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于汝波 《国防》2004,(5):28-29
尚武精神是民族的脊梁,是国民素质中的“巨能钙”,是国防力量的文化基因。要加强国防,就不能忽视对民族尚武精神的培育和引导。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尚武精神的强弱,与这个国家国防能力的强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得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革命,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垮世纪人才的紧迫任务.我校从1993开年始了旨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学校整体改革,制定了《明确目标,弘扬兵团精神,加强管理,争创一流的学校—兵团一中五年整体改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已成为教育、科技界和经济、产业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具有可持续化、无形化、全球化等特征。可以预言,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新能力的强弱,将成为制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关键因素。当今,我们距知识经济还有相当距离,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应未雨绸缪,认真思考一些具体问题,努力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首先,对教育任务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其次,对教育功能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再次,对人才培养模式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只要我们认清形势,抓住机遇,深入思考,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在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国民素质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为此,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一、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必须克服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还强调:“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然存在以应付考试为中心,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的“应试教育”,普遍存在于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之中,这种纯粹以应付考试为目标的…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我们团场学校必须按照《纲要》中的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那么如何根据团场学校的特殊情况全面开展素质教育,这是团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笔者近几年在从事团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中,体会到,要在团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国民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必须着力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前者为精神动力,次者为智力支持,后者力物质基础。在思想道德素质中,国防意识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又明确规定“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进而以法律形式确立了素质教育的地位,指明了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这样,实现这种转变就成了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邵贵文  谢素蓉 《国防》2006,(1):41-43
人的素质结构是先天的自然性和后天的社会性的有机综合。国民素质更多的是一个社会性概念,通常指“后天的社会性”素质,即通过教育等因素可以改变的那部分素质。一般说来,国民素质的要素是多元的,其结构是多维的,但在国民素质的统一体中,存在着一些最基本的核心要素,即作为一个国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它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这些最基本的核心要素中,国防素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机构成,更是一个公民履行基本法律义务的必然要求。提高全民国防素质…  相似文献   

9.
一、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地位所谓国家安全利益,就是指国家生死攸关的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安宁稳定的生存环境.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从国际上说,就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二从国内来说,就是社会安宁,政局稳定.这一安全利益是诸种国家利益中的首要利益.邓小平在治国举措中高度重视和关心国家安全利益,把国家安全利益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作为制定一切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强调指出:“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邓小平在这段话中突出强调了国家主权和安全第一性的地位,科学阐述了国家安全利益与民族生存和国家建设发展的关系.第一,安全利益是民族生存的首要前提.一  相似文献   

10.
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跨国性、多样性、突发性、互动性等特点.军队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中要积极发挥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和社会的正常发展;实施突击救援,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和平造势,稳定周边环境;搭建国家外交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新时期推普工作已由50年代的“大力提倡”阶段进入“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阶段.本世纪要实现普通话成为宣传语言、工作语言,教学语言、通用语言的目标,必须加大“推普”力度,尤其要加大师范院校的推普力度.教师口语课的开设则有力地促进了师范院校的“推普”工作,使师范院校的“推普”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记者:我们在边防一线采访中,亲身感受到10年来我国边防发生的巨大变化,您对“边防”二字是如何理解的?边防办负责人:我们常说“有国就有边,有边必设防”,说的是一个国家必然要有一定疆界,才能称之为国家.有了疆界以后,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卫它、管理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防.再说直白一点,边防其实就是一个国家的门户,就像一座院落需要砌一道围墙一样,一个国家的周边也要采取一定的防卫、管理措施.记者: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在边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相似文献   

13.
军人待遇问题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社会政治范畴,这就意味着对军人待遇问题的研究要受到多方面的限定。研究军人劳动报酬计量要受到军人劳动计量的局限;研究军人劳动分配要受到社会形态和政治体制的限制;研究军人待遇支出的总量要受到国家经济环境的制约;研究确定军人待遇政策要受到国防建设政策的约束;研究军人待遇理论的深度要受到对地方人员待遇研究现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社会普遍关注而又始终未能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多年来,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国家教委和教育部门颁发了不少有关文件,各类报刊刊登了诸多的文章,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在相当一些地方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仍较严重,严重违背了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严重阻碍着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制约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我们面前这一刻不容缓的课题,各级领导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予  相似文献   

15.
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军事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是新形势下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一个重大命题.要廓清思想认识,进一步认清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扭住关键环节,进一步理清组织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工作的思路重点;创新方法模式,进一步增强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工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出入境证件研究人员应在全面研究出入境证件的基础上加强对签证尤其是"小国家"签证样本的收集与分析;研究人员要注重在当前没有高级文检仪的情况下使用其它鉴别仪器的方式方法;在牢记出入境证件的主要防伪暗记的同时,还要熟悉与掌握出入境证件样本的内容与防伪特征以及犯罪团伙的伪造手法及伪造内容等;要不断学习与积累防伪技术知识,将出入境证件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高校是培养造就建设国家、保卫国家人才的重要基地.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必须抓实做好高校武装工作.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对抓好高校武装工作的理解认知;要找准定位,着力抓好高校武装工作重点带动全局向好;要敢于担当,正确把握抓好高校武装工作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国防思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用邓小平同志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中的重大实践与理论问题。当前,我国的民兵、预备役建设要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始终坚持既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又适应国防建设需要的正确方向。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是一个综  相似文献   

19.
动员,战争之要,国之大事.国防动员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防动员已经成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战争潜力转化为实力的关键环节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证.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国防动员体制的特点,以及对完善我国国防动员体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独子好成龙,独女好成凤 △夫妻只生一个娃,利己利民利国家 △优生优育少生娃,勤劳致富把家发 △两根筷子一般长.生男育女都一样 △林花生长要打权.人口生育要计划已△近亲结婚忧患多.少生优生欢乐多计划生育谚语@张清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