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兵团建设》2011,(19):12
农四师68团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团场,团场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万余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棉花、小麦等。近年来,68团不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虚"功"实"做,有效推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连队每月召开一次职工大会制度。68团各连队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职工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们以前的体制运行中,政府大包大揽,与市场脱轨,生产效益不能最大化,约束了团场的发展。同时团场职工个人承包面积大,职均收入高,职工过度依赖农业,经济发展缺乏多元性,严重影响经济结构。改革后,团机关和企业相分离,企业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生产力被激发,职工更有积极性。"十三师红星一场农业公司副总经理王彦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兵团各团场从外省区大量引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团场农业一线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仅农八师一三四团每年来团场承包土地的外来劳务工达三千多人,占全团农业劳力的64%,季节性临时用工高峰时达五千余人。这些劳务工的引进大大缓解和弥补了团场农业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他们在获取报酬、劳动致富的同时,为团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也为团场建设增加了新的后备力量。新时期团场的中心工作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问题是调动职工和外来劳务工的积极性。当  相似文献   

4.
有话直说     
《兵团建设》2012,(20):52
正车辆安全管理莫松懈"三秋"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时节。去年,某团一名职工驾驶无牌照拖拉机在拉运棉花时搭载拾花工,由于操作失误致使拾花工摔伤致残。近年来,受益于兵团、各师出台的好政策,团场职工挣钱后大都购买了农机具,但有个别职工觉得办牌照要花钱,还要年审,太麻烦,无照无证驾驶,往往侥幸变成了惨剧。  相似文献   

5.
党建荟萃     
农二师二十九团聘请林果专家给果农讲解果树高产技术。吕桂君摄九○团基层连队热心帮助拾花工创收农五师九○团各农业连队派出党员和管理人员详细了解从河南、甘肃、陕西来的拾花工的具体情况,向他们送去法律知识和团场有关保护他们的政策措施,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联系他们  相似文献   

6.
近日,一师七团六连职工杜明伟站在连队办公室里,面对着枣园承包合同,心里无法平静,久久写不下自己的名字。他抬起头对笔者说:"我的运气太差,悔不该当初承包这样一份烂地。"几年前,杜明伟还在团场加工厂里开夹包车,每年仅靠冬季装运棉包挣钱。微薄的收入让他有些不甘心。2011年,他利用团场调整产业结构,鼓励职工种植果园  相似文献   

7.
"新车买回来了,驾驶执照拿上了没有?"目前这句话已成了团场职工群众见面打招呼最热门的"口头禅"。近年来,随着职工收入的不断增加,购买私家车的职工越来越多,"有车无照"成了摆在"有车族"面前的一道难题。团场职工群众从事农业生产十分繁忙,抽不出时间考驾照。许多职工群众面对这一难题,不得不放弃买车的打  相似文献   

8.
为搞好兵团农牧团场"三讲"教育,根据兵团党委的整体部署,在师局院校开展"三讲"教育的同时,兵团"三讲"办派巡视组分赴部分团场,进行了团场"三讲"教育试点工作。这里刊登的两篇稿件,是根据兵团赴一四一团和二十三团巡视组开展试点工作的经验总结整理的,对即将全面铺开的团场"三讲"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四一团建于1958年,现有耕地8.4万亩,总人口11000多人,职工4600多人。80年代中后期,由于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大片土地被迫弃耕。至1988、1989年,一四一团的经济到了难以维持的状态。1988年,一四一团被兵团、农八师列为农业综合开发团场,1992年又被兵团、农八师列为扶贫团场。近几年来,一四一团党委狠抓政治思想工作,振奋精神,促经济发展,使团场的经济效益、职工生活及团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6年,一四一团党委被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兵团授予"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团场"、"八五基本脱贫先进单  相似文献   

10.
兵团农牧团场深入贯彻"1+3"文件精神,深化农业和农牧团场改革,要围绕"两个扩大"(扩大职工经营自主权、扩大基层民主)和"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来进行."两个扩大"是深化农业和农牧团场改革的核心,"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位于塔克拉玛干太沙漠东北边缘的农二师三十团40年前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一孔雀四场,它寄托了当年那些军垦战士对自己农场的几多憧憬、几多热望。直到1985年以后,这只孔雀才真正梳翎展羽,逐步形成了以棉花、水稻、香梨、鹿茸为支柱产品,种植业、园林业、畜牧业三足鼎立的产业结构。全团经济发展,社会稳定。1999年,三十团被农二师列为"科技示范团"创建团场。科技创新的大潮使绿洲万木更加郁郁葱葱,这只美丽的孔雀也展屏吐翠,尽显风采。建立配套机制推进科技创新三十团的职工几乎都知道,这里农业生产每前进一步都与科学技术分不开。70年代末,他们在水稻种植上推广了航空作业,水稻单产由213公斤提高到400公斤,团场扭亏为盈;80年代,引进推广了地膜植棉技术、化学除草技术,棉花单产打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期间兵团农业和农牧团场经济运行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师、团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九五"期间兵团农业和农牧团场经济运行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农业和农牧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九五"末,兵团农业增加值达到71.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7.4%,农业和团场实力进一步增强,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实施,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九五"期间农业和农牧团场经济是兵团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价格是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晴雨表",也是调节农业生产的直接经济杠杆。它关系到农牧团场的经济发展、职工的生活水平和发展农业的积极性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连续下滑,迫使农牧团场决策者和农业生产者不得不面对现实,调整农业发展思路,认真探索在农产品价格下滑情况下,团场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问题。农四师七十九团地处尼勒克县东部山区,全团现有人口5688人,其中少数民族2029人,职工1715人,民族职工376人;拥有耕地3万亩,天然草场34万亩。团场生产条件差,农产品竞争条件和能力弱。在农产品价格适度时,该团农产品基本可以销售完;当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特别是近两年,价格大幅下滑时,该团的农产品就出现严重滞销,经济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一条在非植棉区种植高效经济作物的有效途径,改变作物结构单一的历史,最大限度地发挥团场土壤、气候等资源优势,切实让职工增收、团场增效,今年,农十师一八五团建立了面积为500亩的优质马铃薯品种繁育基地,种植了7个不同品种的马铃薯,为2004年的作物结构调整打下基础。一八五团是一个以农为主的边境偏远贫困团场。由于交通、通讯等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建团几十年来,该团始终种植着小麦、油葵、玉米等传统作物。近几年由于市场价格滑坡,加之连年耕作造成的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增多、有害杂草滋生等情况,直接影响了职工的承包收入、生产积极性和职  相似文献   

15.
【现象】寒冷的冬天,皑皑的积雪,丝毫挡不住九师一六四团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热情。随着团场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一六四团住宅小区一个个建成,带动了团场三产的发展。"团场环境一天天变好,大家生活好了,住上了楼房,自己蒸馍的就少,种菜的也少了,开个手工馍店代卖菜准行。"四连职工贺建军和妻子韩彦玲看到了这个商机,自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冬季以来,家住三师四十四团二连的职工努丽古·库尔班忙完了棉花地里的活儿,在团部繁华地段开了一间小小的水果销售店,专门经营南方橘子、柚子、香蕉等,丰富团场职工"菜篮子"的同时,也为自己开辟了一条致富路。45岁的努丽古·库尔班,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她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很困难。但勤劳的努丽古·库尔班发现,如今团场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冬季对南方水果的需求量猛增,于是她萌发了开一家水果销售店的想法。说干就干,努丽古·库尔  相似文献   

17.
正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九师一七○团,"风吹沙砾跑,满地不长草",常年降雨量不足50毫米。近年来,就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沙棘树成为耀眼的"明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改善环境的"生态树"、职工增收的"摇钱树"、团场争种的"增效树",沙棘的种植为团场职工提供了多元增收的平台。一七○团林业管理站的职工黄开勇就是依靠种植沙  相似文献   

18.
每周星期一,对于农五师90团职工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职工的心里话、牢骚话都可以在团场的"说事室"里说;有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到"说事室"当面提出;遇到急事、难事,职工都可以在  相似文献   

19.
面对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机遇,地处中哈边境线上的七十五团掀起了"西部大开发,我们怎么干"的大讨论,通过集思广益,制定了"抓住机遇,夯实基础设施;调整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适应市场,引种优质小麦;发挥优势,开发旅游资源"的发展战略,以开拓奋进的姿态,迎接西部大开发。——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团场经济后劲。今年,该团抓住"边境形象工程"建设项目,积极做好教育、卫生、交通通讯、广播电视、供电饮水、职工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和小康连队建设步伐,逐步改善团场连队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了解决一线职工"半年闲"、富余劳动力上岗就业的问题,四师七十三团采取了多项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创新发展模式。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2012年三产比例调整为28:52:20,实施"退一进二还三"工程,让农业一线职工从一产就业退到二产、三产就业,转移农业大田富余劳动力。目前团场1666名富余劳动力在工业园区就业,增加了团场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