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我是兵团第三代,身为一名兵团人,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在基层连队从事政工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爱上了《当代兵团》。其中,我最喜欢"屯垦史话"栏目,它以真实的故事,赞颂了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并且我还经常把里面的文章读给爷爷奶奶听,他们说:"这些文章写的就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珍贵的回忆"。如今,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我退休在家无事可做,"清闲"的生活让我感到很困惑。一次,女儿从单位拿回一本《当代兵团》,我便翻看起来,杂志内容很丰富,有生动的人物故事,也有深刻的理论文章,我尤其喜欢看"屯垦话史"和"兵团人家"栏目。阅读《当代兵团》逐渐成了我生活中的乐事,我把从刊物中看到的兵团新政策、团场发展、支部活动等讲给身边的人听,把从杂志里学到的增收方法讲给年轻职工听,为他们拓宽增收道路出谋划策,我的退休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相似文献   

3.
正我的作品《霍爷》刊登在《兵团建设》2012年2月下半月刊。《霍爷》源于我创作的话剧剧本《我的军垦爹娘》。霍爷是父辈们的缩影,他们不同籍贯不同方言不同性格不同文化因子,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组成了一个叫"兵团"的特殊群体。为了创作,我读懂了父辈们饥餐渴饮碱水  相似文献   

4.
正至今我们还清晰地记得,2007年6月"感动兵团十大人物"晚会颁奖词这样赞颂他们:"从井冈山到南泥湾,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和田,他们用双脚丈量的是不朽的历程,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他们像沙漠胡杨一样,把根深深扎在绿洲。老兵们始终是忠诚的战士,是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共和国最伟大的公民。"这不仅是对他们伟大精神的赞颂,也是他们壮丽人生的真实写照,他们就是十四师四十七团的  相似文献   

5.
鲜活的教材     
正《当代兵团》是一部活的教材,使我了解到兵团的过去和现在,感知兵团天翻地覆的变化和日新月异的进步,让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获得巨大的精神财富。我最喜欢"老兵列传"栏目,她让我了解到老一辈军垦人创业的艰辛以及他们为屯垦戍边所作的牺牲。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宁和繁荣,他们在艰苦险恶的  相似文献   

6.
正不知从何时起,阅读《当代兵团》成了我不变的守候。我喜欢读"屯垦史话"、"兵团档案"栏目,一篇篇真实纪录兵团这一支不穿军装、永不退役的屯垦大军的文章让我感动,也引我深思。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宁,兵团人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原中默默付出、屯垦戍边,铸就了可贵的"兵团精神",激励着我要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现有的工作和生活,踏实做事、真  相似文献   

7.
传递正能量     
正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几乎每一期《当代兵团》我都会认真阅读。《当代兵团》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传递着新时期兵团的正能量。"多元增收"、"兵团人家"等栏目常常选登一些一线职工群众直面困难、艰苦奋斗、互帮互助的故事,看完后我总会被他们敢干、敢为、敢担当的精神打动,不由得从心底生出敬佩之情。每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就会想到他们,  相似文献   

8.
正每次翻阅《兵团建设》杂志时,我最先看的就是"特别观察"栏目。明确的主题、贴近生活的细节描述和解说,使得一个个鲜活的职工、温馨的家庭跃然于纸上,他们生活中的喜乐变化也不禁让我联想起自己,他们的经历令我感同身受。我还尤其喜欢看"记者走基层"这个栏目的稿件,朴实无华,是一双带着我去看兵团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正看完《当代兵团》3月上半月刊"特别观察"栏目刊登的"心灵的力量——兵团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巡礼"系列文章,我感到自己的心灵受到了洗礼。栏目刊登了8名兵团各个行业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模范人物的事迹,虽然他们的义举各不相同,但都令人感动与钦佩。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兵团上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一名基层单位的党支部书记,由于工作原因,与《兵团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兵团建设》杂志每期都有精彩的好文章,让我读后有许多感触。杂志通过很多鲜活动人的事例,展现了兵团人屯垦戍边的坚韧、洒脱、超凡的"兵"的意识,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感叹兵团的光辉历程和成就。很多政策解读、分析类的文章都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杂志都会认真阅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辉煌60年"栏目,栏目中的很多文章帮助我了解兵团历史,让我快速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边疆的执着和"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豪情;在《心灵绿洲更广阔》中学习到兵团文化绿洲播撒的是井冈山、南泥湾的种子,兵团精神传承的是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阅读"辉煌60年"栏目,在回顾  相似文献   

12.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7):5
增长见识的"好老师" 十三师读者赵宝山我第一次接触《当代兵团》(当时还是《兵团建设》)是3年前的事。那时,我刚刚到十三师新闻中心工作。上班第一天,我看到办公室放着几本《当代兵团》杂志,就随手翻阅,当时我就被杂志中精彩的报道吸引。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养成了阅读《当代兵团》的习惯。每当有新的一期《当代兵团》杂志到来,我总是第一个抢着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学习新闻稿件的写法。当我外出采访完,面对采访  相似文献   

13.
正我常看《兵团建设》,最欣赏的是"有话直说"栏目。有话直说,说白了就是"挑刺",其目的是为了更加完美。兵团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为人们忽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因为"不起眼",久而久之,有可能发展成顽疾。"有话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在翻阅6月上半月刊的《当代兵团》时,我被"老兵列传"栏目中的那篇名为"昆仑山上修‘天路’"的文章打动。十五团一营的战士们,在艰苦条件下开拓了连接新疆和西藏的"天路",于危险中筑成了兵团人坚韧不屈的丰  相似文献   

15.
正2008年大学毕业来到兵团工作后,我才开始接触《当代兵团》,我很喜欢读杂志上的"屯垦史话"、"兵团档案"、"老兵列传"等栏目,老一辈军垦人那种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精神让我看完之后深受感动。上大学时,我曾独自背包走遍了新疆,很难想象如今富饶美丽的团场曾经竟是一片荒凉,几代兵团人用他们勤劳  相似文献   

16.
忙完一天的工作,随手打开《兵团建设》2012年1月合刊,我被"支部生活"栏目里一篇题为《"以大带小"促党建》的文章吸引,便继续阅读起来。《"以大带小"促党建》反映了一线党支部、党支部书记为职工群众服务的细小事情,他们的一些工作方法很值得我学习和借鉴。我很喜欢"支部生活"这个栏目,它反映了基层优秀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的新气象,十分贴近兵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一名政工员,读书看报不仅是我的工作需要,也是我的习惯。《兵团建设》一月两期,其中我最喜欢阅读的就是"兵团人家"栏目。它或讲述团场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或反映兵团普通职工群众的生活,配以生动的图片,让人记忆深刻。今年4月下半月刊刊登的《架双拐的"倔连长"》图文  相似文献   

18.
传递正能量     
正《当代兵团》是我最喜欢看的党刊,因为她讲述的是我们兵团人自己的故事。每当我读到"支部生活"、"兵团档案"、"民情日记"、"屯垦史话"等栏目内讲述兵团故事的文章时,那些甘于奉献的先锋模范事迹和一线职工的生产生活故事总会让我无限感  相似文献   

19.
编与读     
正老兵故事感动我芳草湖农场读者于三今年年初,我在地里忙了一天,回到办公室随手拿起一本《当代兵团》,信手一翻,便被今年新开的"老兵列传"栏目深深地吸引了,接连翻看了好几期,《一把军号》、《开荒模范刘可桑》、《王鹏月:巴郎子就是我的孩子》等讲述老兵们当初平叛剿匪和开发绿洲的故  相似文献   

20.
40多年的兵团生活和成长经历,10多年的基层宣传工作,使得我与《当代兵团》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看来,《当代兵团》一直在追求如何贴近实际、贴近职工群众的生活,因此,即使是理论文章也尽量与实际相结合,让读者既能"听到"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