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最早的火箭、火筒、火枪:公元995年由宋朝的唐福制造,此后300年才先后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最早的火炮:公元1163年由宋朝的魏有生制造。最早的步枪:公元1865年,即清同治六年,由江南制造局仿德国“老毛瑟前膛枪”和美国“林明敦  相似文献   

2.
李怀信撰文指出:宋朝军队回易(生产经营)盛行,一因当时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相当发达;二因宋朝冗兵过多、战事不断,致使财政拮据,军费窘迫。军队从事回易之得是可补贴军费,解燃眉之急。如“岳  相似文献   

3.
公元1274年(元世祖至元11年),元丞相伯颜与平章政事阿术等人率领二十万兵马攻打宋朝,到复州后,积极进行渡江准备。有一天,阿术派行书右丞阿里海牙询问伯颜过江的日期,伯颜不回答。第二天,阿里海牙又奉命来问,伯颜还是不回答。阿术即亲自问伯颜不告诉渡江日期的理由。伯颜说:“什么时间渡江,是至关重要的大事,目前只能我们两人知道,怎么能向第三人说呢?”这才把渡江的打算悄悄地给阿术讲了。由于伯颜保密工作做得好,结果出敌不意地取得了渡江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报刊文摘     
我国第一所军事院校我国古代的第一所军事学校,创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公元380年)二月。由五胡十六国时的前秦国君苻坚创办。苻坚(公元338—385年),字永固,略阳临谓人。因寿光帝昏虐狂暴,他发动兵变,杀寿光自立。在位时(公元357—385  相似文献   

5.
<正> 美国气象学家汤普森(TOMPSON)曾预告过未来的世界气候有一幅可怕的前景:公元2000年后全球气温将持续不断的上升:到公元2050年英国平均气温比现在高3℃,亚欧大陆内部升高幅度更大,将会出现严重的干旱;公元2150年,由于南北两极冰帽融化,海平面上升近2米,沿海肥沃低平的三角洲地带将被淹没;公元7000年气候转向寒冷,8000年后将是另一个冰河时代。汤普森对未来气候的论断,究竟有多大程度的正确性,我们需要加以研究。但目前出现的气候短期变化,在全世界比较敏感的领域——粮食与人口问题及其随之而来的大量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人们普遍而严重的关注。本文将对此作综合评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霍炬 《中国军转民》2014,(11):67-69
<正>洋务思想家郭嵩焘、郑观应等认识到,片面发展军事工业的现代化路线不符合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要求,不利于中国新式经济的发展,所以纷纷要求改变优先发展军事工业的路线。清朝后期,从道光二十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840年至公元1911年),历时71年时间。其间清朝政府逐渐走上了崩溃灭亡之路。尤其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西方的先进技术也开始传入中国,给沉睡多年的中国以强  相似文献   

7.
明朝后期的蓟辽督师袁崇焕,曾统帅大军与后金对垒,先后获丙寅(1626年)宁远之捷、丁卯(1627年)宁锦之捷和已巳(1629年)京师之捷。论者多称其胆量过人,敢战敢胜,而对其谋略思想则注意不够。本文则试图对袁崇焕“谋定而战”的军事思想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 袁崇焕,字元素,广西藤县人,万历47年(公元1619年)中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天启2年(公元1622年)入京朝觐,经御史侯恂推荐,被破格提拔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未几,明朝在辽西的重镇广宁被后金攻占,京师大震,朝廷“大小臣工惟思避难,甚至托故移家”,独袁崇焕“单骑出阅关内外”。他回京后声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受到人们的称赞。朝廷将其升任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监军。袁崇焕在《天启二年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中  相似文献   

8.
枪的大世界     
枪是一个大家族。它大体可分为步枪、手枪、冲锋枪、机枪、微型枪、信号枪、间谍枪、运动枪等。 早在公元995年,我国宋朝的唐福,使用火药造出火箭、火筒、火枪。1280年中国军用火枪传到阿拉伯,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14世纪初出现火绳枪。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20来岁的克里斯托夫·斯潘塞发明了一种连发枪。他闯进北军陆军总部,尽管  相似文献   

9.
王忠嗣(公元705~749年),原名王训。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以善战而闻名,为唐朝政权的巩固和安边抚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火器技术历史悠久 ,而火器技术趋于成熟和大发展则在明代。明代产生了我国火器技术的专著、巨著 ,数目累计达十多种。本文对明代火器文献综合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论述它们在研究我国明代火药配制工艺、火器制造与使用的指导思想、火器种类、制造技术、火器文化等方面的科学成就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以就正于方家。一、我国明代的火器文献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公元 1 0世纪之初 ,中国已将火药用于军事。据《宋史·兵志》记载 :公元 970年(宋太祖开宝三年 )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公元 975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 ) ,宋军用火箭、火炮与南…  相似文献   

11.
《军事历史》编辑部: 去年《军事历史》第2期中,有一篇文章题为《论辽金军事改革的成败》(作者:刘庆)。该文说:“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奴隶制国家后,即进行军事变革。”我认为阿保机称帝时间的提法不正确。据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1987年版)第二册第9页载:“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国”,又据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80年版)第1035页载:“公元916年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创辽,国号契丹。”这都说明阿保机是916年称帝建立契丹国的。该文说“建立辽朝奴隶制国家”而非  相似文献   

12.
编读相约     
《当代海军》2006,(3):72
问:请问中国古代的车船是谁发明的?答:中国古代车船的发明者是李皋,字子兰。唐宗室。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嗣曹王。肃宗上元初(公元760年),摄温州事,自主放粮赈济灾民。后任衡州、潮州、洪州刺史,湖南观察使,江西道、荆南节度使。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授左卫大将军,率军平叛。贞元八年,暴卒。据《旧唐书·李皋传》载:“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是为车船(车轮船、轮桨船)建造之开端。这一创造,使战船由划桨间歇推进发展为轮楫连续推进,是舰船技术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3.
杜预(公元222~284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他是西晋初年晋军的高级将领和军事谋略家。史裁其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军事筹略,为西晋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在晋灭吴的战争中战功显赫。史家评说,杜预“振长策而攻取,兼儒风而转战。”(《晋书·杜预传》)  相似文献   

14.
百多年前1906年3月(清光绪三十二年元月)一个寒冷、清冽的日子,在北京清朝练兵处的大院内,一群身着奇特服装的清军高官正在列队照相,随着意大利摄影师的操作,一幅历史照片映人我们的眼帘(见下图):十几名拖着大辫子的清军高官,头戴清朝官员的朝冠顶子、珠色璀璨、翎羽鲜明,身着刚刚换发的海蓝色呢制新式陆军军官大礼服,衣领上金蟒抱珠、张牙舞爪、腾云驾雾,领章、肩章、袖章、裤线上各色、各式的金线盘花、金辫耀眼夺目,胸前的7颗金色铜扣、腰间紫红色牛皮制礼服腰带上的金色铜制带扣带卡金光闪闪.  相似文献   

15.
镇远号铁甲舰是中国清朝海军于德国的伏尔铿造船厂订购及建造的炮塔铁甲舰。清末北洋水师主力舰之一。属定远级铁甲舰。当时有东洋第一坚舰之称。1880年(光绪六年)订购于德国伏尔铿船厂,排水量7335吨,造价为110.3万库平银。1885年由刘步蟾等带回国。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被授为左翼总兵的林泰曾兼管带;定员331人。  相似文献   

16.
李元昊     
李元昊(1003~1048)即赵元昊,又名曩霄。党项族人。西夏皇帝(庙号景宗),1038~1048年在位,著名的军事统帅。元昊是夏州(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北)地方政权统治者李德明长子。性格刚毅,博学多才,明悉法律,深通兵法。宋天圣六年(1028年)他率兵攻灭甘州回鹘政权(今甘肃张掖一带),以战功立为太子。天圣九年,德明死,元昊袭位。次年,宋朝授予定难军节度使及西平王,契丹也封他为夏国王。他反对  相似文献   

17.
隋唐及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期分别为隋朝37年(公元581年至618年),唐朝289年(公元618年至907年),五代53年(公元907年至960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阶段,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政治、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较高水平。这个时期和田玉器在雕工上更加精细化,向写实方向发展,并摆脱了前朝程式化、图案化等特点。这个时期和田玉文化与当时的绘画、雕塑艺术紧密结合,使和田  相似文献   

18.
贺若弼(公元544~607年),事辅伯,河南洛阳人。他生活在南北朝至隋朝,即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变革时期,先仕北周,后任隋朝。在为隋王朝统一事业的斗争中,贺若弼以其卓著的战绩,展现了他那“椒傥英略”(《隋书·贺若弼传》史臣评语)的军事才华。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新疆初等教育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民国时期的新疆初等教育的基础是清末举办的新式学堂.清朝末年,清政府为挽救崩溃的政局,举办新政,创设学校.截止到1910年,新疆地方当局创建的各类初等学堂598所,在校学生14,423人.辛亥革命后,杨增新执掌新疆军政大权,新疆教育一落千丈,据统计,1912年新疆境内只有学校60所.在校学生1802人(其中国民学校33所,在校学生1138人;高级小学  相似文献   

20.
勿击首尾     
唐贞元二年(公元七八六年)十月,李晟派遣部将王佖带领精乓三千余名,于湃阳城(今陕西省千阳县城)伏击吐蕃尚结赞军。王佖临出发时,李晟告诫说:『敌大军经过城下时,切勿攻其先头和尾部。因为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