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到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在上海从事房地产工作已十几年的金亨述先生的"观博"感想,当记者问他在世博园里"看到了什么",他却"不着边际"地答曰:"中国人排队了。"对此,作为一名中国人,你作何感想?是不是在愤怒之余,还透着一丝无奈的苦涩?  相似文献   

2.
金蝉脱壳     
张旭  仲辉 《国防》2009,(11):69-70
金蝉,即夏天在树上叫的"知了"。它在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虫的壳,但形体却保持不变。将其作为一种计名,由来已久。如《幽闺记》言:"曾记得兵书上有个金蝉脱壳之计。"《西游记》第二十回:"却说那行者、八戒,赶那虎下山坡,只见那虎跑倒了,塌伏在崖前。行者举棒,尽力一打,转震得手疼。八戒复筑一耙,亦把耙齿迸起。原来是一张虎皮,盖着一块卧虎石。  相似文献   

3.
赵倡文 《中国民兵》2010,(10):60-61
与三位战士谈读书,使我生出许多感慨。第一位战士比较喜欢经典,他说这段时间正在读《道德经》,交谈中他总爱引用《道德经》中的句子,我问他知不知道何谓道、何谓德?他很茫然,听完我的解释,他讪讪道:"你读书也读得太仔细了吧!"第二位战士最近对《水浒》着了迷,他说自己已把《水浒》通读了两遍。听着他侃侃而谈,我问他通读了两遍,是否认得其中的每个字?他愣了一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格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这句话我一直深信不疑,但真正理解这句话,却是大山转业5年之后的事了,我为我当时只顾"打印象分"、"看第一面"的小市民看法而感到羞愧。大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不善言辞,偶尔说几句话也显得很笨拙,给人一种很憨的感觉。但他性格倔强,  相似文献   

5.
杨哲一  姜李 《中国民兵》2010,(12):28-29
源于电视连续剧《亮剑》,很多人了解并熟知了"亮剑"这个名词,特别是剧中主人公李云龙那句"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的台词更让无数官兵为之热血沸腾。其实,在带兵人的工作理念中,不妨也给基层官兵一个思想"亮剑"的机会。当然,这里所指的思想"亮剑"不是针对"敌手",而是在组织、领导面前敢于直陈观点,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6.
博您一笑     
张凤坡 《中国民兵》2010,(10):61-61
太含蓄8岁的侄女拿了一包锅巴在院子里吃得津津有味,隔壁家6岁的男孩在旁边眼巴巴看着,想吃又不好意思说,憋了好半天才开口问:"锅巴……脆不脆啊?"侄女拿起一片锅巴放进嘴里,嚼了一口,说:"你听听……"  相似文献   

7.
《菜根谭》里有一句名言:“文以拙进,道以拙成”。这句话讲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你不妨仔细察看一下周围的人,凡是成功了的人,大都是一些比较笨拙的人。华人首富李嘉诚其实就是一个很笨拙的人。有记者采访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你父亲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他回答道:“父亲并没有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是教我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他告诉我,与人合作,如果你可以拿七分赢利,八分赢利,那你只拿六分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8.
丁玉宝 《政工学刊》2011,(10):73-73
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之间也有相关对话。李世民对大臣说:"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  相似文献   

9.
《环球军事》2011,(8):8-9
10年了!当时光静静流逝之时,我们也许感觉不到时光的存在;然而摹然回首,才知道什么叫“时光如水’,才知道什么叫“白驹过隙”。静处一隅,翻看着一本本杂志,心中别有一番滋味,不由得想起了一句古话:“吾家有女初长成”。  相似文献   

10.
许争峥 《国防》2013,(12):76-76
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因其执导拍摄了《大白鲨》、《ET外星人》、《侏罗纪公园》等一系列打破票房纪录的科幻电影,被誉为电脑特效的宗师。一次,成龙和他洽谈拍片细节,要求大导演为其影片增加一些电脑特技,不料却遭拒绝,斯导告诉成龙:"你就是最棒的特技效果。"无独有偶,一向"重物轻人"的美军,对其"海湾战争报告"中过分夸大高技术兵器作用的不实之词进行了大篇幅的纠正,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甚至指出:  相似文献   

11.
"东方红,太阳升……"1970年4月24日,当人们耳熟能详的乐曲《东方红》第一次由太空中一颗星星清晰地演唱时,中国人被一种特殊的激情点燃了。人们奔走相告: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了!  相似文献   

12.
祖国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一句非常理性的解释:自己的国家。如果按照我们通常的回答:祖国就是与我们有血缘联系的一片土地以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句哲言,当你伸着一根指头指点别人的不是时,至少有三根指头恰恰指向自己。作为带兵干部,不能靠昂头放开嗓子吼,还要弯腰埋头干,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战士们的信服……戈壁滩头铺设光缆那件事,让我明白了这个浅显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领导干部应有"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威信,拉近与官兵的距离,增强对部队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少发"脾气",多积"底气"。脾气树不了威信,嗓门吼不住人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官脾气",只能拉开与官兵的距离。信服源于内心,底气足才能身板硬。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新词     
侯晓强 《兵团建设》2010,(12):56-56
不在"人事" 企业人事部的员工李某,最近被调到楼下的公关部。这天,他朋友打电话到原部门:"李某在吗?"李某同事回答:"他已经不在人事了。"朋友:"啊?他什么时候走的?""上礼拜。"朋友:"我都不知道……也没送他一程……"同事:"没关系啊,下去找他不就好了?"  相似文献   

16.
巴辰 《中国民兵》2010,(12):1-1
岁末临近,漫步城乡街头,但见大街小巷的墙壁上,贴满号召青年人报名参军的宣传标语,像"有志青年到部队去"啦,"参军报国,选择奉献"啦,"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啦等等。在众多标语口号中,人们看到最多也最有号召力的,便是这句:"好男儿,当兵去!"  相似文献   

17.
爸,儿在礁盘给您磕头了2010年5月2日,南沙,海风轻拂。永暑礁专业队电源勤务分队油机班班长赵作亮正在机房值班。突然,他接到妻子从千里之外打来的电话:"父亲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一记闷棍打在了赵作亮头上。他强忍内心的悲恸,简单安慰了几句妻子,放下电话又悄悄走上了值班岗位。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戏剧家,其戏剧作品历来为世人称道,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其戏剧创作观的研究始终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汤显祖的作品以及他的创作经历,笔者认为他在《复甘义麓》的信中,提到的"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八字更是简单明确地概括了其戏剧创作观。作为"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品。一部《牡丹亭》不仅奠定了汤显祖在明清戏曲史上无人可比的地位,同时也集中体现了汤显祖的戏剧创作理念。本文试以《牡丹亭》为例,论述汤显祖的戏剧创作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部跨类型小说,精彩的世情描写和高超的写实艺术使《绿野仙踪》在清中期的小说中独树一帜。它在人物塑造和结构技法上深受世情小说创作手法的影响,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塑造出众多的"正邪两赋"之人;而"草蛇灰线"法的运用,则让原本庞杂的内容有了潜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不是名言的名言,一时成了众多人议论的焦点,之所以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关键在于汪中求先生所写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发行,他把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容易忽略的一些“小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用一个个典型的案例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唤起人们对“小事”的关注。读了汪先生《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后,我并不是很赞同他的一些观点,特别是他在本书的前言部分说:“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可我们中国企业为什么会有“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