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人合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1大于2”、“将相和”的故事……所有这些,都可以归纳为两个字:团结。相处在一起,彼此摩摩擦擦,别别扭扭,你憋着气,我鼓着腮,你唱你的歌,我吹我的调。难为了部属,不敢接近这个,不敢靠近那个;阻碍了...  相似文献   

2.
有很多的事物,看似是“是”,其实却是“非”。也有很多的事物,看似是“非”,其实却是“是”。美国社会学家肯特·M·基思博士写了《似非而是》一书,提出“‘似非而是’十大戒律”。戒律之一:人都是毫无逻辑、不讲道理、以自我为中心的。但还是要爱他们。戒律之二: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但还是要行善事。戒律之三:你如果成功,得到的会是假朋友和真敌人。但还是要成功。戒律之四:你今天所行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忘记。但还是要行善事。戒律之五:坦诚待人使你容易受到伤害。但还是要坦诚待人。戒律之六:思想最博大…  相似文献   

3.
“板报板报,生搬硬套。”说这话的人要小心现役板报员们的板斧。说你“站着说话不嫌腰疼”恐怕是对你客气了,坏脾气的干脆就诡诡地在指导员那儿将老兄你狠狠推荐一把,让你也尝尝板报人的酸甜  相似文献   

4.
<正>兴,本来很简单,研究的人多了,就变得复杂起来,朱自清先生叹之曰:“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越说越糊涂.”(《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5页)有的学者以“比”而别“兴”,认为兴的实质是比,其区别在于兴多在诗的开头,重在取义,而比多在诗中,重在取类.郑玄《周礼·太师注》云:“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  相似文献   

5.
李伟 《政工学刊》2013,(5):70-70
酷。寓意十分丰富,经网上查证解释为“特立独行、充满个性”。海军潜艇兵,其生活、工作经历可谓更胜一筹,堪称之“超酷”。 春夏秋冬“任你行”,你说潇洒不潇洒?此乃一酷。春晚小品《水下除夕夜》很多人都看过,潜艇因舱室设备不同、工作环境不一,春夏秋冬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6.
王冰 《政工学刊》2003,(11):40-40
“不懂装懂”历来为人所不耻,因滥竽充数而沦为笑柄的南郭先生就是个突出的反面典型。笔者以为,对时下存在的“懂装不懂”现象,也应当引起警惕。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有的人明明胸有成竹,却该开口时不开口、“该出手时不出手”,导致事倍功半,甚至使有的事费了很大周折仍然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7.
唐朝时期,狄仁杰和娄师德共同当任朝廷大臣时,狄仁杰经常排斥娄师德。一天,武则天责问狄仁杰:“我任用你,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狄仁杰回答说:“我是靠文才和正直的品德受朝廷的重用,不是靠别人来成就自己的事业。”武则天停了一会儿说:“我并不完全了解你。你得到朝廷的厚遇,实在是由于娄师德的推荐。”并且让人拿出十多本推荐人才的奏本给狄仁杰看。狄仁杰看完以后,心里不安,承认了过失。后来,狄仁杰逢人便说:“我没想到会被娄师德所包涵,而娄师德却不曾露出骄傲之色。”  相似文献   

8.
幽默与笑话     
越抹越黑 晚会上,一位妇女在引吭高歌。一位来宾对身旁的男子说:“唱的是什么呀。这么难听。你知道她是谁吗?” “是我妻子。” “噢,对不起。我认为是这歌写得不好,不知出于什么人之手?” “是我写的。”  相似文献   

9.
前几年一个教师节,从远方传来一位女士的声音,连声称我为“老师”。我说,你打错电话了吧!对方报出姓名,电话两端哈哈大笑。她是大学教授,早已退休。我说:“咱们是同学,你不该如此称之。”她说:“一天为师,终身不忘,你教过我半年课呢。”这次交谈,使我回忆起深藏内心60多年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0.
《华北民兵》2005,(5):24-25
当你走进涉县人武部的荣誉室,会看到“全国民兵预备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北京军区先进人武部”,“集体一等功”、“集体三等功”等一块块奖牌。部长梁福庆和政委刘培志欣慰地说:“我们之昕以能够取得如此骄绩、赢得诸多荣誉,关键有一个牢记革命先辈嘱托、带头弘扬革命传统,坚持在位一方,兴一方武装的党管武装好书记:县委书记王社群。  相似文献   

11.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06,(3):56-56
冠军采访记者围住赛车冠军问:“你每次参加比赛都是倒数第一,这次一举夺得冠军,请问有什么秘诀?”车手哆嗦着说:“我——我我的刹车坏了!”欺骗法官:“为什么你要欺骗那些相信你的人?”被告:“因为要想欺骗那些不相信我的人根本办不到,法官先生。”  相似文献   

12.
说耻     
古时候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人带着100两黄金来到一位判官家里,为他犯罪的儿子求情。判官摇摇头说:“不行,我会感到可耻的。”这人以为判官嫌钱少,第二次又带了500两黄金去求情,没想到判官还是摇摇头:“不行,我会感到可耻的。”第三次,这人带上了1000两黄金,迎来的却是判官的淡然一笑:“你知道我那颗知耻之心的价值吗?”行贿者以为判官是贪得无厌,急了:“这1000两黄金买你那颗什么心,足够了吧!再想多要,我也不给了。”判官拍案而起:“我的这颗知耻之心是无价之宝,你买得起吗?”最后,犯人被依法判决。“知耻之心金不换!”故事中的判官用他的人格诠释了一颗知耻之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涂灵 《云南国防》2002,(2):43-43
要是“吹灯”也能申请吉尼斯纪录,云南边防某团六连的战士定会抢先替他们的排长李春昱报个名,他已经吹了5次啦。都说边防兵十有八九吹过灯,他们有的抹眼泪,有的生闷气,李春昱却该说还说,该笑还笑。他的“理论”叫做化“悲痛”为力量。  相似文献   

14.
<正>三、浑天说浑天说,也经过了古代很多人的探索与传承。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天问》曾提及:“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这里的“圜”(环,即圆)有天球的意思。西汉末年的天文学家杨雄,在解说《天问》时,提到了“浑天”这个词,这是现今所知的最早记载。他说,“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此处涉及三个人:落下闳(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构建了“浑天说”,  相似文献   

15.
马继东同志从一个非洲国家刚刚回国时,人瘦了一圈、黑了一层。他递给我一支来自赤道附近的香烟,味道怪怪,实在不敢恭维。我说:“咱们恐怕还得把你出国前中断的话题接续起来。”他想想,说:“你是指外国海军的黑话?”  相似文献   

16.
余晶俊 《政工学刊》2008,(12):25-25
前不久,看到湖南卫视有一个主持人问少林寺的方丈说:“什么是禅?”方丈回答说:“平常心。”一位老朋友也经常对我说,“你的心态不错呀”。其实心态是人的内心活动,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理解。我们既然是平凡人,就应有平常心,做什么事情、干什么工作都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一个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17.
成熟 ,是对一个人老练、稳重和人情练达的评价。看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 ,能不能授以重任 ,很大程度上要看他是否成熟。从字面上理解 ,说一个人成熟完全是褒义的 ,但要得到“成熟”的评价 ,却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因为你成熟 ,所以你无时无刻不被“成熟”的痛苦煎熬着。为了“成熟” ,你得忍受失去纯真快乐的痛苦。由于怕别人说自己轻浮 ,缺少城府 ,你不得不在人前板起脸 ,时间一长 ,连笑的动作要领都在记忆中丧失了。平时走路要慢点 ,太快了显得毛躁 ,容易留下办事不牢的印象。有机会与领导一同行走 ,要注意在左或右侧后方保持五公分的距离 ,…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晋平公有一次向大夫祁黄羊征求意见。问:“南阳缺个县令,你看谁可以担当此任?”祁黄羊想了一下回答说:“解狐这个人最合适不过了。”晋平公很惊讶,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说:“您问的是谁可以担当县令,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啊。”晋平公点点头,于是下令派解狐去南阳担任县令。又有一次,晋平公向祁黄羊征求意见,问:“你看目前谁可以  相似文献   

19.
给“没意见”者提点意见张年祥日常工作中,常有这样一些人,当你就某一决定或决策征求他们的意见时,他们总是说“没意见”、“同意您的”、“照您说的办吧”。恐怕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听到这样的话就更多了。如果决定决策是正确的,那么这种“没意见”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相似文献   

20.
幽默与笑话     
迟了 在地铁里,一位男子发现扒手正在掏他的钱包,便幽默地说:“老兄,你来晚了!我今天虽然领了薪水,但我太太下手比你快多了!” 为您保密 甲:“这件事我只告诉你一人,请你千万为我保密。” 乙:“放心,不但我要为你保密,我还要告诉大家都来为你保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