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和平、合作、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在此国际环境的大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2.
徐立得  李功民 《国防》2001,(10):33-35
冷战结束后,世界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另一方面,强权与霸权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构建一个共同发展、共享和平、公正平等的国际新秩序,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世纪性课题.江泽民同志以战略家的敏锐洞察力,登高望远,统揽全局,提出了"摈弃冷战思维,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思想.它突破了传统安全观的桎梏,深刻揭示了当今时代的发展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21世纪营造新的安全环境,构建新的国际秩序,发展新的世界格局,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3.
《兵团建设》2007,(11):114-115
在人类文明史上,大国崛起往往伴随血腥和战争。一个日渐发展起来的中国,将会展示出什么样的形象,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世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重申:"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  相似文献   

4.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应把握这一时代主题,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我们应确立全球视野,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冷战结束后,世界各种力量进行新的分化组合,我们应洞察单极和多极的予盾,争取21世纪战略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的基本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作出的必然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也符合世界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又用自身的发展来更好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真实表达了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崇高追求。  相似文献   

6.
玛权 《环球军事》2009,(22):11-12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也是空天的世纪。信息领域和空天领域已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两个新的制高点。”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拥有强大的力量才能维护和保卫和平。面对空天领域竞逐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建立一支与我国建设发展需要相称、与空天时代发展需求相符、有利于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的空中力量,人民空军需要实现“两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宁夏科技》2002,(2):17-17
时代主题,是人们处理国际与国内问题的基本依据。当今时代主题是什么?是和平与发展。如果离开这个主题去认识和处理问题,那就要犯战略性错误。  相似文献   

8.
在和平、合作、发展的主流之下,—I土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依然很大,军事安全形势也错综复杂,和平与动荡、合作与对抗、打压与拉拢、紧张与缓和、遏制与反遏制、围堵与反围堵、恐怖与反恐怖等问题依然相互交织。  相似文献   

9.
赵智印  刘伟 《环球军事》2013,(24):11-12
2013年,环顾全球,虽中东和北非偶有战事,朝核、伊核和叙化危机抓人眼球,但不影响世界和平潮流的滚滚向前。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在鲜见硝烟的2013年里更加彰显。这一年是战略机遇期年。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谋求下一场战争的胜利,正集聚举国之力推动着世界军事不断发展、大步向前。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缜密审视了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转换 ,提出了对时代潮流的新判断 ,深刻论述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极其慎重地阐述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原则。江泽民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分析判断 ,反映了时代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思想的最新成果 ,是正确分析和研究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和国际关系 ,制订符合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内外政策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97年是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深入发展的一年。各种力量激烈较量,矛盾错综复杂。虽然就总体而言,世界的缓和趋势相当强劲,但各种不稳定因素也在发展。安全问题仍是各国关注的重点,营造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安全秩序的斗争相当激烈冷战结束后,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经济因素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主导性因素。但是从近几年的形势看,安全问题仍然是各国,尤其是大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对于大国而言,安全问题涉及在未来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而对于广大中小国家来说,事关生存和发展。因此,安全领域的斗争相当激烈,且在1997年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战争法在西方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明 《军事历史》2004,(3):29-34
一部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人类社会史,同时也是一部战争史。在这部充斥战争的历史画卷中,由于战争的不可避免,使人类对和平的期盼不得不诉诸于法律手段的约束。这是一个连续、且至今仍在继续发展着的过程。理解人类社会早期战争法规的萌芽,对于今天理解战争法的产生、发展、不断完善以及它在将来的发展轨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古代社会战争规范产生的根源(一)社会历史根源在人类历史上,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过渡期称为“军事民主制时期”或“英雄时代”,例如古希腊的英雄时代,古印度雅利安人的吠陀时代,古罗马的王政…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战争与和平?这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不能不十分关注的问题。邓小平以其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而今的世界大势,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本观点。为我们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指明了方向。一、在时代主题问题的认识上,实现了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转变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的主题,是认识和处理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国际问题的关键.所谓主题,也就是基本问题,它是由时代的基本矛盾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在崛起已成为国内外有目共睹的事实。一些西方学者把中国崛起看成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中国人民则根据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把中国崛起看成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对中华民族而言,中国崛起造福13亿中国人,使中国人民基本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对全人类来说,中国崛起惠及全世界,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许援朝 《国防》2008,(12):37-40
当今世界安全形势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恐怖主义、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在全球化、信息化的环境下广泛扩散和蔓延,给和平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危害。胡锦涛主席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多次强调,军队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时代脉搏,适应历史趋势,洞察政党演变格局,反映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世界历史新境界.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要把它作为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锐利思想武器,而且要作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是世纪更替、千年交接的一年。尽管一年来世界上没有发生大的碰撞,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冲突和动荡不断发生,给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军事安全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相似文献   

18.
国际军品贸易,是国家间武器装备的有偿转让,是国际贸易活动中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它不同于一般的国际民品贸易,既属于军事领域的经济活动,又具有政治和军事的内涵,它直接与国家安全相联系,并对相关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产生影响。当今世界正处在新世纪的前夜,世界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此大背景下,军品贸易作为世界政治、军事、经济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也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目前,影响和制约军贸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是千禧之年,是人类迈进21世纪的最后一个门槛。这一年,国际社会为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国际形势尤其是国际军事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安全形势:战争与和平问题仍然困扰着国际社会2000年国际安全形势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两多”、“两高”。多边安全机制的高层国际会议多  相似文献   

20.
宋法棠 《国防》2005,(9):33-34
进入新世纪,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也应看到,当今世界仍存在复杂、多变和不太平、不稳定的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民族分裂势力给我国安全和发展带来的威胁时刻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充分认清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对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充分认清加强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维护改革开放发展和稳定的高度,切实把国防动员建设摆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