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2,(24):5
讲述兵团故事传承兵团精神八十六团读者李兵强今年《兵团建设》推出的诸多深度报道令人印象深刻。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怀感恩之心励奋发之志——四十七团老战士和车俊政委的"二地书"》一文。文章体现了兵团领导对老战士的关心关怀,对四十七团发展的支持。一年多来,四十七团的变化令人鼓舞,老战士们的生活改善令人感动。中央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大学生连官。五年前初识《兵团建设》(今《当代兵团》),发现这是一本集思想性、指导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党刊,在指导我工作、学习的同时,还能给我无限的启迪。我尤其喜欢"兵团人家"这个栏目,她讲述的是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有泥土的芳香。4月上半月,这个栏目刊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基层水利单位的宣传干事,从事宣传工作这些年来,《当代兵团》就像我的老师一样,带领我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顺畅。杂志内容丰富,"兵团档案"通过讲述兵团历史,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老一辈艰苦创业的豪迈激情,"兵团人家"则很好地诠释了当代兵团职工工作和生活的点滴变化,激励我们为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一名政工员,读书看报不仅是我的工作需要,也是我的习惯。《兵团建设》一月两期,其中我最喜欢阅读的就是"兵团人家"栏目。它或讲述团场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或反映兵团普通职工群众的生活,配以生动的图片,让人记忆深刻。今年4月下半月刊刊登的《架双拐的"倔连长"》图文  相似文献   

5.
听说安徽省田吉女士在乌奎高速公路上遇救的故事后,笔者于2月23日电话采访了田吉。她说:"昨天的事现在想起来还害怕。如果不是遇到兵团农十二师一○四团司法所所长冯建江,我恐怕昨天就冻死在乌奎高速公路上了,谢谢兵团的好心人!"以下是田吉女士的讲述。"我是安徽省利辛县人。家有一辆载  相似文献   

6.
让爱传递     
正在《当代兵团》中,"兵团人家"一直是我十分喜欢的栏目,因为她总给人以亲切感。作为兵团的儿女,对于兵团的人和事自然不会感到陌生,"兵团人家"里的故事质朴而又真实,就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普通的职工、辛勤的教师、慈爱的母亲……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工群众在兵团这个大家庭里幸福地生活着。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对兵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我退休在家无事可做,"清闲"的生活让我感到很困惑。一次,女儿从单位拿回一本《当代兵团》,我便翻看起来,杂志内容很丰富,有生动的人物故事,也有深刻的理论文章,我尤其喜欢看"屯垦话史"和"兵团人家"栏目。阅读《当代兵团》逐渐成了我生活中的乐事,我把从刊物中看到的兵团新政策、团场发展、支部活动等讲给身边的人听,把从杂志里学到的增收方法讲给年轻职工听,为他们拓宽增收道路出谋划策,我的退休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相似文献   

8.
正我1995年才随父母从内地来到兵团,对兵团历史知之甚少。这些年在团场工作、生活,也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对"兵团精神"内涵有一定的感受和了解,但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近日读到《当代兵团》新开的"辉煌60年"和"老兵列传"栏目,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了解过去的兵团,知道了今天的绿洲和良田,是由老一辈军垦战士用鲜血、汗水和青春  相似文献   

9.
2005年,我还在兵团工作。在兵团党委的领导下,兵团文联推动了"双优计划"(培养优秀人才、创作优秀作品)的出台和实施。在"双优计划"的启动会议上,我们特意将兵团作家韩天航从上海请回来给入选"双优计划"的新秀们传授创作之道。韩天航十分突出地、反复强调地指出:搞文学创作一定要会讲故事!讲动人的故事!由他的中篇小说《母亲和我们》改编的30集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就给我们讲述了一段过去的和过不去的故事,就是他这种创作主张的又一成功力作。  相似文献   

10.
传递正能量     
正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几乎每一期《当代兵团》我都会认真阅读。《当代兵团》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她传递着新时期兵团的正能量。"多元增收"、"兵团人家"等栏目常常选登一些一线职工群众直面困难、艰苦奋斗、互帮互助的故事,看完后我总会被他们敢干、敢为、敢担当的精神打动,不由得从心底生出敬佩之情。每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我就会想到他们,  相似文献   

11.
编与读     
正老兵故事感动我芳草湖农场读者于三今年年初,我在地里忙了一天,回到办公室随手拿起一本《当代兵团》,信手一翻,便被今年新开的"老兵列传"栏目深深地吸引了,接连翻看了好几期,《一把军号》、《开荒模范刘可桑》、《王鹏月:巴郎子就是我的孩子》等讲述老兵们当初平叛剿匪和开发绿洲的故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是兵团第三代,身为一名兵团人,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在基层连队从事政工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爱上了《当代兵团》。其中,我最喜欢"屯垦史话"栏目,它以真实的故事,赞颂了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并且我还经常把里面的文章读给爷爷奶奶听,他们说:"这些文章写的就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珍贵的回忆"。如今,  相似文献   

13.
8月8日,天下健儿将齐聚北京。从今日到彼时,只有百余天。中国健儿正在为奥运会厉兵秣马,我们也将与广大读者一起为奥运会"热身"。从这一期开始,本刊推出"与奥运同行"专栏,向读者介绍关于奥运会的知识,兵团在迎接奥运会过程中的动态新闻和事件,讲述兵团当今、历史上为兵团体育事业拼搏的有特殊作为的人物的故事。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半年前的一天,我闲来无事,在学校阅览室无意间翻看了《当代兵团》,由于杂志讲的都是兵团的事,让我感觉很亲切。看到"兵团先锋"栏目时,我惊喜地发现其中刊登了一篇讲述一六七团退休干部余志章为社区居民做好事的文章。我认识余志章老人,以前只知道他很乐于助人,看完文章才知道,原来他  相似文献   

15.
【心语】为了爱情,我来到兵团,后来是军垦战士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从最初了解兵团,到现在亲自参与团场"三化"建设,我决心要留在这里,挥洒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姜传龙【故事】为了她,他放弃了留在父母身边、在城里工作的优越条件。为了爱情,他从布尔津县来到边境团场。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扎根兵团、服务团场,在兵团这片广袤的热土上实现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16.
正56年前,她们义无反顾来到新疆参加支边建设,成为兵团的一员。她们发扬兵团精神和三五九旅精神,巾帼不让须眉,将"千年冰峰无人开,要开神仙下凡来"海拔4280米的天格尔峰征服。近日,笔者在一师、阿拉尔市见到了被誉为"冰峰五姑娘"之一的姜同云。姜同云拿出成堆的照片、纪念章,向笔者介绍、讲述了"冰峰五姑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个自幼在兵团长大的女孩,我对兵团的一草一木都情有独钟,对我们兵团自己的党刊《当代兵团》自然爱不释手。在《当代兵团》中,我最喜欢"兵团儿女"栏目,她以质朴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兵团儿女的风采:在荒漠中激扬青春,在深山中穿行行医,用勤劳和汗水谱写奉献之歌……如今,"兵团儿女"已经成为我心中的温暖港湾,为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会用实际行动来书写自己作为兵团儿女的故事,奉献自己的青春。  相似文献   

18.
拿到最新一期的《兵团建设》时,正是粽香四溢的季节。摆上一盘粽子,读着《兵团建设》,不失为一种享受。杂志上一篇篇文字,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在我的眼前,画中出现的都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杂志中的文字十分贴近职工群众生活,因此更容易引起我的关注。6月上半月刊的"特别观察"栏目,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讲述,让我们这些身处基层连队的党员干  相似文献   

19.
怀着对写作的热爱,我走上了连队政工员的岗位。为了提高自己、更好地开展工作,我会经常阅读《当代兵团》。杂志常常会刊登一些记者和通讯员采写的反映职工群众生活故事的文章,很有感染力,成为了我写稿"临摹"的对象。因此,我一直梦想着自  相似文献   

20.
正我常常翻阅《兵团建设》,在这里,我可以纵览天下大事,可以看到新闻背后的故事,能够了解到真正的兵团,在这里你能"见"到一群鲜活的兵团人。一次,一位朋友回农十三师探亲,在我家里看到《兵团建设》,立刻就被他吸引住了,爱不释手。临别时,又请我帮他多找了几本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