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浩 《环球军事》2008,(24):50-51
JDRADM,联合双任务空中主宰导弹(Joint Dual Role Air Dominance Missile),是美国空军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未来空射新概念导弹。它摆脱了传统的单一空对空或空对地攻击方式,既可以摧毁空中目标,也可以攻击地面目标,可以对付包括固定翼飞机、旋翼机、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在内的各种高敏捷空中目标以及部分陆基防空系统。美国空军对该导弹提出了高机动性指标,希望其在空战时的射程超过现役的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  相似文献   

2.
2002年10月18日,在美国波音公司位于圣路易斯的“幻影”工厂,美国空军和波音公司共同向媒体展示了“捕食鸟”(Bird of Prey)技术验证机。此前,“捕食岛”计划一直是一项高度机密的项目。现在之所以公开了这项计划,按照波音公司的说法,是因为该计划所研究的技术和能力已经成为工业标准,没有必要再掩饰它的存在。尽管如此,美国空军和波音公司存展示会上所透露的信息仍然非常有限,仅仅含糊地称该验证机主要是为了对一些特殊的隐身技术进行验证,但闭口不提具体的技术细节,甚至该  相似文献   

3.
美国高超声速技术发展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冷战期间,美国出于军备竞赛和争夺技术领先的需要,提出过许多超燃冲压发动机及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计划,如先进战略空射导弹(ASALM)、超燃冲压发动机导弹(SCRAM)、高超声速研究用发动机计划(HREP)、国家空天飞机计划(NASP)等。这些计划虽均中途夭折,但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大推动了美国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仅美国航空航天局兰利中心在  相似文献   

4.
郭华 《环球军事》2011,(3):104-105
前不久,波音公司研制的第二代空射型小直径炸弹(SDBⅡ)GBU-40进行了首次试射并成功击中预定目标。试射工作是在弗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进行的,GBU-40的试验样弹是从F-15E战斗机上投下的。这次试射成功,标志着该团队完成了第二代空射式,小直径炸弹为期42个月的风险阶段的研究工作。据该小直径炸弹研发团队透露,他们所研制的这种GBU-40第二代空射型小直径炸弹,不仅可以满足当今作战需求,而且也将有能力适合美军未来10~20年内的实际作战需要。  相似文献   

5.
美国近日成功试爆一种新型炸弹——“巨型钻地弹”(MOAB),“巨型钻地弹”(MOAB)由美国军火制造巨头波音公司幻影工作室研制,由美国空军和国防威胁减少局(DTRA)授权。空军研究实验室负责“巨型钻地弹”的技术研发,而DTRA是主要的试验部门。首次爆炸试验于3月14日在位于新墨西哥州的美国陆军白沙导弹靶场进行,是一个静态演示试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制空作战中小型空射诱饵(MALD)运用问题,分析了美军多个MALD型号的研制发展现状,详细探讨了MALD基本型、MALD-J和MALD-N的基本性能,对其功能变化与演进进行了分析;结合制空作战任务需求,从“钓鱼”式诱捕敌机、佯动制敌、电子干扰压制敌机与应急投放保护载机四个方面,探索了其可能的运用方法,可为制定对抗MALD的空战策略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F-16是比利时空军的主力战机。这架执行制空任务的F-16A MLU战斗机挂载了两枚A IM-120A AMRAAM远程空对空导弹(外)和两枚  相似文献   

8.
国防要闻     
《国防科技》2007,(1):4-5
美研制新一代超音速导弹速度达现役“战斧”七倍美国军方计划从2008年开始对一种具备全球打击能力的新型导弹进行测试。据这种新型攻击系统的总设计师马克·刘易斯介绍,这是一种被称为X-51“驭波者”的超音速巡航导弹,其飞行速度可达到美军现役“战斧”式导弹的七倍。X-51的弹体由镍合金制成,长度为3.5米,是一种尺寸标准的“空对地”导弹。据估计,该弹的飞行速度将达到大约6000千米/小时,可在20分钟内从阿拉伯海飞到阿富汗。X-51由波音公司和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共同为美国空军科研实验室研制。这种导弹之所以可达到高超音速的飞行速度,主要…  相似文献   

9.
方向类别:自动寻的防空导弹(SIAM)被计划作为一种用来对付反潜战(ASW)飞机的潜基武器系统。主承包商:美国加利福尼亚纽波特比奇的福特航空空间和通信公司航空分公司负责研制及第二阶段飞行论证。子承包商:联合技术公司的诺登系统分公司。  相似文献   

10.
范真祥 《国防科技》1995,16(4):42-44
美国国防部每年至少投资20亿美金从事四种高能激光器的理论研究,它们为: ·天基激光器(SBL)。这是弹道导弹防御部实现助推阶段拦截的战区导弹防御和国家导弹防御计划。 ·机载激光器(ABL)。这是空军对助推阶段的导弹进行拦截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 ·地基激光器(GBL)。这是空军空间控制计划。 ·反舰(船)导弹防御(ASMD)。海军舰(船)防御计划。  相似文献   

11.
“金牛座”KEPD 350是一种先进的空射巡航导弹,该弹由EADS德国LFK公司和瑞典萨伯博福斯动力公司联合研制。在2002年8月8日,德国花费5.7亿欧元.为其空军订购了600枚“金牛座”KEPD 350导弹,导弹的交付从2004年11月持续到2009年。这是德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巡航导弹,德国计划用其装备“旋风”战斗机和最新型的“台风”战斗机。除德国外,西班牙空军已经订购了43枚导弹,用于配备其EF-18战斗机,目前该导弹已经进入了全速生产阶段。  相似文献   

12.
<正>据航天新闻网站2014年10月10日报道,美国空军官员称,美国空军在仔细考虑其导弹预警卫星星座发展,包括增强的能力或可精简的能力在内的多种方案。据相关文件和工业官员表示,今年,有关实验型导弹预警传感器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空军还在密切关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目前空军主要依靠"天基红外系统"(SBIRS)和遗留的"国防支援计划"(DSP)卫星,提供战略和战区导弹预警。一旦全部部署,SBIRS将包括4颗地球同步轨道专用卫星、4个搭载在大椭圆轨道秘密卫星上的红外载荷以及一个地面站网络用于接收、  相似文献   

13.
耀吉 《环球军事》2012,(21):44-45
为加强战机空中生存能力,近些年来美军不断升级诱饵技术以获取制空先机。目前,已有空射诱饵弹、拖曳式诱饵、空投诱饵等诱饵类产品相继服役,且在多次战役中得到了实战检验。其中,空投诱饵(英文缩写MALD)是美国军方全力打造的一种体积小、飞行快的飞行器,  相似文献   

14.
微处理器控制的反坦克弹是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DARPA)和陆军导弹司令部倡导的“阻击计划”,是美国空军装备部作为美国空军远程反装甲弹而提出并开发的Avco系统。在各种不同的投掷试验中,微处理器控制的反坦克弹,作为反坦克兵器是很有效的,而且具有价格低廉、使用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计划,是美国20世纪最后一个重大的军用飞机研制和采购项目。1996年美国国防部选定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方案进入方案演示验证阶段的决赛。两家公司先后各自制成了 JSF 的飞行验证机 X-32和 X-35,并分别于2000年9月18日和10月24日开始飞行试验。JSF 有三种型别:常规起落型(CTOL)、舰载型(CV)和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STOVL)。预计2001年完成验证机的对比试飞,胜者将获选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为美国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英国皇家海军提供21世纪的新型战斗机。目前飞行试验还在继续,究竟鹿死谁手,尚待分晓。  相似文献   

16.
2003年5月23日,美国五角大楼宣布了空军向波音公司租借100架KC-767空中加油机,用来取代部分日益老迈的KC-135空中加油机。届时,美国空军历时两年积极筹备的空中加油机换代计划正式启动。KC-135难以维继 KC-135同温层空中加油机由波音公司生产,乘员四人,造价5220万美元。主要有KC-135R/T和KC-135E两种型号。KC-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2月29日,根据台军“精进案”第二阶段的规划,台空军以原防空警卫司令部为骨干(其所属警卫部队移编宪兵司令部),纳编原导弹司令部本部机关及其所属“爱国者”、“天弓”、“霍克”防空导弹部队而组建的防空炮兵司令部,在桃园八德营区正式成军。这次台军防空导弹和高炮部队的成功“联姻”表明,台军方的防空思维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转变,从以前的强调“制空”发展为现在的重视“防空”。  相似文献   

18.
JAGM联合空对地导弹,是由美国陆军和海军联合研制的一种新型空射对地攻击武器,将用于取代BGM-71"陶氏"反坦克导弹、AGM-114"海尔法"导弹和AGM-65"小牛"导弹。目前该项目正处于竞标研制阶段,美国知名武器公司雷声、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都参与到了该项目之中。总价值高达60亿美元的JAGM项目,将是  相似文献   

19.
海军综合火力控制-制空(NIFC-CA)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化、分布式、远程空中防御火力控制系统。美国海军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完成对这种系统的部署,并最终将这种系统合并到联合跟踪与火力控制网络之中。海军综合火力控制-制空系统有助于美国海军获得完整的空中战术画面,发挥美国海军作战系统的最大功效,提升美国海军的超视距(OTH)作战能力。美国海军计划在明年对海军综合火力控制-制空系统进行一次综合试验,以检验该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作  相似文献   

20.
印度导弹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本国的导弹研制技术水平,改变导弹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1983年7月,印度政府将导弹研制从空间发展计划中分离出来,制定了综合导弹研制计划,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局(DRDO)组织实施。该计划共研制5种导弹,即“普里特维”(Prithvi,也有译为“大地”)近程弹道导弹(车载机动发射)、“烈火”(Angi)中程弹道导弹、“特里舒尔”(Trishul)近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