史图片,首次在山东境外展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卓绝而又灿烂辉煌的斗争历史,体现了山东  相似文献   

14.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和战略方针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因其成绩卓越、经验丰富,曾被毛泽东赞誉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①,“华北抗战的堡垒”,其经验“足以成为各地如何唤起民众以密切配合抗战的模范”。是“沦陷区民众抗日斗争的导标”③。8年抗战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歼灭日伪军30多万人。随着对敌斗争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的1945年11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野战军和地方军发展到32万多人,基干民兵扩大到9…  相似文献   

15.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山东军民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努力,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连接华北与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枢纽.作为全国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八路军第115师发挥了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43年初至1945年8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也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恢复、再发展,华北抗日军民对敌展开大规模攻势作战,直至全面反攻,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时期。这时,邓小平担任第129师政委、中共太行分局书记,1943年10月又任中共北方局代理书记。他就如何巩固抗日根据地问题,总结出了一个重要思想:掌握抗日根据地建设规律,巩固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隐蔽地积蓄革命力量,准备胜利反攻。据此,邓小平和刘伯承(1943年9月赴延安)领导晋察冀边区军民,对敌展开了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斗争,为实现全面反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各抗日根据地的发展状况及未来作战对象的变化,着眼于全国斗争局势的需要,适时确立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调整了战略部署。这一战略方针的制定与实施,不仅保存了人民军队的有生力量,加强了华北、华东解放区的基本阵地,而且在东北建立了强大的力量和巩固的根据地,这对最终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威震冀中的齐会战斗郭之昀1939年1月25日,八路军第120师主力部队进抵冀中抗日根据地。这是中共中央为加强战区敌后工作的领导,巩固冀中根据地,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4月20日,驻沧县之日军第27师团第3联队乘50多辆汽车进犯河间县城。22日,日军吉田...  相似文献   

19.
筑先抗日游击纵队(简称筑先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范筑先将军的名字命名的一支抗日武装。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它广泛地活跃在冀南、鲁西北地区,巩固了以冠县、馆陶、邱县为中心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为后来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红一方面军1936年春的东征,巩固和发展了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推动中共和红军"北上抗日"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征山西的决策,以打通抗日路线为至高目标,在其行动过程中独立自主地确定了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的策略转变,有力促进了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在东征的直接作用下,中共与晋绥当局阎锡山建立了有固定活动区域和共同统一战线组织的密切合作关系,为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3个师在山西全面展开和迅速壮大,以及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能够以山西为战略支点深入华北敌后开辟多个抗日根据地,创造了基本的前提条件。东征是中共实现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战略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